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苏那句“它又来了”,像一颗投入绝对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陆延那片死寂的心湖中,激起了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细微涟漪。他清晰地感觉到胸腔里某种陌生的悸动,不是情绪,更像是一种生理性的、源于未知的警报。而那抹在苏昕“视野”中悄然扩散的淡蓝,此刻正以一种缓慢但确定的姿态,对抗着周遭的纯白虚无。
陆延的目光锐利如刀,紧紧锁住苏昕,试图从她平静无波的表情下剖析出任何一丝伪装的痕迹。是精心设计的骗局?利用某种他未知的技术或信息进行的心理操控?但她的眼神太过清澈,那份笃定不像表演,更像是一种……洞悉。
“新的基础?”陆延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几分,带着审视的冷意,“苏医生,比起虚无缥缈的‘感觉’,我更倾向于可验证的事实。你如何解释你刚才的论断?关于凌晨三点,以及……现在。”
他需要逻辑,需要证据,需要将这种超乎常理的现象纳入他可理解的认知框架。情感缺失让他规避了恐慌,但激发了他极强的控制欲和探究欲。
苏昕早己料到会有此一问。她不能透露超感症的秘密,那只会被当作天方夜谭或更糟。她微微调整坐姿,展现出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沉稳:“陆先生,心理学中有‘微表情’和‘非语言线索’的分析。虽然您自控力极强,但人体的细微反应,比如呼吸的微不可察的变化、肌肉的瞬间紧绷,甚至是视线的短暂游离,都可能传递出潜意识的信息。我的专业训练让我对这类信号比较敏感。”
她顿了顿,给予对方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用温和却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至于‘孤独的锥刺’,这只是一种基于形态学的比喻性描述。那种内在的、尖锐的收缩感,是某种未被满足的连接需求或存在性焦虑的典型身体反应,即使您无法识别其情感标签,身体却会留下印记。我观察到的是这种‘印记’的残留和……重现。”
这番解释半真半假,既合理利用了心理学常识作为掩护,又巧妙地贴近了真相。她确实“看”到了那“印记”的形状。
陆延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微表情?非语言线索?这套理论他听说过,但能精准到时间和特定感觉的描述?这己经超出了他理解的“科学”范畴,近乎玄学。然而,苏昕的解释逻辑自洽,态度坦然,一时竟找不到破绽。
更让他心烦意乱的是,随着两人的对话,那种奇怪的“异样感”并未消失,反而像背景音一样持续存在着。而且,当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时,那抹一闪而过的色彩幻觉没有重现,但他隐约觉得,周围环境的黑白对比,似乎……不那么刺眼了?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难以捕捉,却无法忽视。
“所以,”陆延压下心中的纷乱,将话题拉回他关心的重点,“你的‘新基础’是什么?或者说,你认为我这种……情况,需要什么样的‘治疗’?”他刻意用了“治疗”这个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他从不认为自己需要被“治愈”,他的状态是一种特质,而非缺陷。
苏昕迎着他的目光,清晰地说道:“基于您的情况特殊——情感体验的缺失并非源于心理防御,而是更基础的生理性原因——传统的以情感疏导为核心的治疗方案可能无效。我建议,我们的合作可以转向‘认知行为模式优化’和‘压力管理系统升级’。”
她拿起陆延的档案,语气专业而务实:“既然您将情感视为‘干扰变量’,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不是让您‘感受’到它们,而是帮助您更精准地识别、预测乃至利用这些‘变量’在他人及自身生理反应上的表现,从而在复杂的人际互动和高压决策中,获得更优的算法支持。简单说,将您天生的优势,变得更加极致和可控。”
这个角度完全出乎陆延的意料。不是来同情他、拯救他、试图给他注入“人性”的,而是来帮他“升级系统”的?这听起来……竟然有点意思。这符合他的功利主义逻辑。
“具体方案?”陆延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前倾了一丝,显示出了兴趣。
“首先,需要更全面的评估。不仅是心理评估,可能还需要结合最新的神经科学和生理反馈技术,建立您独特的‘情绪-生理反应对应基线’,即使您无法主观体验情绪,但心率变异、皮电反应、脑波活动等指标,会对特定刺激产生模式化反应。了解这些,就如同掌握了您这台精密仪器的详细说明书。”苏昕侃侃而谈,这是她来之前就准备好的、针对情感缺失症患者的专业思路,此刻说来,极具说服力。
“其次,基于基线,进行情境模拟和策略训练。例如,在谈判中识别对手的虚假愤怒或隐藏的恐惧;在团队管理中,更有效地激励或安抚成员。我们可以模拟各种场景,训练您对‘情绪变量’的读取和应对效率。”
陆延听着,眼中的审视渐渐被一种计算性的考量所取代。这个苏昕,和他之前遇到的所有心理专家都不同。她似乎真的理解他的“操作系统”,并且愿意用他的“语言”来沟通。如果真能如她所说,将这种不可控的“干扰项”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参数,那对他的事业效率提升,将是显著的。
“听起来像是一个有趣的……项目。”陆延终于给出了一个近乎肯定的回应,虽然语气依旧平淡,“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证明你的方法论的有效性。但我的时间很宝贵,需要看到明确的投入产出比。”
“当然。”苏昕点头,“评估过程本身,就会让您有所收获。不过,陆先生,我必须提醒您,”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任何系统的‘升级’都可能伴随不可预知的‘副作用’。当我们开始更清晰地观测那些您曾经忽略的‘变量’时,您固有的世界认知模式可能会受到挑战。这个过程,或许并不总是舒适的。”
她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他周身那尚未完全褪去的淡蓝色痕迹。打破绝对的黑白,引入哪怕一丝色彩,对习惯了单调的人来说,也可能是一场无声的惊雷。
陆延微微眯起眼。他听出了苏昕的弦外之音。挑战?不适?他的人生本就是不断挑战和克服不适的过程。他倒是想看看,这个能一眼看穿他凌晨三点细微波动的女人,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风险永远与收益并存。”陆延站起身,结束了这次超时的会谈,“我会让助理和你对接评估的具体安排。苏医生,希望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眼光。”
他走向门口,步伐依旧沉稳。但在拉开门的那一刻,他下意识地停顿了半秒,回头又看了苏昕一眼。咨询室内温暖的灯光落在她身上,在她周围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很奇怪,在这个空间里,除了那片刻的“惊雷”,他并没有感到往常与他人接触时那种无形的、令人烦躁的“黏腻感”(虽然他无法定义那是什么,但生理上会排斥)。
苏昕也站起身,微笑送客:“我会准备好方案,陆先生。”
门轻轻合上,咨询室里恢复了安静。
苏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后背竟然出了一层薄汗。与陆延的交锋,看似平静,实则耗费了她巨大的心力。不仅要隐藏自己的秘密,还要引导他的思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但效果是显著的。她成功引起了这位极度难搞的投资人的兴趣,并且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合作”框架。更重要的是,她证实了自己的猜测——陆延的情感缺失并非绝对,那片纯白之下,潜藏着未被唤醒的色彩。而她自己,在他身边,确实获得了难得的宁静。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辆低调奢华的黑色轿车驶离。城市依旧喧嚣,各种情绪的色彩如同泛滥的霓虹,开始重新涌入她的感知。刚刚那片刻的“静音”状态消失了,过载的疲惫感再次袭来。
但这一次,苏昕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充满兴味的弧度。
“情绪雕塑师……”她低声自语,“看来,这次遇到的‘材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呢。”
她回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开始认真起草针对陆延的详细评估计划。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专业的咨询,更是一场闯入彼此禁区的冒险。她手中的“刻刀”,将要触碰的,是一块坚硬无比却又内藏玄机的“顽石”。
而与此同时,行驶的轿车后座,陆延闭目养神。车载系统播放着舒缓的古典乐,但他却无法像往常一样完全沉浸于逻辑思考。苏昕那张平静却坚定的脸,以及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他脑海中回放。
“凌晨三点的锥刺感……”
“它又来了……”
“认知行为模式优化……”
“不可预知的副作用……”
他睁开眼,看向车窗外流动的黑白街景。忽然,他抬起手,对着窗外一盏快速掠过的、造型别致的路灯。那路灯在他眼中,本该只有明暗和形状。但此刻,他极度专注地看着,试图捕捉任何一丝色彩的痕迹。
没有。依旧是黑白。
是错觉吗?还是……时机未到?
陆延放下手,眼中掠过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极淡的期待。这个苏昕,或许真的能给他黑白的世界,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变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