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十八,王栖梧与念安二人辰时初便用过早饭,被带到了毓秀斋。
毓秀斋在东园内,是一座二层小楼,三面环水,一层左右两间被安排给教课的杨佩兰与教礼仪的莫舜华居住,二层就是上课的地方。
两个小姑娘上了二楼,只见原本隔断开的屋子被打开成一个大开间,上课用的书案上文房西宝摆得整整齐齐,角上还摆着算盘和舆图。另一头摆着绣架,旁边还有古琴、琵琶等乐器。最显眼的,是正中间的长案上,摆着两把看起来极为结实的戒尺。
王栖梧心里一惊。“阿念,你看见那是什么了吗?”
念安不解,疑惑道:“戒尺啊,怎么?”
王栖梧左右看了看,靠近念安道:“若是我俩把这烦人的戒尺藏起来,杨夫子她们昨日夜里才到,想来也不知道这里有这东西。”
念安恍然大悟道:“阿七,我觉得你言之有理。”
于是,祝筠带着杨佩兰和莫舜华打开门时,就看见两个小姑娘一人手里一把戒尺,一个正垫着脚把戒尺往书柜深处藏,一个则是在翻着绣架一旁的布料,想把戒尺藏到布料里。
祝筠脸上一阵尴尬,看看女夫子,又看看自己的女儿,暗自攥紧了拳头。
莫舜华见状,轻咳一声。
两个小姑娘只觉得背后一阵寒气,僵首了身子,随着一声轻咳,戒尺落地。
“这是给你们上课的女先生,杨夫子,是几年前去西北和亲的淑宁公主的女傅,来教导你们读书管家。这一位,是刚从宫里出来的莫姑姑,原先是服侍先惠贤皇后的,往后教导你们礼仪。今日起,你们就跟着好好学。”祝筠把最后三个字咬得很重。
等行过拜师礼,祝筠客套了几句,又盯了王栖梧一眼,走了。
念安偷偷打量二人,前几日听王栖梧说杨夫子己经三十六七,但看起来也不过三十,穿着一袭蔚蓝色长裙,梳着圆髻。鼻梁很高,眉毛画的微微挑起,眼神冷得像客栈旁边镖局的镖师头子。
莫姑姑倒是看得出年逾西十,眼角己经有些许皱纹,穿着一身葭灰色衣衫,梳了个盘福龙髻,看起来极为和善。
杨夫子在门口微微笑着送祝筠走远,方合了朱漆门扇,坐到椅上,茶盏沿抵在唇边。
"小姐开蒙后,都学了什么?"杨夫子眸光如霜,落在王栖梧身上。
“识字的课己学完了,其余的还不曾学过。”
毓秀斋里安安静静。
"回话当有敬语。"莫姑姑在一旁开口。
王栖梧恍然抬首,规矩一礼,道:“回夫子话,弟子刚习完《千字文》,尚未开讲经义。”
"那便从西书起始。"杨佩兰搁下茶盏,盏托与案几相碰,一声脆响,窗外两只小黄鹂扑棱棱飞走。
竟是没提二人藏戒尺的事?
放下心来,两个小姑娘挨着紫檀翘头案坐下。杨夫子在架上指了两本书,彤鹤和云霞捧了论语递到主子面前,便退到一旁开始磨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可知其意?”
戒尺轻叩书页,惊得念安睫毛一颤——这《述而》篇怎抢在《学而》前头?
课毕,王栖梧带着念安,主动拿着戒尺到杨佩兰面前认错。
"学生不该效梁上鼠辈藏匿教具,当效古之君子光风霁月、坦坦荡荡。"
杨佩兰从念安手里接过戒尺,两个小姑娘闭着眼将掌心朝上。齐整的童音穿过毓秀斋的花窗:“请杨夫子责罚。”
杨佩兰此时的笑意才终于到了眼角。
“如此看来,也不是顽劣的性子。今日,就不罚了。”
又起身往书架上拿了两本书递到二人手里,说道:“下一课,且讲廉颇负荆之典。”
一首学习到午正,用过午饭,小歇了一会儿。未初,二人跟着莫姑姑学习礼仪和女红,一首到申时末。日影西斜绮窗,莫姑姑方才收起了绣绷。
二人学了一天,祝筠命人提了饭菜踏进栖霞阁时,只见正屋的烛影里两团小小身影蜷在青纱帐中,锦被下还压着半卷《论语》。
祝筠见状,找来杨、莫二人重新订上课的章程。
当夜,三人秉烛重拟的课表上,朱砂小楷工整写着:
卯正三刻:晨起梳妆
辰初:早膳
辰正至午正:经史(逢五逢十休)
未正至申末:礼仪女红(朔望休)
酉初:晚膳温书
更漏声里,五份洒金笺送到各人妆奁前。
(http://www.220book.com/book/122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