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信事件像一根毒刺,扎在苏昕心头。她将那份恶意的文件锁进抽屉最深处,试图将其从意识中剥离,但那种被窥视、被污蔑的阴影,却如同附骨之疽,悄然弥散。她更加谨慎地处理工作邮件和快递,对陌生来电保持警惕,甚至在公开场合与人交谈时,都下意识地注意着周围环境。她周身的情绪场,那片平和的浅金色下,隐隐多了一层代表“警惕”和“压抑”的暗灰色调。
她试图独自消化这份压力,但陆延的敏锐超乎她的想象。他并未完全相信她关于“家事”的解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苏昕能感觉到他无声的观察。他会在她偶尔走神时,目光多停留几秒;会在她比平时沉默时,看似不经意地递上一杯温水;甚至有一次,她发现她办公室所在楼层的安保巡逻频率似乎有所增加。
这些细微的变化,带着陆延式的、不动声色的保护欲。他没有再追问,但显然将她之前的情绪波动标记为需要持续关注的“异常信号”。这种被默默守护的感觉,让苏昕既感动又不安。感动于他的在意,不安于自己撒下的谎可能随时被戳穿。她像走在一条绷紧的钢丝上,一边要维持表面的平静,一边要独自应对暗处的威胁。
她尝试通过私人渠道,极其谨慎地打探陈默母子的近况。反馈回来的信息模糊不清,只说陈默的公司状况依旧不佳,林晚晴似乎也沉寂了一段时间。这并未让苏昕安心,反而更添疑虑——沉寂往往意味着酝酿。
压力之下,苏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她主导的心理健康试点项目进展顺利,数据持续向好,开始引起更多部门的关注。一次跨部门协调会上,她需要与一个以作风强硬、对“软性投入”嗤之以鼻的技术研发部总监沟通,争取资源支持。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有些紧张。那位姓赵的技术总监,对苏昕提出的“情绪耗竭预警系统”接口需求百般挑剔,言语间带着技术精英特有的傲慢和对非技术领域的不屑。
“苏顾问,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核心算法的优化上,而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的情绪指标上。”赵总监语气生硬,“情绪波动是主观的,数据不可靠,投入产出比无法评估。”
会议室里其他几位负责人沉默着,目光在苏昕和赵总监之间逡巡。
苏昕没有动怒,她深吸一口气,调出提前准备好的数据模型和案例分析,语气平静却有力:“赵总监,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情绪耗竭导致的决策失误、团队冲突和核心人员流失,是真实存在且可量化的成本。请看这份报告,去年我们因关键工程师压力过大导致项目延期造成的损失,以及竞争对手利用我们团队不稳定期挖角成功的案例……”
她条理清晰,数据扎实,将心理因素对技术项目的实际影响,用对方能够理解的逻辑呈现出来。赵总监起初还试图反驳,但在苏昕列举的一个个具体案例和数据面前,气势渐渐弱了下去。
会议结束时,赵总监虽然没有完全被说服,但态度己明显缓和,同意先提供部分数据接口进行小范围测试。苏昕凭借专业能力和充分的准备,成功顶住了压力,赢得了尊重。
走出会议室,苏昕长舒一口气,感到一种久违的、凭借自身实力赢得认可的畅。这短暂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稍稍驱散了匿名信带来的阴霾。她证明了自己在云巅资本的价值,并非仅仅依附于陆延。
然而,当她回到办公室,看到桌上安静躺着的、陆延让助理送来的、她最喜欢的那家甜品店的纸杯蛋糕时,心情又复杂起来。蛋糕旁边还有一张简洁的打印便签:“跨部门协调会表现优异。数据支撑有力。”
他知道了会议的情况,并且给出了肯定。这种无处不在的关注和精准的鼓励,让她感到温暖,却也让她因隐瞒而生的愧疚感更深了一层。她仿佛能看到陆延在监控着公司的一切动态,也包括她。在他的保护网下,她既安全,又……无处遁形。
当晚,在陆延的公寓,两人安静地用餐。陆延似乎心情不错,罕见地提到了几个公司近期技术突破的细节。苏昕附和着,努力让自己显得自然。
“今天和赵总监的会,不容易。”陆延忽然话锋一转,目光平静地看向她。
苏昕心里一紧,面上保持微笑:“还好,准备比较充分。”
“嗯。”陆延微微颔首,“应对策略有效。技术部门需要时间接受非传统变量。”他顿了顿,看似随意地补充道,“最近,公司外部网络边界检测到一些异常访问尝试,目标不明确。己加强防护。你处理外部邮件时,注意安全。”
苏昕的心猛地一跳!异常访问尝试?目标不明确?这会不会与匿名信有关?陈默他们……竟然试图入侵公司系统?她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事情比她想象的更严重!陆延显然察觉到了什么,但他似乎将之归类为普通的商业间谍行为,尚未联想到她身上。
她强迫自己镇定,点了点头:“好的,我会注意。”
陆延没有再说什么,但苏昕能“看到”,他周身的情绪场,那片纯白底色上,闪过一丝极淡的、代表“全局监控”和“风险预警”的冷蓝色光泽。他像一台高度精密的雷达,扫描着所有潜在的威胁,并将她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只是尚未锁定威胁的真正来源和目标。
这一刻,苏昕意识到,她不能再独自硬撑下去了。匿名信可能只是开始,对方的手段正在升级,甚至可能危及公司安全。继续隐瞒,不仅是对陆延的不信任,更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她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用一种尽可能不引发他过度反应的方式,告诉他部分真相。
但如何开口?首接坦白匿名信和骚扰?以陆延的性格,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彻底清查,后果难以预料。或许……可以先从侧面了解他对陈默母子现状的掌握程度?或者,寻求他的帮助,以“防范潜在商业报复”为由,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
各种念头在苏昕脑中飞速旋转。她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试图维持表面平静的侥幸,一边是可能引发风暴的坦白。而维系平衡的关键,在于她对陆延反应模式的精准预判,以及他们之间那份经过多次考验、却在此刻显得格外脆弱的信任。
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加速涌动。匿名信只是第一波涟漪,更大的风浪或许正在酝酿。苏昕独自筑起的堤坝,在内外压力下,己显裂痕。是继续加固,还是主动开闸泄洪?她必须尽快做出抉择。“我们”的堡垒,迎来了建立以来最隐秘而严峻的一次考验。
(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