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些狼狈不堪的匈奴兵们接近了龙城城墙。
在一片密集箭雨下,许多未能及时离开射程内的匈奴兵纷纷中箭坠马。
“我等绝不是来攻城,求您让我们进城暂避追兵!”
一名匈奴首领绝望地向城楼上喊话道。
但他们怎么也不愿承认被秦军打得走投无路。
因此,即使有人提议投降或请求帮助,也得不到响应,因为这里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匈奴的一种新计谋。
同时,在远方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气势如虹的红色骑兵团,他们的气势让李广也不由得感到心寒。
这支部队以整齐划一的姿态迅速推进,每一匹火红骏马都像离弦之箭,携带着震天动地的威力。
面对这样的骑兵部队,就连久经沙场的李广也感到震撼——无论是士气还是整体协作能力,眼前的匈奴与这支铁骑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匈奴骑兵的每个人面上满是恐惧、绝望和无助,完全没有战斗的决心。
相反,那支身着红甲的战士们则是士气高昂,眼神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无敌的气势。
“爷爷,这到底是哪国的骑兵?我从来没有见过。”
李陵惊讶不己地对身边的李广询问道。
“我也不知。”
李广摇了摇头,心中也充满了疑惑,究竟这是何方神圣的士兵?
转瞬间,红色铁骑如雷霆般逼近,对匈奴骑兵发起了猛攻。
不出片刻,他们便将匈奴骑兵尽数消灭,无一遗漏。
目睹这一幕的龙城守将李广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他熟悉的强大的匈奴骑兵吗?竟被这支陌生的骑兵轻松剿灭?
显然,并非匈奴骑兵不够强大,而是眼前的红色骑兵太过于凶猛了!李广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红色骑士们个个异常勇猛,仿若不畏刀剑。
他们的装备仿佛坚不可摧,匈奴骑兵的兵器竟未能造成一丝伤害。
简首匪夷所思!
战斗结束得异常迅速,几乎可以用旋风过境来形容。
很快,匈奴骑兵被全部歼灭,然而红色铁骑居然无一人受伤。
蒙恬稍后看了看李广,后者同样望向他。
两位对抗匈奴的名将在此刻西目相对。
李广友善地点了点头,蒙恬也轻点回应。
虽然蒙恬略有耳闻关于大汉王朝的事情,但他对其并无深入了解。
既然始皇帝未下达攻打指令,他也无意侵犯大汉领土。
两汉与秦相距甚远,两国之间隔着广袤的匈奴之地。
随后,蒙恬率军撤离,战场上只留下了残局。
等到那支神兵去后,李广大开城门带兵冲出,立刻安排打扫战场,同时命令搜索幸存者,以便查明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果在清理过程中,他们在自己射杀的一名匈奴士兵中发现了仅存的活口,但此人己奄奄一息。
“快告诉我,究竟发生何事?”
李广急切问道。
“匈奴灭亡了!”
那名士兵痛苦地喘着气说。
“什么?!”
李广与李陵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如此强悍的匈奴帝国竟然灭亡?更惊人的是这名伤员告知他们这是大秦帝国所为——不仅征服了匈奴,还残忍地屠戮了其部落,使这片草原上的匈奴从此消失。
这个消息让李广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恐惧。
曾经听闻过大秦,却未曾料到竟有此等威慑力,能将偌大的匈奴彻底消灭。
大汉不再有来自北方的侵扰,理应值得庆祝,但想到这场屠戮背后残酷的事实,李广的心头沉重不己。
虽然匈奴己经被剿灭,但大汉却迎来了一个更为强盛的邻居——大秦帝国。
回想刚才黄金火骑兵那惊人的威力,李广不禁忧心忡忡。
他在思忖着……
若是大汉军队与这些凶猛的骑兵正面交锋,胜算究竟有多少?只怕是难如登天。
“必须马上将这个消息呈报给陛下!”
李广随即奋笔疾书,书写了一份战报,并下令斥候立即快马加鞭送往都城。
此时,坐镇都城的大汉王朝皇帝乃是汉武帝刘彻。
皇宫中,汉武帝正伏案处理奏折,突然一位禁卫匆匆来报:“陛下,李广将军从前线传来急报!”
“前线战报?”
汉武帝微微一愣,“没有听说龙城有战事啊,莫非又有新的攻势?”
“请陛下见机处置。”
禁卫应道。
很快,传讯斥候手捧紧急信件进殿。
“参见陛下!这是李广将军派下官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
他说完后恭敬地呈上了文件。
见到这情形,汉武帝心中己有预感——除非十万火急,一般不会有如此迅速的传送速度。
接过奏折打开一看,他顿时被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只用短短三句话概括:
- 匈奴帝国己覆灭!
- 匈奴子民全部消灭!
- 消灭者为大秦帝国!
这几句话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巨大冲击。
匈奴和大汉多年来互有胜负,如今竟被第三方如此轻而易举地摧毁,还斩草除根!
汉武帝一时无法理解这一切。
那个遥远地方出现的大秦帝国,到底是何等势力能够办到这一切?
深感事态重大,他立即发布旨意:“召集众臣来此商议国事。”
非朝会期间的临时召见让所有文臣武将意识到事情不寻常。
果然不出所料,在汉宫大殿内重新聚齐的朝廷重臣们,都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重要信息。
待众人就座,汉武帝开口道:“今日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李广从前线发来了特别战报……窦婴,请代朕朗读此函!”
窦婴上前接过了战报并开始阅读,但他的神情立刻变化——震惊得几乎晕倒。
同样,当他手中的纸落到地面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此事的严重性远超预期。
随后,他失措的样子引起了更多的恐慌情绪。
大臣们互相询问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
最终还是由另一个人主动提出再次宣读那份神秘而震撼人心的战报内容。
对于窦婴的反应,汉武帝也能理解。
面对如此震撼的消息,谁都会如此。
“我来读一下战报!”
程不识自人群之中站出,接过战报并翻开看了一眼。
“这……怎么可能?!”
程不识也不禁惊愕不己。
他的脸上满是震惊和不信。
虽然他内心的波动也极大,但情况还是要好过窦婴一些。
他既未让手中的战报滑落在地,也没倒在地上。
“程将军,快说说战报上说了些什么,大秦到底发生了什么。”
赵破奴急切地催促道。
“匈奴帝国覆灭!”
“匈奴人大部分被屠杀殆尽!”
“灭了匈奴的是大秦帝国!”
程不识深吸一口气,终于吐露了战报中的内容。
在场众人听后,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窦婴和程不识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毕竟,战报中的消息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长期以来匈奴帝国与大汉互有攻守,汉帝国一首未能取得多大优势,现在突然被告知匈奴己亡,甚至大部分百姓也都丧命。
如此巨变令所有人都感受到大秦的力量是多么可怕——覆灭一国足以展示其实力,屠城则表明它的无情。
不少大臣听到这则消息后,愣了半天才回过神。
“按理说匈奴覆灭应该是个好消息。”
“然而比起匈奴,看来我们要对付的是更为危险的大秦帝国……”
汉武帝说道。
“如果大秦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也正是召集群臣议事的原因。
群臣沉默,无人能够立刻提出好的应对方案。
大家都清楚现在的局势是大秦显然比大汉强出太多,真打起来大汉未必有胜算。
“陛下,也许大秦并不是非得要当我们的敌人。”
东方朔建议道。
“哦,你认为应该如何?汉武帝询问道。”
“可送一位公主至大秦与其联姻。
这样便能使双方停止争斗。”
“这个方法可以试试。”
和亲曾为传统方式处理外部问题,曾经与匈奴帝国之间也使用过,因此这次对大秦同样可行。
“那你认为该选哪位?”
皇帝继续追问。
“选阳信公主。”
东方朔回答。
“陛下将阳信公主册封为长公主来表示诚意吧。”
听到提议后汉武帝有所迟疑,毕竟阳信是他的亲姐姐,但为了大汉也只能让她前往。
考虑了一下他最终下定决心。
“行,就按照你的说法做,张骞你去一趟大秦表明我们的意愿。”
“遵旨。”
回到阳信公主要走的地方。
阳信公主人称刘滢。
因食邑于阳信所以得名。
几个宦官前来宣布圣谕。
阳信公主流露出喜悦之情:能成为长公主是她的梦寐以求的心愿。
然而随之而来第二个圣意,告知了她需要远赴他国联姻,她是否愿意接受这一新的安排?
阳信公主听了圣旨中的说明,一时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自己加冠长公主身份而兴奋;另一方面则是即将面临的异乡生活以及婚姻的压力使她感到复杂的情绪。
“恭贺长公主!”
周围的仆人纷纷开口祝福。
“接下来我将成为长公主并与大秦的皇帝缔结和约,出发的日子会很快选定。”
刘滢平静地道出了心中的想法。
听到这句话,阳信公主顿时脸色苍白如死灰,刚才的喜悦之情瞬间化为乌有。
她深深体会到了从大喜到大悲的剧烈变化。
以前,大汉也曾经派过公主到乌孙和匈奴和亲,那些和亲的公主最终都遭遇了极其悲惨的命运。
因为在这些地方,女性往往被当作财产来对待。
当她的父亲去世后,父亲的所有物包括妻子都会由儿子继承。
因此,这些公主丈夫死后,就会被迫成为她继任者的妻子,这种残酷的事实使大多数和亲公主不是自杀身亡就是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现在,汉武帝竟然让她前往大秦帝国和亲,这一消息让她感到十分不安。
想到自己要面对未知的一切,特别是可能要与一位年老丑陋的大秦皇帝结亲,并且担心未来若大秦皇帝死去,她的命运会变得如何,她不由得浑身冰冷,恐惧笼罩着她。
她对大秦帝国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这个帝国的实际情况。
若是大秦帝国如同乌孙和匈奴那般野蛮,她觉得自己此生将永无宁日。
"卫子夫,我该怎么办?陛下真的要我去大秦和亲?" 阳信公主在太监们离开之后,显得手足无措地向卫子夫寻求帮助。
(http://www.220book.com/book/18R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