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厂的修缮和改造工作,在磕磕绊绊中艰难推进。最大的难题,并非来自破败的厂房和锈蚀的设备,而是来自人心的磨合。
留下的几位老师傅,习惯了以前大锅饭时代慢节奏、低标准的工作方式,对于刘金凤提出的严格卫生要求、定量生产任务和细致的操作规范,颇感不适。
负责清洗环节的老赵头,总觉得反复刷洗发酵池是“瞎讲究”,“以前不也这么过来的”;负责锅炉的老李,对王大刚要求的精准控温记录也满腹牢骚,认为“差不多就行”。
这天,因为老赵头清洗不到位,导致一批刚入池的酱胚出现了轻微的异味。刘金凤发现后,当即要求将整批酱胚作废处理。
“作废?!”老赵头一听就急了,脸红脖子粗,“刘厂长!这……这得损失多少钱啊!就是一点点味道,晒晒说不定就没了!以前我们……”
“没有以前!”刘金凤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在‘刘氏’,就没有‘差不多’、‘说不定’!质量就是铁律!今天能容忍‘一点点’异味,明天就能容忍‘一点点’杂质,后天咱们的牌子就得砸!老赵,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老赵头被她严厉的目光和话语慑住,张了张嘴,没敢再辩驳,但脸上写满了不服气和心疼。
刘金凤放缓了语气,但依旧坚定:“我知道大家一时不适应。但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破。这次损失,厂里承担。但下不为例!如果再犯,按规章处罚,绝不姑息!”
她让王大刚监督,亲自带着老赵头等人,将那批问题酱胚彻底清理掉。看着真金白银的原料被倒掉,几个老师傅都沉默了,第一次首观地感受到了“刘氏”标准的份量。
这件事在新厂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私下抱怨刘金凤太严苛,不近人情;但也有人,像老会计孙福贵,从中看到了希望,他开始主动学习新的记账方式,配合王小花的工作。
王大刚在这场磨合中,也逐渐褪去了最初的急躁,学会了更有耐心地与老师傅们沟通,身先士卒地干最脏最累的活,用行动赢得尊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五十五:老妈她只想搞钱
磨合是痛苦的,但也是新生的必经之路。刘金凤深知,若不能在一开始就将质量的钢印烙进每个人的心里,新厂迟早会重蹈覆辙。
就在新厂内部艰难磨合之际,两件好事如同春风,吹散了些许沉闷的气氛。
第一件,是合作社那边传来捷报。在刘金凤的严格要求和统一技术指导下,合作社第二批集中生产的酱油经过检验,品质极其出色,甚至超过了酱园老基地的部分产品!
刘金凤当即决定,将这批合作社产的优质酱油,单独设计了一个“合作社特供”的标签,以略低于“刘氏”主品牌、但高于市场普通酱油的价格,推向市场。此举不仅大大提升了合作社农户的收入和积极性,也为“刘氏”品牌开辟了新的、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线,市场反响热烈。马老西等人拿到分红时,激动得手都在抖,彻底成了刘金凤的铁杆拥护者。
第二件喜事,则关乎王大刚和小翠。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新厂的基础改造初步完成,生产也慢慢步入正轨。刘金凤心里一首惦记着儿子的终身大事。这天晚上,她把王大刚叫到跟前。
“刚子,新厂这边总算有点眉目了。你和小翠的事,可以提上日程了。”刘金凤看着明显成熟稳重了不少的儿子,语气温和,“你找个时间,正式去小翠家,跟她婆婆把日子定下来。咱们家现在条件好了,该有的礼数一样不能少,不能委屈了小翠。”
王大刚黝黑的脸膛泛起红光,挠着头,嘿嘿傻笑:“妈,我都听您的!我……我明天就去!”
王大刚的行动力很强,第二天就提着更丰厚的礼物,在小翠羞涩又幸福的陪伴下,登门拜访。小翠的婆婆早己将小翠视作亲闺女,双方相谈甚欢,很快便将婚期定在了两个月后的一个黄道吉日。
消息传开,酱园和新厂上下都为之高兴。孙彩娟、周大姐等老人更是感慨,看着王大刚从以前的混不吝成长为如今有担当的汉子,又要娶妻成家,都说是刘金凤教子有方。
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氛围中,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悄然而至。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