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晚宴的聚光灯熄灭后,苏昕与陆延的关系正式驶入了公开海域。预想中的惊涛骇浪并未立刻出现,但水面之下,各种微澜暗涌却从未停歇。
苏昕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工作室的预约电话多了些背景不明的咨询请求,其中不乏带着打探意味的试探。一些以前联系不多的旧相识,也突然热情起来,言语间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与陆延的“关系进展”。甚至有几家财经媒体,试图通过曲线方式联系她,希望能做个“独家专访”,主题不言而喻。
苏昕对此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一贯的冷静。她将所有与陆延无关的探询都礼貌而坚定地挡了回去,工作重心依旧放在原有的来访者身上,维持着专业和低调。她深知,自己任何不恰当的言行,都可能被放大解读,给陆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是公开的代价,但她并无怨言。
陆延那边,显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云巅资本内部,关于“老板娘”的私下议论悄然流传,虽然无人敢在陆延面前造次,但那种微妙的氛围变化是存在的。一些合作方在洽谈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将苏昕作为拉近关系的切入点,试图探听陆延的私人偏好或决策倾向。
对此,陆延的处理方式简单而高效。他在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用一贯冰冷的语气,首接切定了所有可能性:“云巅资本的商业决策,基于数据和逻辑。任何试图通过非商业渠道影响决策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无效且不专业。我的私人生活,与公司业务无关,不构成任何讨论议题。”
这番话,像一盆冰水,浇熄了内部所有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对外,他则更加壁垒分明,任何涉及苏昕的试探,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首接无视或冷硬驳回。他用强大的实力和绝对的边界感,为苏昕竖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然而,苏昕能感觉到,陆延周身的情绪场,在应对这些外部干扰时,并非全无波澜。那片纯白的底色下,偶尔会闪过一丝极淡的、代表“厌烦”或“警惕”的暗灰色调。只是他强大的自控力,将这些情绪压缩到了极致,外人根本无法察觉。
真正让两人感到慰藉的,是他们在私密空间里构筑的、日益深厚的默契与安宁。公开海域的风浪越大,那个只属于他们的“家”的港湾,就显得越发珍贵。
苏昕使用陆延公寓钥匙的频率越来越高。那里不再只是一个偶尔休憩的场所,而成了她另一个可以安心工作和放松的空间。陆延的书房,成了他们共享的静默领地。他处理邮件,她阅读写作,互不打扰,却呼吸着同一片空气,感受着彼此的存在。有时,苏昕抬起头,会看到陆延正凝神看着屏幕,侧脸在台灯下显得专注而沉静;有时,陆延会起身为她续一杯温水,动作自然得像是一种本能。
他们甚至发展出了一些无声的仪式。比如,周末的早晨,苏昕会习惯性地煮一壶他偏好的、浓度适中的咖啡;而陆延则会“恰好”在她感到疲惫的傍晚,让厨房送来她喜欢的点心和舒缓的花草茶。这些细微的互动,无需言语,却像齿轮一样精准契合,维系着那个小小世界的平稳运转。
一个周五的晚上,苏昕在陆延的公寓赶一份报告,陆延则在开一个跨洋视频会议。会议似乎遇到了棘手的难题,陆延的声音透过书房门缝传来,比平时更加冷硬急促。
苏昕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地将客厅的灯光调暗,播放了一张舒缓的古典乐唱片。音乐声轻柔地流淌,试图中和空气中紧绷的因子。
会议持续了很久。当陆延终于结束通话,推开书房门走出来时,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眉宇间还凝结着一丝未散的冷厉。他周身的情绪场,是一片压抑的、带着尖锐棱角的深灰色。
他看到客厅里柔和的灯光和流淌的音乐,微微怔了一下。目光落在窝在沙发里、正抬头看向他的苏昕身上时,那片深灰色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温暖的石子,尖锐的棱角悄然融化,颜色也渐渐过渡回更平稳的浅灰。
他没有说话,走到沙发边,在她身旁坐下,闭上眼,揉了揉太阳穴。苏昕也没有出声,只是将手边一杯一首温着的茶水递给他。
陆延接过杯子,指尖碰到她温热的手,动作顿了一下,然后才就着她的手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他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丝。
“棘手?”苏昕轻声问。
“嗯。欧洲那边的新规,打乱了布局。”陆延的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但并没有往常那种拒人千里的冰冷。他甚至在向她解释,虽然依旧是高度概括的商业术语。
“需要我帮忙分析一下对方的心理动机吗?”苏昕半开玩笑地说,试图缓和气氛。
陆延睁开眼,看向她,眼中竟真的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虽然很快便摇了摇头:“不用。博弈论模型更有效。”他顿了顿,补充道,“但你的存在……有助于降低决策环境中的噪音干扰。”
这是他能表达的、最接近“你的陪伴让我安心”的话了。
苏昕笑了笑,没有戳破。她伸手,轻轻按上他的太阳穴,用专业的手法帮他缓解紧绷。陆延的身体最初僵硬了一下,但随即放松下来,甚至微微向她这边靠了靠,闭上了眼睛,任由她动作。
客厅里,音乐轻柔,灯光温暖。两人都没有再说话,一种无声的依赖和抚慰在空气中静静流淌。苏昕能“看到”,陆延周身的深灰色彻底褪去,被一种舒适的、带着倦意的暖灰色所取代。那片情绪场,像一只终于找到港湾的船,缓缓放下了风帆。
这一刻,外界所有的纷扰和压力,似乎都被隔绝在了这扇门之外。这个空间,成了他们共同的锚点,牢牢地定住了“我们”这艘刚刚驶入公开海域的航船。
公开,带来了风雨,但也让私密的相依,显得更加珍贵和坚实。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在聚光灯下和静谧港湾之间,找到属于彼此的、最舒适的平衡。。。。。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情绪雕塑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