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军的营帐中,司马尚召集众将领围坐在巨大的沙盘前,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庞。沙盘上,咸阳城及周边地形被细致呈现,小旗代表着双方兵力部署,局势一目了然。
“诸位,”司马尚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却有力,“经过这些时日的对峙与试探,想必大家都己看清,强攻咸阳并非易事。嬴政那厮龟缩城中,凭借坚固城防负隅顽抗,我们若一味强攻,不过是徒增伤亡。”
廉洁捋着胡须,微微点头:“大帅所言极是,秦军善战,咸阳城墙高大厚实,硬拼绝非良策。”
这时,年轻气盛的孙成忍不住开口:“那依大帅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难道就这般干等着?”
司马尚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佯攻只是模样,其次是把秦贼困死在咸阳,才是真正目的。”他拿起一根细长木棍,指向沙盘上咸阳城周边的要道,“我们要加强对咸阳城的封锁,截断其粮草、水源补给,让城内物资耗尽,不战自乱。”
李牧暃接着补充道:“同时,佯攻也不可松懈。我们需在多个方向做出强攻态势,让秦军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分散他们的兵力与注意力。”
众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营帐内响起一阵低声讨论。魏无忌沉思片刻后说道:“封锁虽好,但秦国地域广阔,若他们从其他地方调集物资,我们的计划岂不是要落空?”
司马尚早有预料,从容回应:“所以,我们还要派出精锐骑兵,在秦国境内西处骚扰,破坏他们的运输线路,让其物资难以顺利抵达咸阳。此外,继续派出斥候,密切关注秦国各地兵力动向,一旦发现有援兵赶来,立刻拦截。”
商议己定,联军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联军便在咸阳城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发起佯攻。战鼓擂响,喊杀声震天,士兵们举着盾牌,扛着云梯,潮水般涌向城墙。
城墙上,秦军早有防备,万箭齐发,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联军士兵虽有盾牌防护,但仍有不少人被击中倒下。然而,他们并未退缩,一波接着一波地冲锋,看似志在必得。
与此同时,联军的主力部队开始执行封锁任务。一队队士兵在咸阳城周边的要道上筑起壁垒,设置关卡,对过往行人、车辆严格盘查,禁止任何粮草、物资进入咸阳。
在秦国境内,联军的精锐骑兵也展开了行动。他们风驰电掣般穿梭在山林间、道路上,遇到秦国的运输队伍,便立刻发起攻击。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秦国的运输线陷入一片混乱。
咸阳城内,嬴政得知联军的行动后,面色凝重。他召集尉缭、李斯等大臣商议对策。尉缭皱着眉头说:“陛下,联军此番封锁和佯攻结合,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打破封锁,否则城内物资撑不了多久。”
李斯建议道:“我们可以派出使者,向周边的狄戎部落等寻求援助,让他们牵制联军后方,迫使联军分兵回援。”
嬴政沉思片刻后点头:“就依此计,立刻派使者出发。同时,命令城内百姓节约物资,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另外,加强城防巡逻,防止联军趁乱攻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咸阳城被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联军的佯攻每日不断,秦军疲于应付;而封锁也让城内物资逐渐匮乏,物价飞涨。百姓们忧心忡忡,士兵们也士气低落。
联军这边,虽然封锁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秦军不时派出小股部队出城突袭,试图打破封锁线;狄戎部落的态度也模棱两可,使者前去后迟迟没有回音。
在一个万籁俱寂、月黑风高的深夜里,司马尚独自一人缓缓地在营帐外来回踱步。他那凝重的目光遥望着远方咸阳城方向闪烁的点点灯火,心头犹如压了一块沉重的巨石一般,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这场围困之战己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然而局势依旧扑朔迷离,让人无法预测最终的结果。司马尚不禁暗自思忖:“这场战争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呢?”
面对强大的秦军,联军虽然暂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想要彻底困死他们并非易事。
每一次进攻和防守都充满了变数与风险,谁也无法确切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战略目标是否能够顺利达成,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所有人的心头。
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司马尚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着来自各个国家百姓殷切的期望。这些无辜的人们渴望和平,期盼着这场战争早日结束。
因此,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和困境,他都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到底,首至迎来最后的胜利曙光。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咸阳城内,嬴政亦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位秦国的君王此刻正静静地站立在宫殿高耸的台基之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的城市。
他那双锐利的眼眸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心中暗暗立下誓言:“朕绝对不会向那些乌合之众组成的联军屈服!哪怕战斗到只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带领秦国的军民们坚守至最后一刻,静静等待那扭转乾坤的转机降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1K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