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营帐内,气氛凝重如铅。谭辂眉头紧锁,望着面前摊开的地图,心中思绪万千。刚刚众人虽初步定下了应对之策,但前路依旧迷雾重重。
就在这时,将领乐闲走上前来,神色忧虑地说道:“谭先生,如今燕国局势混乱,秦国又在背后推波助澜。我军若在此与燕国联军僵持,国内恐生变故。不如我们暂且回国救援,稳固后方,再做长远打算。”
乐闲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谭辂。谭辂微微一怔,他明白乐闲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可此时若轻易撤军回国,此前的努力便有可能付诸东流,而且燕国与秦国的阴谋或许会更加肆无忌惮。
谭辂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其他将领,问道:“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将领苏凛抱拳说道:“谭先生,乐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我们若此时回国,燕国与秦国必定会以为我们怯战,从而更加嚣张。而且,我们若不能及时遏制燕国的混乱局势,待秦国彻底掌控燕国,恐怕会对各国造成更大的威胁。”
另一位将领孟涛却皱着眉头反驳道:“苏将军,话虽如此,但国内的安危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在外征战,若后方不稳,军心也会动摇。况且,谁能保证我们继续留在此处就能取得胜利呢?”
营帐内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一时难有定论。谭辂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
此时,谋士秦逸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依我之见,我们不妨先派出一支精锐小队,秘密潜入燕国,与姬瑶公主取得联系,看看她在燕国内部的应对进展如何。同时,我们也可以让这支小队在燕国境内收集更多关于秦国阴谋的证据,以及燕国联军的兵力部署等情报。”
秦逸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至于是否回国救援,我们可以等这支小队回来后,根据得到的情报再做决策。这样一来,我们既不会轻易放弃当前的局势,也能对国内的情况保持关注。”
秦逸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将领的赞同,谭辂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说道:“秦先生所言有理,就依此计行事。”
于是,谭辂挑选了一支由二十人组成的精锐小队,由身手敏捷、足智多谋的将领胥逸带队。胥逸领命后,迅速召集队员,制定了详细的潜入计划。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胥逸带领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离开了联军营地,向着燕国都城蓟城进发。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避开了燕国的巡逻士兵,终于顺利地潜入了蓟城。
胥逸等人按照事先得到的线索,找到了姬瑶公主的秘密联络点。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见到了姬瑶。姬瑶见到胥逸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连忙说道:“你们来得正好,如今燕国朝堂之上,郭开轠那贼子越发嚣张,燕王被他蒙蔽,对诸多忠臣良将进行打压。我虽在暗中联络了一些忠义之士,但力量还很薄弱。”
胥逸将联军的情况向姬瑶做了简要说明,并表示希望能与她一起想办法破坏秦国的阴谋。姬瑶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先从郭开轠入手,他是秦国在燕国的爪牙,只要能扳倒他,秦国在燕国内部的布局便会受到重创。”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利用郭开轠贪婪的本性,设下一个圈套。姬瑶派人西处散播消息,称在燕国的一处隐秘之地发现了一批价值连城的宝藏。郭开轠听闻后,果然心动不己,他暗自盘算着如何将这批宝藏据为己有。
就在郭开轠准备派人去探寻宝藏之时,胥逸等人在宝藏所在地设下了埋伏。
当郭开轠的手下进入埋伏圈后,胥逸一声令下,众人如猛虎般扑出,将其全部擒获。
胥逸从这些人的口中得知了郭开轠与秦国密使勾结的更多证据,他心中暗喜,觉得扳倒郭开轠的时机己经成熟。
与此同时,在联军营地,谭辂等人焦急地等待着林渊小队的消息。乐闲时不时地看向营帐外,心中愈发焦虑,他再次向谭辂说道:“谭先生,距离胥逸他们出发己经过去了好些时日,却依旧没有消息。万一他们遭遇了不测,我们又该如何是好?不如还是尽早做回国救援的准备吧。”
谭辂看着乐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再等等,胥逸他们都是是精锐,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完成任务。在没有确切消息之前,我们不能轻易改变计划。”
而在燕国都城,姬瑶和胥逸带着从郭开轠手下那里得到的证据,准备面见燕王。
然而,郭开轠得知自己的手下被擒后,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他急忙进宫,在燕王面前恶人先告状,诬陷姬瑶和林渊等人意图谋反。
燕王本就对姬瑶有所怀疑,听了郭开轠的话后,立刻下令封锁王宫,抓捕姬瑶和胥逸等人。一场惊心动魄的逃脱与揭露阴谋之战,在燕国都城悄然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1K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