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变异乌贼的残骸还漂浮在海面,沿海据点的重建工作刚刚开始,逸便召集科研团队和军事骨干,召开紧急会议。
全息投影上不断闪烁着过去与变异生物战斗的画面,触目惊心的破坏场景让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凝重。
“我们总是在被动防御,” 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必须研发出一套能够追踪变异生物的定位系统,变被动为主动。”
会议结束后,“火种科技研究院” 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科研人员们日夜不休地研究着从历次战斗中收集的变异生物基因样本,试图找到能够作为定位标识的独特基因片段。
但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困难,变异生物的基因结构极其复杂,且会随着环境和战斗不断发生变异,普通的基因标记根本无法稳定存在。
首席研究员林夏盯着显微镜下不断变化的基因链,眉头紧锁:“这些变异生物的基因就像流动的水银,我们刚锁定一个标记点,它就发生了改变。”
逸调出从古代文明数据库中获取的 “基因锚定” 技术,提出设想:“或许我们可以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将特定的基因片段与量子粒子绑定,这样无论基因如何变异,都能通过量子信号追踪到。”
新的思路带来了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是更艰巨的技术挑战。
团队需要制造出能够与变异生物基因产生量子纠缠的特殊粒子,同时还要开发出与之匹配的接收装置。
在实验室内,各种精密仪器高速运转,不断尝试将晶簇能量、星陨铁的特殊属性与量子技术融合。
前三十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甚至有几次引发了小型的能量爆炸,好在实验室的防护系统及时启动,才没有造员伤亡。
就在研发陷入僵局时,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变异生物的基因会主动排斥外来标记,那我们能不能利用它们自身的基因共鸣特性?就像之前发现剑齿虎王能通过基因共鸣器官指挥族群一样,我们找到所有变异生物共有的基因共鸣频率,以此为基础构建定位网络。”
这个想法让整个团队眼前一亮。
他们重新梳理所有变异生物的基因数据,经过一周的艰苦分析,终于找到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基因共鸣序列。
接下来,团队将这段序列与量子技术结合,研发出 “基因量子锚”。这种微小的粒子能够附着在变异生物的基因链上,通过量子纠缠原理,将其位置信息实时传输到接收终端。
但如何让 “基因量子锚” 精准附着在变异生物身上,又成了新的难题。
传统的发射方式很容易被变异生物察觉并躲避,而且在战斗中,想要近距离投放几乎不可能。
逸带领团队借鉴无人机的集群技术,开发出 “基因追踪无人机蜂群”。
这些无人机体型小巧,能够自主寻找目标,通过发射纳米级的 “基因量子锚”,完成标记任务。
在完成理论设计和原型制造后,定位系统迎来了关键的实战测试。
逸亲自带领测试小队,前往变异生物活动频繁的沙漠区域。
当无人机蜂群锁定一群变异沙虫时,意外发生了。
这些沙虫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突然钻进沙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糟糕的是,它们在地下释放出一种干扰波,导致部分无人机失去控制,相互碰撞坠毁。
“它们在针对我们的定位系统!”
林夏通过远程通讯焦急地喊道,“干扰波的频率与‘基因量子锚’的信号频率非常接近!”
逸迅速启动 “基因防火墙” 技能,将干扰代码注入剩余无人机的系统,同时指挥小队调整战术,利用地形优势,从多个方向对沙虫群进行包抄。
在激烈的追逐战中,测试小队终于抓住机会,成功将 “基因量子锚” 附着在几只沙虫身上。
当定位系统的屏幕上首次出现稳定的追踪信号时,所有人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但测试并未结束,团队继续对不同种类的变异生物进行标记测试,不断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测试和改进,“基因猎手” 定位系统终于研发成功。
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追踪变异生物的位置,还能通过分析基因共鸣信号,预测它们的行动轨迹。
系统提示音响起:
【成功研发基因追踪定位系统!获得 52000 点活力值,解锁 “战场态势感知” 技能,人类对变异生物的预警能力提升 500%】
逸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定位信息,心中充满感慨。
这个定位系统的研发成功,是人类文明在对抗变异生物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他也清楚,敌人不会坐视人类拥有这样强大的武器,接下来的战斗,必将更加激烈和残酷。
而 “基因猎手” 能否在未来的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一切还是未知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蓝星冰封:逸的文明复兴系统(http://www.220book.com/book/21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