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夜战过后,六国联军营帐内,气氛仿若凝结一般凝重。
楚国主将昭阳来回踱步,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满心都在思索着如何打破与秦军对峙的僵局。
昭阳出身楚国公族,自幼研习兵法,此次作为楚国代表领军参与合纵攻秦,身负楚国的期望,压力如泰山压顶。此时,楚国谋士庄辛求见。
昭阳抬手示意:“请进。”
庄辛踏入营帐,恭敬行礼后说道:“将军,眼下局势虽艰难胶着,但我们仍有机可乘。”
昭阳目光瞬间锐利起来,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庄辛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处重要路口道:“将军,秦军粮草运输必定经过此要道。我们可采取佯攻之策,让屈匄将军率部前往此处,佯装全力进攻,吸引王翦的注意力。”
一位将领面露疑惑:“庄先生,只是佯攻,能有多大效果?”
庄辛微微一笑,眼中透着自信与智慧:“一方面,王翦必定会抽调兵力来防守此路口,如此函谷关的防守力量就会减弱,我们便能寻机强攻。另一方面,佯攻时可故意露出破绽,引诱秦军追击,进入我们提前设好的埋伏圈。”
昭阳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此计可行,但屈匄将军率部前往,若遇秦军主力,如何应对?”
庄辛自信满满地回道:“将军放心,我们可提前在附近埋伏精锐。一旦屈匄将军部遇危险,迅速支援。而且佯攻时,屈匄将军把握好节奏,适时后退,引秦军入瓮。”
昭阳眼神坚定起来,大声道:“好,就依庄先生之计。来人,传屈匄将军。”屈匄听令后,眼神坚毅,声音洪亮:“将军,末将愿率部前往,必不负所托。”
与此同时,秦军营帐内,王翦也在密切关注联军动向。
斥候来报:“王帅,发现联军有部队向孟村方向移动。”
王翦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说道:“看来联军有新动作,不可大意。传令下去,加强路口防守,同时密切监视函谷关前联军的一举一动。”
夜幕降临,屈匄率领部队悄悄接近重要路口。
远远看到秦军守卫,屈匄一挥手,联军发起佯攻。
喊杀声骤起,火把照亮夜空,仿若白昼。秦军守卫立刻发出求援信号,附近的秦军迅速赶来支援。屈匄按计划指挥部队且战且退,将秦军引入了联军的埋伏圈。
然而,秦军将领经验丰富,很快察觉到异样,急忙下令停止追击。但此时,联军伏兵杀出,双方陷入混战。
王翦在函谷关城头,得知路口战事,心中明白这可能是联军的计谋。
他没有立刻增派大量兵力,而是留下部分兵力坚守函谷关,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前往查看情况。
昭阳在暗处观察着战场局势,看到王翦亲自前来,冷笑一声:“王翦,今日就让你尝尝我楚国的厉害。”
随即,他下令联军不再与秦军过多纠缠,而是分出兵力,准备从侧翼偷袭秦军后方。王翦得知昭阳的行动后,脸色一变。他迅速调遣部队回防,但因兵力分散,局势变得紧张起来。
双方在函谷关周边展开激烈博弈。庄辛的佯攻之计虽初显成效,但王翦的应对也十分老辣,局势愈发错综复杂。
在这场智谋与勇气的较量中,昭阳和王翦都在竭力寻找对方破绽,试图打破僵局,而函谷关前的战火,也越燃越烈,战争的走向充满未知 。
就在联军以为即将得手之时,突然一阵号角声响起。
原来是王翦早有防备,他暗中安排了一支奇兵在此处隐藏。
这支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联军侧翼偷袭的队伍,联军顿时阵脚大乱。
昭阳见状,大喊:“稳住,莫要慌乱!”他亲自率军冲上前去抵挡。王翦则趁势指挥秦军全面反击,一时间战场上形势逆转。
庄辛忙建议昭阳:“将军,如今不可硬拼,先撤回再战。”
昭阳不甘心,但看眼前局势咬咬牙下达撤军命令。
联军边战边撤,秦军紧追不舍。然而,当秦军追到一片树林边时,联军却不见了踪迹。
原来这也是庄辛事先谋划好的退路,他们借助树林复杂地形设下众多机关陷阱。王翦怕中计,只好下令停止追击,重新整顿军队返回函谷关驻守。
而昭阳带领联军退回营帐后,一边疗伤休整,一边重新思考破敌之策,这场大战暂时落下帷幕,函谷关依然处于两军僵持状态。
昭阳召集众将议事,庄辛站出说道:“将军,我听闻秦军内部近日有分歧。其粮草官抱怨路途遥远,运输艰难,恐难以长期支撑大规模作战。”昭阳眼睛一亮,“若能截断其粮草供应,秦军必然大乱。”
于是,昭阳派出探子深入秦境探查粮道详情。
数日后,探子回报,找到了一条隐蔽的小道可通往秦军粮草囤积之地。
昭阳决定冒险一试,命庄辛挑选精兵强将组成奇袭队。庄辛领命而去,精心挑选了五百勇士。
趁着夜色,奇袭队悄然出发。一路上绕过秦军岗哨,终于到达粮草营地。奇袭队员们奋勇杀敌,放火烧粮。
火势冲天而起时,秦军才发觉遭袭。王翦闻知粮草被烧,大惊失色。
此时昭阳己率领大军趁机猛攻函谷关。秦军人心惶惶,防线逐渐崩溃。王翦眼见大势己去,长叹一声,带着残兵败将撤离函谷关。六国联军大获全胜,昭阳望着胜利的景象,感慨万千,深知此次胜利多亏庄辛的谋略。
六国联军大胜之后,昭阳论功行赏,庄辛自然居首功。
然而,庄辛却辞谢赏赐。昭阳大为不解,庄辛拱手道:“将军,此战虽胜,然天下之势并未平定。各国心怀鬼胎,联军不过一时之盟。”昭阳沉默,他亦深知此理。
不久后,正如庄辛所言,各国开始争权夺利。
原本团结的联军渐生嫌隙。昭阳痛心疾首,欲再次联合各国稳定局面。
庄辛劝道:“将军,人心难测,强求不得。不如独善其身,发展本国实力。”昭阳听从庄辛之言,回楚国励精图治。庄辛则辅助左右,改革军事、农业等诸多方面。几年间,楚国国力大增,周围国家不敢轻易侵犯。
一日,庄辛与昭阳登高远望,庄辛感慨:“世事变幻,昔日之战仿若昨日。若非将军贤明,楚国何来今日之盛。”
昭阳笑道:“若无先生谋略,吾亦无所成。”两人相视大笑,而后一同规划楚国未来更加宏伟的蓝图。
(http://www.220book.com/book/1K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