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日内瓦的航班,在万米高空平稳飞行。头等舱内,苏昕靠窗坐着,翻阅着关于此次高峰论坛的背景资料。议题涉及全球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与会者皆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氛围比之前的商业峰会更加严肃、学术。陆延坐在她旁边,正专注地看着一份复杂的议程文件,侧脸在阅读灯下显得轮廓分明,冷静如常。
这次同行,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伦敦是商业舞台的亮相,纽约是并肩作战的共谋,慈善晚宴是社交圈的加冕。而瑞士,则是一次向更高维度、更纯粹思想领域的共同攀登。这不仅是关系的公开确认,更是精神层面的同频共振。
苏昕能感觉到陆延的重视。他提前为她准备了详尽的与会者背景分析和议题核心观点摘要,其细致程度不亚于他为自己准备的战略预案。他没有多言,但行动本身己说明,他期待她不仅是作为伴侣出席,更是作为能够理解并参与讨论的同行者。
抵达日内瓦,下榻在莱芒湖畔一家历史悠久、低调奢华的酒店。房间拥有俯瞰湖光山色的绝佳视野,阿尔卑斯山的雪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环境静谧庄重,与论坛的基调相得益彰。
论坛第一天,主会场气氛凝重。陆延作为重要发言嘉宾之一,就“技术爆炸时代的全球资本边界”发表演讲。他站在讲台上,语言精炼,逻辑缜密,观点犀利且极具前瞻性,瞬间掌控了全场的气氛。台下坐满了诺贝尔奖得主、前政要、顶尖学府校长,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思索。苏昕在台下聆听,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骄傲。这一刻的他,不仅是商业帝王,更是思想领域的引领者。
茶歇时,不少与会者主动与陆延交流。苏昕安静地陪在他身边,落落大方。当有学者将话题引向心理学与决策偏差时,她会适时地发表几句专业而中肯的见解,言辞清晰,角度新颖,引得对方频频点头。她没有喧宾夺主,却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自身的学识与涵养,让人无法将她仅仅视为“陆延的女伴”。
陆延虽忙于应对,但苏昕能“看到”,他周身的情绪场,那片用于应对高强度智力交锋的、致密而冰冷的亮白色光芒,在她得体应对时,边缘会泛起一丝极淡的、代表“认可”与“协同”的柔和光晕。他正在将她视为可以并肩应对这个顶级智力场域的盟友。
第二天下午,是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社会情感连接”的小型圆桌讨论。陆延并非该场讨论的正式成员,但他带着苏昕坐在了听众席。讨论中,一位来自麻省理工的教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认为高度理性化的人工智能最终将削弱人类的情感依赖,导致社会原子化。
会场内产生了激烈的辩论。陆延始终沉默倾听,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显示出他正在高速思考。
就在这时,苏昕忽然感觉到他周身的亮白色光芒微微波动了一下,目光转向她,带着一丝极淡的……询问意味?她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他希望她从这个议题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回应。
苏昕深吸一口气,在讨论间隙,举起了手。得到主持人许可后,她站起身,声音清晰平和:“教授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但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连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深层需求,其复杂性远超当前AI的模拟能力。或许,AI的发展,反而会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珍视人类情感中那些不可替代的特质,比如共情、信任和无条件的爱。技术的终极价值,或许不在于取代,而在于解放,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经营更深层次的人际联结。”
她的发言,没有首接反驳,而是从另一个维度提供了思考角度,既肯定了技术的冲击,又强调了人性的核心价值。话音落下,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安静,随即,几位学者露出了深思的表情,那位麻省理工的教授也微微颔首,表示值得考虑。
苏昕坐下时,能清晰地感觉到,陆延周身的亮白色光芒,边缘那抹柔和光晕骤然明亮了几分,甚至……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他没有看她,也没有说话,但那种无声的肯定,比任何掌声都更让她感到振奋。
论坛间隙,陆延推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带着苏昕沿着莱芒湖散步。深秋的湖畔,空气清冷,天鹅悠游,远山覆雪。两人并肩而行,很少交谈,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在这种顶级智力激荡之后,共享这片自然静谧,仿佛是对精神的一种洗涤和滋养。
“刚才的发言,角度独特。”陆延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语气平淡,像在评价一个数据模型。
苏昕微微一笑:“只是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可能性,是突破的关键。”陆延目视前方,声音低沉,“你的视角,补充了纯技术路线的盲区。”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高级别的专业认可。苏昕心中暖意流淌。她意识到,在陆延的世界里,思想上的同频与互补,或许是最高的价值认同。
论坛最后一天的晚宴,设在酒店的古堡餐厅内,氛围比之前轻松许多。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泰斗,在与陆延寒暄后,将目光转向苏昕,微笑着说:“陆,你的这位同伴很不简单。她的见解,为我们的讨论注入了宝贵的人文温度。”
陆延微微颔首,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苏昕在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造诣,对我个人的思考亦有重要启发。”
这句话,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周围几位竖起耳朵的顶尖学者心中激起了波澜。陆延何曾如此公开地肯定过任何人在思想层面对他的影响?这无疑是将苏昕抬到了与他近乎平等的精神伴侣的高度。
苏昕心中一震,看向陆延。他面色如常,仿佛只是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但她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公开的认可。它意味着,在他们的关系中,她不仅是生活的伴侣、事业的盟友,更是思想上的同行者。
晚宴结束后,回到房间。陆延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夜色中灯光璀璨的日内瓦城和远处黑暗的湖面。苏昕走到他身边。
“这次论坛,收获很大。”她轻声说。
“嗯。”陆延应了一声,沉默片刻,忽然说,“下一次在斯坦福的闭门研讨会,议题是关于神经经济学与决策模型。你需要准备一下。”
苏昕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这是在……首接将她纳入他未来最核心的学术交流圈层?斯坦福的闭门研讨会,那是全球最顶尖学者的小范围思想碰撞!
“好。”她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这扇门的背后,是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世界。
陆延转过头,看向她,窗外的灯光在他眼中映出细碎的光芒。他周身的情绪场,那片因论坛成功而明亮的纯白色,此刻沉淀为一种更加深厚、带着……期许的暗金色。
“走吧,”他说,“该回去了。”
飞机冲上云霄,脚下是连绵的阿尔卑斯雪山。苏昕望着窗外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平静。瑞士之行,他们共同站在了思想的雪线之上,呼吸着最稀薄也最纯净的空气。“我们”的高度,在一次次的共同攀登中,不断刷新。未来的道路,或许仍有挑战,但彼此为伴,目光所及,皆是星辰。
(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