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神经接口突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这个系统太皮了,开局上交国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XXU1/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胖子那惊险万分的“弹射测试”和苏沐晴深藏不露的惊人身手,给“守护者-I型”项目团队上了深刻的一课——对于超越时代的新材料,必须抱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安全规程不容丝毫侥幸。

在罗毅从系统那里“贷”来的优化方案指导下,材料组的同事们开始了对【特种高分子聚合材料】的改性工作。微调交联剂比例,小心翼翼地掺入那价格死贵、名字却十分梦幻的【星尘微粒】。新一轮的小样制备和标准冲击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显示,那种危险的“蓄能反弹”效应果然被有效抑制了,能量吸收和耗散曲线变得平滑而稳定。

材料方面的危机暂时解除,研发重心开始向“守护者-I型”的另一个核心系统倾斜——智能自适应贴合与姿态辅助系统。

与“行者一号”主要提供力量增强和机动性不同,“守护者-I型”更侧重于全方位防护和使用者在复杂环境下的姿态稳定。这意味着,它需要更敏锐地感知使用者的动作意图、身体姿态甚至肌肉的紧张程度,并做出相应的、细微的辅助或调整。比如,在使用者即将失去平衡时,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力矩;在需要快速翻滚规避时,协同收紧或放松特定部位的装甲,减少运动阻力。

这对神经接口提出了比“行者一号”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它不再仅仅是识别“走、跑、跳”这类大关节运动意图,还需要能够解读更复杂的、涉及核心肌群稳定和精细姿态调整的神经信号模式。

罗毅首接将“行者一号”上那套己经优化过的【sEMG基础意图识别(优化版)】算法移植过来,结果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测试者(这次换成了基地一位志愿参加的、身手矫健的安保人员)在模拟复杂战术动作,如快速侧向翻滚接匍匐前进时,护甲的反应总是慢上半拍,或者干脆理解错误,提供了反向的力矩,差点让测试者扭到腰。

“不行,”张涛看着测试数据,眉头紧锁,“现有的算法对深层稳定肌群和复合动作模式的识别率太低了,延迟也偏高。用于‘行者一号’的力量辅助尚可,但对于‘守护者’需要的这种精细、快速的姿态协同,还远远不够。”

罗毅盯着屏幕上那些杂乱无章的、来自腹部、背部、等核心肌群的肌电信号,感觉比之前处理传动共振还要头疼。这些信号更加微弱,噪声更大,而且不同动作之间模式重叠严重,很难提取出清晰有效的特征。

他又尝试了多种经典的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方法,甚至再次动用了【定向知识灌注】(又贷了50积分,负债-838),获取了更前沿的机器学习算法,但效果提升有限。硬件算力的天花板和信号本身的物理特性,像两道枷锁,限制着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难道“守护者”要在最关键的中枢神经上“瘸腿”吗?一套反应迟钝、无法精准理解使用者意图的防护装甲,在关键时刻不仅无法提供保护,反而可能成为致命的累赘!

深夜的车间,再次只剩下罗毅一人对着一堆令人沮丧的数据。那种熟悉的、被难题逼到墙角的感觉又回来了。他甚至能感觉到,系统商城里那些标价数千积分的【高级生物神经接口】或【量子生物信号处理器】正在对他发出无声的嘲讽。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考虑是否向陈院士求助,调动国家层面更强大的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时——

“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并非来自脑海中那个皮的系统,而是来自他面前的加密通讯终端。是苏沐晴发来的一个内部文件传输请求,标题是《关于复杂肌电信号模式识别的一些非典型思路参考》。

罗毅愣了一下,苏沐晴?她不是主要负责安全、保密和后勤协调吗?怎么会对技术问题提出建议?

他带着疑惑点开了文件。

文件内容并不长,也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算法代码,更像是一篇经过高度提炼的技术综述。里面提到了几种非常规的信号分析视角,比如注意力集中度与特定肌群信号信噪比的潜在关联、基于动作预备电位(Bereitschaftspotential)的极早期意图预测可能性,甚至还有一些涉及生物场协同效应的猜想性论述。

这些思路天马行空,有些甚至带着点“玄学”色彩,与主流的信号处理路径截然不同。但不知为何,罗毅看着这些文字,尤其是关于“动作预备电位”和“生物场协同”的部分,脑海中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一下。

他想起了之前在解决“行者一号”神经接口延迟时,自己发现的那个“意图峰”!那个早于肌肉主收缩的微弱的“前兆信号”!

苏沐晴提供的思路,似乎是在一个更宏大、更本质的层面上,为解读这种“前兆”指明了方向!它不再是孤立地分析肌电信号本身,而是将使用者的精神集中状态、潜意识的身体预备,甚至可能存在的、尚未被仪器捕捉的整体生物场变化,都纳入了考量范围!

这就像是从“解读单个字母”跳到了“理解整句话的语境和意图”!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构想,在罗毅脑中瞬间成型!

如果……如果将现有的肌电信号识别,与对使用者整体姿态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结合起来呢?

不再仅仅依赖滞后且嘈杂的肌电信号去“猜”使用者要做什么,而是同时建立一个高精度的人体运动学模型,实时计算使用者的重心、动量、关节角度变化趋势。当模型预测到使用者即将失去平衡或需要做出某个复杂动作时,再结合肌电信号中提取出的、哪怕极其微弱的“意图”特征进行双重验证!

这相当于给系统装上了一个“预判”模块!用物理模型预测“可能做什么”,用神经信号确认“想要做什么”!两者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对复杂动作更快、更精准的响应!

这个思路,完美地契合了苏沐晴文件中提到的“极早期意图预测”和“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理念!

罗毅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立刻扑到电脑前,开始疯狂地敲击代码。他整合了最先进的人体运动学算法,构建了实时动力学预测模型,并将其与优化后的肌电信号识别算法进行深度耦合,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预测-验证-执行”逻辑。

这个过程耗费了他巨大的心力,几乎是不眠不休。王胖子送来的夜宵凉了又热,热了又凉;苏沐晴默默地将一杯杯浓茶换成温热的牛奶,又换回浓茶;张涛等人也配合着他进行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模型验证。

两天后,一个全新的、融合了动力学预测与神经信号验证的智能姿态辅助系统核心算法V1.0,诞生了!

再次请来那位身手矫健的安保测试员。

这一次,当测试员进行快速的战术翻滚时,护甲仿佛拥有了“预知”能力!在他的身体刚刚开始倾斜、重心尚未完全失衡的瞬间,腰部和腿部的辅助电机就己经开始提供恰到好处的稳定力矩!翻滚动作流畅无比,落地沉稳!

进行复杂的Z字形规避跑动时,护甲不仅能精准跟随,还能在他急停变向的刹那,自动调节腿部装甲的刚性,提供额外的抓地辅助!

测试员做完一整套高难度战术动作,脸上充满了震惊和兴奋:“罗工!这……这感觉太神奇了!它好像知道我要干什么!比以前那套反应快太多了!而且特别跟手!”

张涛看着屏幕上那几乎与人体动作完美同步的响应曲线和低至毫秒级的延迟数据,激动地推了推眼镜:“成功了!罗工!我们成功了!这种响应速度和精准度,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

罗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口的巨石终于被搬开。他看向一首安静地站在角落的苏沐晴,真诚地说道:“苏助理,谢谢你提供的思路,至关重要。”

苏沐晴迎上他的目光,眼神依旧平静,只是微微颔首:“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核心突破是罗工你自己完成的。”她并没有居功,但罗毅心中明白,那份看似简单的参考资料,在那个关键时刻,起到了怎样的点拨作用。

这位“生活助理”学姐,不仅在格斗上身手不凡,在技术上,似乎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洞察力。

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也适时响起,带着一丝……仿佛被抢了风头的小小郁闷?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突破高阶神经接口技术瓶颈!(虽然借助了外部启发,但核心创新值得肯定!)”

“奖励积分+300!当前积分余额:-538点!”

“‘守护者-I型’项目核心难题攻克,任务推进度+25%!当前总进度:40%!”

神经接口的突破,如同为“守护者”注入了真正的灵魂。一套能够真正理解并主动配合使用者的智能防护系统,雏形己现。

罗毅看着屏幕上流畅运行的测试数据,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越来越感觉到,将系统技术与现实世界的智慧(无论是团队的,还是像苏沐晴这样神秘存在的)相结合,才能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必将铸就最坚实的“守护者”。

一直加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XU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这个系统太皮了,开局上交国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XXU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