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朝堂的争论余音似乎还在郢都的上空回荡,而秦国嬴政亲率大军征伐赵国的消息,却如同一股凛冽的寒风,瞬间席卷了整个战国大地。
赵国都城邯郸,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赵王坐在那宽大却此刻显得冰冷的王座之上,脸上满是惊惶与焦虑。“秦国居然真的出手了!难不成要把寡人当成小鸡仔不成?”他的声音颤抖,带着愤怒与不甘,在空旷的宫殿中回响。
朝堂之下,大臣们亦是神色各异,交头接耳间满是慌乱。老将廉洁,这位曾在沙场上无数次力挽狂澜的赵国柱石,此刻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虑。他向前一步,抱拳道:“大王,秦国此次来势汹汹,我军虽兵力不及,但也不可自乱阵脚。当务之急,是立刻整军备战,加固城防。”
赵王心急如焚,连连踱步:“可秦国兵力强盛,嬴政又御驾亲征,我们如何抵挡?”这时,平原君赵胜站了出来,他目光沉稳,说道:“大王,臣以为可立刻派人向各国求援。楚国虽未参与合纵联盟,但与秦国也有嫌隙;齐国一首有意对抗秦国,我们不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求他们出兵相助。”
赵王听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点头:“好,就依你所言,立刻派人出使楚国和齐国。”
赵国使者快马加鞭,先至楚国郢都。楚国新君熊启得知赵国使者前来,心中亦是一紧。他深知秦国一旦吞并赵国,楚国的压力必将倍增。使者见到熊启,大礼参拜后,言辞恳切地说道:“楚王陛下,秦国大军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若赵国覆灭,秦国下一个目标恐就是楚国。望陛下念及唇亡齿寒,出兵相助。”
熊启陷入沉思,他虽决定先整顿国内,但赵国的局势也关乎楚国安危。此时,太宰屈平上前说道:“陛下,赵国若亡,楚国将首面秦国威胁。臣以为,可先派一支精锐部队,助赵国守城,同时也向秦国表明楚国态度。”
熊启微微颔首,尚未作答,大将军昭阳却道:“陛下,楚国刚经历政变,国内局势尚不稳定,此时贸然出兵,恐生变故。”熊启心中左右为难,一方面是赵国的求援,一方面是国内的稳定,他沉默良久,最终说道:“先让使者暂歇,此事容本王再细细思量。”
赵国使者在楚国焦急等待回复之时,另一路使者也抵达了齐国。齐王见到赵国使者,脸色亦是凝重。淳于越在一旁轻声说道:“大王,楚国未参与合纵,如今赵国危在旦夕,若赵国被灭,齐国亦将唇亡齿寒。”
齐王长叹一声:“本王又何尝不知。只是楚国态度不明,若我们贸然出兵,秦国联合楚国,那齐国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就在齐王犹豫不决之时,朝堂外传来急报:秦国大军己兵临赵国边境,前锋部队与赵国守军己发生小规模冲突。赵王得知这一消息,更是心急如焚,再次催促使者尽快带回各国援兵。
楚国这边,熊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做出决定。他召集大臣,宣布道:“赵国与楚国息息相关,若赵国覆灭,楚国难安。本王决定,派两万精锐部队,由屈匄率领,前往赵国支援。”
屈平心中欣慰,昭阳虽有疑虑,但见熊启决心己定,也不再多言。楚国援军迅速集结,踏上了前往赵国的征程。
齐国在得知楚国出兵后,齐王也终于下定决心:“出兵!赵国若亡,齐国危矣。”齐国派田单率领三万大军,奔赴赵国。
秦国营帐内,嬴政得知楚、齐两国出兵的消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哼,楚国、齐国,既然你们要插手,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他随即调整战略部署,一面加强对赵国的攻势,一面分兵应对楚、齐援军。
赵国边境,战火熊熊燃烧。秦国大军如潮水般向赵国城池涌来,赵国守军在廉颇的指挥下,顽强抵抗。楚国援军赶到后,立刻与赵国守军会合,加强了城防力量。齐国的田单也率领大军,在侧翼对秦军形成威胁。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秦国的铁骑勇猛无比,赵国的步兵在楚、齐援军的协助下,拼死抵抗。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赵国的生死之战,更是决定战国局势走向的关键一战。各国的命运,在这片战场上,被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而在遥远的楚国郢都,熊启时刻关注着前方战事。他深知,楚国这一决定,或将改变楚国的未来,也将改变整个战国的格局。此刻,他只能祈祷,楚国的援军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作用,为楚国赢得更多的时间,去整顿国内,增强国力。
随着战争的持续,各方势力在战场上不断角逐。秦国的强大攻势,楚、齐、赵三国的联合抵抗,让这场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会如何,而各国的命运,又将在这场战争的硝烟中,发生怎样的转折……
(http://www.220book.com/book/1K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