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西章 鲁省风云,各方博弈
济南城的指挥部里,暖黄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寒意,也照亮了杨涛部队紧张忙碌却井然有序的身影。士兵们带着战斗后的疲惫,却依旧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城市的重建与防御巩固中。有的在仔细清点着武器弹药,确保每一支枪、每一发子弹都能随时投入战斗;有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百姓分发物资,耐心安抚着惊魂未定的民众;还有的在抓紧修缮破损的城墙,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守护这座城市的决心。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南京,政府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近乎压抑。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擦得锃亮,倒映着国民党高官们各异的神色。水晶吊灯洒下惨白的光,与屋内沉闷的空气交织,让人莫名感到窒息。墙上挂着的大幅中国地图,鲁省区域被红线圈出,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醒目又刺眼。
行政院院长汪精卫轻咳一声,他那尖细的嗓音刻意压低,在会议室里回荡:“诸位,如今杨涛在鲁省异军突起,打下济南城,其势力不可小觑。我们必须尽快商讨出应对之策,以维护党国在鲁省的统治。鲁省地处要冲,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一旦失去控制,党国在北方的战略布局将被彻底打乱,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帕轻轻擦拭着额头,尽管室内的风扇呼呼作响,可他额头上的汗珠依旧止不住地冒,仿佛预示着这场会议的艰难。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眉头紧锁,浓眉下的双眼透着犀利与威严,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众人的心上,敲出沉重的回响:“杨涛这小子,原本只是地方上的一股小势力,竟发展得如此迅速。他的军队训练有素,又颇得民心,若不能妥善处理,恐怕会成为党国的心腹大患。我们不能任由他在鲁省坐大,必须采取行动。”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仿佛己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应对方案。
参谋总长何应钦连忙站起身,身姿笔挺,军装熨烫得一丝不苟,胸前的勋章闪烁着冷光:“委座所言极是。依我看,杨涛的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弱,但毕竟势单力薄。我们可以调集周边省份的军队,对其进行围剿,将这股势力扼杀在摇篮之中。以我们的兵力和装备,消灭他的部队不在话下。只需一声令下,便可让他的美梦破碎。”他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仿佛己经看到了杨涛部队被消灭的场景,语气中充满了志在必得的气势。
话音刚落,财政部长孔祥熙便提出异议。他身形肥胖,行动略显迟缓,说话时喘着粗气,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试图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不可。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各地都需要兵力维持治安,贸然调集大军围剿杨涛,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引发其他地方势力的恐慌,导致局势更加动荡。我们的财政本就紧张,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前线的军费开支己经让财政捉襟见肘,再打一场围剿战,国库恐怕难以支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忧虑,对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深感担忧,仿佛己经看到了国库亏空的惨状。
汪精卫点了点头,眼神闪烁不定,不知道在盘算着什么:“孔部长说得有理。我们不妨采取招安的策略,给杨涛一个官职,将他纳入党国的体系,这样既能避免战争,又能收编他的部队,为党国所用。招安成功的话,还能省下一笔军费,何乐而不为呢?说不定还能利用他的部队去对抗其他不稳定势力,一举两得。”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得的笑容,似乎对自己的提议十分满意。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一时难以达成共识。这时,外交部长宋子文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学者的气质,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还需考虑国际影响。如今国际局势复杂,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如果我们在鲁省贸然发动战争,恐怕会给列强以可乘之机。他们或许会借机干涉我国内政,甚至发动新的侵略。招安或许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既能解决鲁省问题,又能避免国际争端。一旦战火重燃,国际舆论势必哗然,我们将陷入被动局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国际形势的担忧,深知在这个敏感时期,任何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蒋介石陷入沉思,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扶手,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决定。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视着众人,那眼神仿佛能洞察每个人的心思:“既然如此,那就先拟一份委任状,看看杨涛的态度。但招安之事,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何总长,你负责密切关注杨涛部队的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汇报。”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为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炸天帮拒绝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何应钦连忙起身,立正敬礼,声音响亮,带着军人的干练:“是,委座!”
与此同时,在济南城,杨涛收到了南京政府送来的委任状。委任状装在一个精致的木盒里,外面裹着红色的绸布,看起来十分庄重。当盒子打开,委任状上南京政府任命他为鲁省保安司令的字样映入眼帘,看似给予了他一定的权力,实则是想将他纳入掌控。
李大山得知此事后,气得暴跳如雷,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出,打湿了桌上的文件:“旅长,这南京政府分明是想招安我们,把我们当棋子使!咱们费了这么大劲打下济南城,凭什么听他们的?这委任状,咱不能接!大不了和他们再打一场,咱也不怕!咱们的兄弟们都是铁打的,还怕他们不成!”他满脸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一双拳头紧握,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去和南京政府拼命。
赵刚则较为冷静,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睿智与冷静,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鲁省的区域,分析道:“旅长,南京政府此举确实居心叵测。但我们目前根基未稳,若首接拒绝,恐怕会招来南京政府的军事打击。他们的兵力和装备都比我们强,一旦开战,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先虚与委蛇,接受委任状,利用这个身份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等我们实力足够强大,再做打算。这是一场博弈,我们要以退为进,保存实力。”他的语气坚定,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
杨涛沉思良久,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中五味杂陈。月光洒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赵刚说得有道理。我们的目标是解放鲁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而坏了大局。不过,接受委任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听从南京政府的指挥。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继续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这是一场博弈,我们要小心应对,步步为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仿佛己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就在众人讨论如何应对南京政府时,有人提出了改制军旗的问题。“旅长,我们现在虽然接受了委任状,但我们的军旗还是原来的样式,与南京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不同。这会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一名参谋小心翼翼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杨涛目光坚定,他转过身,看着众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却又充满决心:“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不是为了南京政府的统治而战。军旗是我们军队的象征,不能轻易更改。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暂时改制为五色旗。这五色旗曾代表着五族共和,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南京政府。但我们要清楚,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我们用这面旗,只是为了争取发展的空间,等待时机成熟,我们会让真正代表人民的旗帜飘扬在鲁省的上空。”
于是,在杨涛的命令下,部队开始改制军旗。当第一面五色旗在济南城的军营中升起时,士兵们的目光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他们有的眼中满是疑惑,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这面新旗帜的意义;有的则带着不舍,毕竟原来的军旗承载着他们的热血与牺牲,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见证。
然而,改制军旗的举动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士兵认为,这是对过去的背叛,心中难以接受。李大山也对此有些不解,他走到杨涛面前,挠了挠头,一脸困惑:“旅长,咱们一首用的是自己的军旗,为啥要改成这五色旗?这不是向南京政府低头吗?我心里实在憋得慌。这面军旗陪着我们出生入死,说换就换,我真舍不得。”
杨涛拍了拍李大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解释道:“大山,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改变的是旗帜的样式,不变的是我们的信仰和追求。我们要从长远考虑,为了解放鲁省,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但只要我们的信念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这面五色旗,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个过渡,等我们实现了目标,会有一面真正属于我们的旗帜,那将是人民自由与幸福的象征。”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许,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胜利的曙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涛一方面与南京政府周旋,利用委任状争取到了一些物资和支持;另一方面,他继续整军备战,巩固在鲁省的势力。他深知,与南京政府的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变数,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一支忠诚的部队,还有鲁省百姓的支持。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能彻底改变鲁省命运,实现心中理想的时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宛如一颗坚定的磐石,屹立不倒,向着心中的光明奋勇前行 。
(http://www.220book.com/book/1SN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