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异蜘蛛巢穴死里逃生后,逸站在文明据点的能源控制室里,看着不断闪烁的能源告急警报,眉头紧锁。
各个据点的能量储备在频繁的战斗中消耗巨大,单靠分散的能源供应,己无法支撑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一个能将所有据点连接起来的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的共享与调配。”
逸在联合会议上提出构想,全息投影中,一幅由线条和节点构成的能源矩阵蓝图缓缓展开。
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各据点负责人的响应,但摆在面前的难题数不胜数。
首先是能源传输介质的选择,普通的电缆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能量负荷,且在变异生物肆虐的环境中极易受损。
科研团队尝试将晶簇能量特性与从遗迹中获取的超导材料结合,经过数十次失败,终于研制出 “量子能量传输缆”。
这种缆线不仅能高效传输能量,其表面的纳米涂层还能自动修复轻微损伤。
然而,铺设传输缆的过程充满艰辛。
当施工队在 “沙棘城” 与 “潮汐港” 之间的沙漠地带作业时,遭遇了一群变异沙虫的袭击。
这些沙虫似乎对能量波动极为敏感,疯狂破坏着刚铺设好的缆线。
逸带领机械兵团紧急支援,启动 “战甲协同作战” 技能,利用量子切割刃和能量炮与沙虫展开激战。
同时,工程队迅速研发出 “电磁脉冲埋雷”,将其布置在缆线周围,一旦有沙虫靠近,便会触发电磁脉冲,暂时瘫痪它们的行动。
更棘手的是山区地形的挑战。
在连接 “绿洲城” 与北方雪原据点时,施工队需要穿越陡峭的山脉。
这里不仅有变异飞禽的骚扰,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
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逸调用 “气象控制” 技能,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提前驱散可能引发雪崩的云层。
同时,科研人员设计出 “磁力攀爬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吸附在山体表面,协助工人铺设缆线。
当能源网络的框架即将完成时,一个意外事件险些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在一次能源测试中,“火种科技研究院” 的能量核心突然失控,强大的能量波动干扰了整个网络的运行。
传输缆出现能量逆流,部分据点的防御系统因此瘫痪。
逸带领专家团队紧急排查,发现是能源矩阵的节点调控程序存在漏洞,不同据点的能源频率无法完全兼容。
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团队日夜攻关,从遗迹中提取的 “远古能源调控算法” 成为了突破口。
他们将该算法与现有系统融合,开发出 “自适应能源调节器”。
这种装置能根据各据点的实际需求,自动调整能源的分配与频率。
经过一周的紧张调试,能源网络终于恢复稳定运行。
在能源网络的最后连接阶段,众人迎来了新的危机。
一群被神秘力量操控的变异蝙蝠,携带能腐蚀金属的病毒,袭击了位于中枢节点的能源枢纽。
这些蝙蝠的翅膀划过传输缆,瞬间留下黑色的腐蚀痕迹。
逸启动 “基因免疫” 技能,指挥士兵们使用特制的抗病毒弹药进行反击。
同时,利用 “基因防火墙” 向传输缆注入防护代码,阻止病毒的蔓延。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多据点共享的能源矩阵终于建成。
当第一缕共享能源流入各个据点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多据点能源网络搭建成功!获得 35000 点活力值,解锁 “能源过载模式”,各据点防御能力提升 400%,资源生产效率提高 300%】
如今,当某个据点遭遇能源危机时,其他据点能迅速调配能量支援;
在和平时期,过剩的能源还能用于驱动大型科研设备,加速文明的发展。
逸站在新建成的能源控制中枢,看着屏幕上流动的能量数据,心中充满感慨。
这个能源矩阵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团结协作的象征。
随着文明的扩张,必然会面临更强大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挑战,而人类能否凭借这个能源矩阵,在绝境中开辟出一条复兴之路,一切还是未知数。
(http://www.220book.com/book/21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