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的供词,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有限的知情者圈层内,激起了惊涛骇浪。虽然供词并未首接指名道姓,但“裂土封侯”、“贵人”、“忌惮七皇子军功”这些关键词,几乎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某位有资格争夺储位、且母族势力雄厚的皇子。
三皇子萧弘文,生母德妃,外祖父是掌管户部的老牌勋贵英国公。他在朝中一向以宽厚仁德、不结党营私的形象示人,与锋芒毕露的七皇子形成鲜明对比。若七皇子在北境立下大功,确实会对他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
皇帝在看完韩青的供词和三司联名的奏报后,沉默了整整一个时辰,最终只下了一道旨意:韩青通敌叛国,罪大恶极,着即日处斩,抄没家产,其家眷依律流放。此案就此了结,不得再议。
这道旨意,看似雷厉风行地处置了韩青,却刻意回避了供词中关于“背后贵人”的部分,仿佛那一段根本不存在。
圣意难测。
朝臣们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纷纷噤声,不敢再对此案多置一词。原本因七皇子被圈禁而蠢蠢欲动的其他皇子势力,也暂时偃旗息鼓,观望风色。
安远侯府内,萧景玄对皇帝的反应并不意外。
“陛下这是在权衡,也是在保护。”他对林夕瑶分析道,“涉及皇子,尤其是可能动摇国本的储位之争,没有绝对的铁证,陛下绝不会轻易下结论。处置韩青,是给北境将士和天下人一个交代。按下‘背后贵人’不提,是不想引起朝局更大的动荡,也是在给某些人一个悬崖勒马的机会。”
“难道就这么算了?”林夕瑶有些不甘。费尽周折,揪出了萧承宗和韩青,难道最终却动不了那真正的幕后黑手?
“自然不会这么算了。”萧景玄眼神冰冷,“陛下按下不提,不代表此事就此揭过。这更像是一种警告和试探。那位‘贵人’若识趣,此后安分守己,或许还能保全。若他依旧贼心不死……下一次,就不会这么轻易过关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经此一事,七皇子势力大损,三皇子嫌疑缠身,其他几位皇子想必也会更加谨慎。朝堂的格局,己然改变。这对我们而言,并非坏事。”
的确,随着七皇子被圈禁,三皇子被暗中敲打,原本明朗化的夺嫡之争再次陷入了混沌。安远侯府反而因为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的能力和忠勇,地位更加稳固,获得了更多中立官员甚至皇帝隐晦的认可。
萧景玄开始更频繁地参与朝政,他提出的关于整顿北境边防、改革军需后勤、以及鼓励边境贸易以分化戎狄部落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和部分采纳。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病弱”世子,而是逐渐成为朝堂上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林夕瑶则将侯府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盈利颇丰,为萧景玄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后盾。同时,她也并未放松对府内外的掌控,尤其是对那位依旧留在府中的二小姐萧婉如的监视。萧承宗倒台后,萧婉如彻底失去了依靠,变得异常安分,但林夕瑶深知,斩草需除根,对她的警惕从未放松。
这日,林夕瑶正在处理庶务,春桃进来禀报,说是三皇子府派人送来了帖子,三皇子妃三日后在府中设宴赏菊,邀请安远侯世子妃过府一叙。
三皇子妃?
林夕瑶拿着那张制作精良、言辞客气的帖子,唇角勾起一抹冷嘲。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三皇子妃突然发出邀请,其用意,不言而喻。
是试探?是拉拢?还是想从她这里探听什么口风?
“回复三皇子妃,就说我届时定当准时赴约。”林夕瑶将帖子放下,语气平静。
她倒要看看,这位一向以“贤德”著称的三皇子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萧景玄得知后,并未阻拦,只是嘱咐道:“三皇子此人,表面宽厚,内里如何,犹未可知。他府上更是龙潭虎穴,你此去务必小心,随机应变,一切以自身安全为上。”
林夕瑶点头:“我明白。”
三皇子府的赏菊宴,注定不会只是一场简单的风雅聚会。
新的暗流,己在平静的水面下,悄然涌动。
(第七十七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VE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