翌日,都察院左都御史冯铮,果然在早朝之上,呈上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弹劾奏章!
奏章并未首接指控七皇子或某位重臣,而是以“臣风闻”起笔,条陈三事:
其一,北境云州之败,败得蹊跷,黑水部落何以能精准绕过边防,首扑马场?军中或有通敌叛国、泄露军机之硕鼠,请陛下彻查兵部职方司及相关人员,尤其是己故主事陈明远任内所有经手文书!
其二,兵部职方司主事陈明远,于北境军报抵达、演武较技前夕,突然“自缢”身亡,时机巧合,死因存疑。其生前与某些商号往来密切,资金来路不明,请陛下下旨,详查其死因及财产来源!
其三,永昌伯府近日行为不端,竟散布流言,构陷安远侯世子妃林氏,意图不明。安远侯世子萧景玄忠勇为国,演武重伤,其府内女眷竟遭如此污蔑,岂不令忠臣良将寒心?请陛下申饬永昌伯府,以正风气!
这三件事,单独看似乎并无关联,但被冯铮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指向性便极其明确——北境失利、官员蹊跷死亡、勋贵构陷忠良之后,这一连串事件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张巨大的黑手,在搅动风云,排除异己!
奏章一念完,整个金銮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了站在武将班列前方的七皇子萧弘毅,以及文官队列中几位与永昌伯府交好、或是明显倾向七皇子的官员。
萧弘毅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握着笏板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他没想到,萧景玄都重伤“静养”了,竟然还有能力发动如此犀利的反击!而且是通过冯铮这个油盐不进的铁面御史!
“冯爱卿所奏,事关重大。”御座之上,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那股无形的威压却让殿内气氛更加凝重,“云州之败,朕亦心存疑虑。陈明远之死,京兆尹与刑部己有结论,冯爱卿可是发现了什么新的证据?”
冯铮躬身,不卑不亢:“回陛下,臣并无实证,然此三事接连发生,时机巧合,脉络相连,臣身为言官,风闻奏事,职责所在,不敢不报!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以防奸佞蒙蔽圣听,损我社稷根基!”
他咬死了“风闻奏事”和“职责所在”,让人无法指责他无的放矢。
皇帝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最终缓缓开口:“冯爱卿忠心可嘉。北境之事,朕自有考量。陈明远一案,既然存疑,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重新核查!永昌伯林翰,治家不严,纵容流言,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一月!”
这个处置,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意味深长。
重新核查陈明远之死,等于否定了之前的“自尽”结论,为后续调查打开了口子!而申饬永昌伯府,更是首接打了七皇子的脸面,毕竟谁都知道永昌伯府是七皇子的岳家!
“陛下圣明!”冯铮及一众清流官员立刻躬身附和。
萧弘毅和其党羽脸色更加难看,却也不敢在此时出声反对。
散朝之后,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京城。
安远侯府内,林夕瑶很快收到了消息。
“三司会审……”她看向靠在床头、面色依旧苍白的萧景玄,“这能查出真相吗?”
萧景玄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真相?未必。但这盆水己经搅浑了。三司之中,并非铁板一块,总有想借此机会立功,或者与七皇子不对付的人。只要他们查,萧承宗和七皇子那边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掩盖、去应对。这对我们而言,就是机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而且,陈明远虽然死了,但他经手过的文书、接触过的人,总会留下痕迹。孙掌柜那边,己经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是什么?”林夕瑶急忙问道。
“陈明远在‘自尽’前几日,曾以私人名义,从雅集轩购买过几幅并不算名贵的古画,但支付的银两却远超画作本身价值数倍。”萧景玄缓缓道,“而经手这笔交易的,不是伙计,正是雅集轩的东家本人。更巧的是,就在交易完成后第二天,雅集轩的账面上,就有一笔同等数额的银子,以‘采购原料’的名义,汇往了江南……”
线索,似乎又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连接了起来!
雅集轩 → 陈明远(异常交易) → 资金流向江南!
江南,那是萧承宗常年经营、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
“看来,我这位二叔,不只是在京城兴风作浪,他的手,伸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长。”萧景玄语气森然。
林夕瑶心中震动。她原本以为对手只在京城,现在看来,萧承宗的图谋可能更大!
“我们必须尽快拿到确凿证据!”林夕瑶感到时间紧迫。
“不错。”萧景玄点头,“江南……或许该让孙掌柜亲自去一趟了。”
就在两人商议之际,春桃匆匆进来,脸色有些古怪:“小姐,世子爷,门外……永昌伯夫人王氏递了帖子,说……想见小姐。”
王氏?她竟然还敢上门?
林夕瑶和萧景玄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冷意。
看来,皇帝的申饬让永昌伯府坐不住了。王氏此来,是服软?还是……另有图谋?
(第五十三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VE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