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人皱着眉没接,目光转向堂外。苏清颜正提着个青布包袱,从容地走进大堂。她穿了身浅紫色的粗布裙,裙摆下摆绣着圈细小的辣椒图案 —— 是杏花前晚熬夜给她绣的,说 “上堂得穿得精神点,不能让那小人看扁了”。裙角沾了点尘土,是刚才从作坊赶来时,不小心被路边的石子蹭到的。
她先向周大人行了个标准的拱手礼,声音清亮:“草民苏清颜,见过大人。” 待周大人点头,她才转身看向王元宝,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王掌柜说‘清妍辣条’是家传秘方,敢问你爷爷的爷爷是哪年开始做的?用的是什么品种的辣椒?又在哪处固定摆摊售卖?可有老主顾能为你作证?”
王元宝被问得一噎,眼珠飞快地转了转,硬着头皮说:“我…… 我爷爷的爷爷是二十年前开始做的,用的是…… 是咱们京城本地的红辣椒,在…… 在城南的城隍庙摆摊!老主顾…… 老主顾都走得差不多了,没人能作证!”
“二十年前?” 苏清颜从包袱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册子,册子边缘都卷了毛边,她小心翼翼地递给衙役,“大人,这是草民托人花了五十文钱,从户部抄来的‘京城风物志’。您看这第三卷‘蔬果引种录’,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蜀地二荆条辣椒,十年前始由商队引入京城,此前本地无大规模种植记录’。王掌柜说他爷爷的爷爷二十年前就用本地红辣椒做辣条,这岂不是前后矛盾?难不成二十年前,京城的辣椒是自己从蜀地长过来的?”
衙役把册子呈给周大人,周大人翻到那一页,果然看到了标注,还附有当时引种官员的签名。他抬头看向王元宝,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王元宝,你可看清了?二十年前京城并无本地红辣椒,你这‘家传秘方’,怕是编造的吧?”
苏清颜掏出自家用的蜀地辣椒,首接倒出两把放在公案上:“大人,左边是草民的蜀地二荆条,皮厚籽少,晒足二十天;右边是王掌柜摊位上的辣椒,您看这霉点,是东市最便宜的陈货,一捏就碎!”
“我…… 我记错了!” 王元宝额头上冒出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青石板上,“是十年前!大人,是我记错了,我爷爷的爷爷是十年前开始做的!”
“那再问王掌柜,你家传秘方的制作过程,可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面粉的醒发时间、辣椒油的调制方法,或是辣条的口感特点?” 苏清颜步步紧逼,不给王元宝喘息的机会。
王元宝这下彻底慌了,支支吾吾地说:“就是…… 就是把面粉加水揉成团,煮了之后拌上辣椒和油,还能有什么特别的?大家做辣条不都这样吗?”
“这就错了。” 苏清颜从包袱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陶罐,里面装着晒干的蜀地二荆条辣椒,辣椒上还带着细小的白霜,“草民的‘清颜神仙条’,用的是蜀地特有的二荆条辣椒。这种辣椒要在三伏天的正午采摘,晒足二十天,期间还要翻晒七次,才能做到辣而不燥,还带着股清香味。若是用本地辣椒,要么太辣呛人,要么没味寡淡,根本做不出这个口感。”
她又掏出个油纸袋,倒出少量面粉:“大人您看,草民用的是东市‘福源粮店’的头道粉,每斤比普通面粉贵两文钱,因为头道粉更细腻,醒发时要加半勺江南产的麦芽糖,醒发半个时辰,这样煮出来的辣条才筋道有嚼劲,不会一咬就碎。”
“还有油。” 苏清颜掏出一叠叠纸,最上面是张红色的账本,“这是草民每天的原料采购记录,上面有张记油坊的印章,每天采购十斤新鲜菜籽油,从未间断。用过的油都倒进作坊后院的泔水桶,每天傍晚由专门的收泔水师傅运走,师傅可以作证。”
她把记录往下翻,露出几张写满字的纸:“这是三位老主顾的证言。第一位是西市卖包子的李大叔,他儿子吃了王掌柜的‘清妍辣条’后,上吐下泻,郎中诊断是‘误食变质油脂所致’;第二位是悦宾楼的伙计,他亲眼看到王元宝的摊位前,有个小孩吃了辣条后腹痛难忍,被父母抱去医馆;第三位是城南的张婆婆,她买了王掌柜的辣条,回家发现里面有发霉的黑点,找王元宝理论,还被他骂了一顿。”
衙役接过那袋从王元宝摊位上买来的样品,刚打开个口子,一股刺鼻的陈油味就飘了出来,堂下的百姓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周大人更是嫌恶地摆了摆手:“王元宝,你说这是家传秘方,可有物证?比如传下来的工具、账本之类的?”
王元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从布包里掏出个黑黢黢的陶罐,陶罐表面沾着不少灰尘,他用袖子擦了擦,双手捧着递上去:“大人!这就是我家传的装辣条的陶罐,有几十年了!您看这釉色,多陈旧!这可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宝贝!”
苏清颜凑过去看了一眼,突然笑出声:“王掌柜,你这陶罐怕是刚从‘宝瓷斋’买来的吧?去年宝瓷斋推出的‘乌金釉’陶罐,就是这个样式,罐口的弧度、罐底的圈足,都跟你这个一模一样。而且宝瓷斋的陶罐,罐底都会印着‘宝瓷斋制’的小印,你要是不信,咱们现在就去宝瓷斋,请掌柜的来辨认,看看你这陶罐是不是去年的新货。”
王元宝脸色瞬间煞白,手一抖,陶罐 “哐当” 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罐底果然有个模糊的 “宝瓷斋制” 印记,还能看到淡淡的窑火痕迹,显然是新烧没多久的。大堂里的百姓再也忍不住,爆发出一阵哄笑,有人还喊:“王元宝,你这演技也太差了!拿个新陶罐冒充老物件,当大人和我们都是傻子吗?”“这哪是家传秘方,是家传丢人吧!哈哈哈~”
“我…… 我这陶罐是宝瓷斋买的不假,可里面装的是我家传的辣椒面!” 王元宝瘫坐在地上,还想做最后的挣扎,“这辣椒面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有几十年了!”
“哦?那你家传的辣椒面,可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颜色、香味,或是保存方法?” 苏清颜追问,眼神里满是嘲讽。
王元宝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 他那辣椒面,就是前几天从东市最便宜的调料铺买的,五文钱一斤,里面还有不少石子和坏粒,连挑都没挑过。他总不能说 “我家传的辣椒面,是东市五文钱一斤买的” 吧?
周大人见状,手里的惊堂木重重一拍,声音震得大堂都嗡嗡响:“王元宝!你仿冒苏清颜的‘清颜神仙条’,编造家传秘方的谎言,诬告他人,还使用变质原料制作辣条,坑害百姓,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王元宝浑身发抖,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下去了,“咚” 地给周大人磕了个响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大人饶命!草民再也不敢了!草民是一时糊涂,见苏清颜的辣条卖得好,就想仿冒赚点钱!求大人开恩,别封我的摊位,我愿意赔偿苏清颜的损失,我愿意道歉!”
“晚了!” 周大人冷声道,“本府判你:一、即刻停止售卖‘清妍辣条’,销毁所有仿冒包装和原料,由衙役监督执行;二、赔偿苏清颜名誉损失费、误工费共计十两银子,三日内付清,若逾期不付,就将你押入大牢,做工抵债;三、在西市、南市两处告示栏张贴道歉书,承认自己抄袭、诬告的罪行,为期十日,若有百姓反映你未张贴,或张贴后私自撕下,加重处罚!”
府尹大人不耐烦地挥手:“来人!把王元宝带下去,按判执行!”
周围的百姓都欢呼起来:“好!判得好!”“苏姑娘是冤枉的!”
衙役上前架起王元宝,他被拖出大堂时,突然回头瞪了苏清颜一眼,眼神里满是怨毒,嘴里还低声骂道:“苏清颜,你给我等着!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拿到赔偿的十两银子后,苏清颜当场对堂下说:“这十两银子,一半给吃了假辣条拉肚子的乡亲赔医药费,一半给作坊添台新石磨 —— 往后姐妹们磨芝麻不用再手推了!”
随后,苏清颜向府尹大人行了礼,笑着说:“谢大人公正判决!草民以后会更加用心做辣条,不辜负大人的信任,也不辜负顾客的支持!”
周大人看着苏清颜,语气缓和了些:“苏姑娘,你既懂经营,又讲诚信,还懂得用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实属难得。以后若再有人仿冒你的辣条,或是诬告你,可首接来京兆府找我。只是,刚才从王元宝身上掉下来一块锦缎碎片,看着像是宫里的物件,姑娘要小心了……”
苏清颜心中升起一丝不安——这锦缎碎片,会不会和之前宫里定的辣条订单,有什么关系?
“姑娘,这里!” 春桃怕苏清颜吃亏,带着菱角、杏花守在衙门口,怀里揣着刚煮好的热辣条;有王元宝的同伙想在门口起哄 “苏清颜是骗子”,菱角首接把劈柴斧往地上一插:“我天天跟姑娘一起做辣条,原料好不好我最清楚,你再瞎咧咧,我让你尝尝斧头劈芝麻的滋味!”
苏清颜连忙道谢,提着包袱走出大堂。刚到衙门口,就被百姓围了起来。卖糖人的老张挤到前面,递给她一个刚捏好的 “辣椒娃娃”,糖人还带着温热:“苏姑娘,这是给你的,庆祝你胜诉!以后再没人敢欺负你了!”
李大叔提着一笼热包子,塞给苏清颜两个:“姑娘,这包子还热着,你赶紧吃一个垫垫肚子,从早上到现在,你肯定没吃东西。”
张婶也凑过来,拉着苏清颜的手:“姑娘,你真是好样的!替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出了口气!以后你的辣条,婶子天天来买!”
苏清颜笑着接过糖人和包子,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更是所有支持她、信任她的百姓和女工们的。
只是她没注意到,街角的阴影里,一个穿着灰布衫的男人正盯着她,手里还攥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 “刘爷,王元宝己败诉,下一步按计划进行”。
棠梨不结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ZN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