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毒蜂空袭后的废墟还未清理完毕,逸站在文明据点的战略会议室里,看着全息投影中不断跳动的资源数据和亟待开发的荒芜区域,眉头紧锁。
一次次与变异生物的惨烈战斗让他深知,仅靠人力进行文明拓荒,不仅效率低下,还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我们需要一支能在危险环境中自主作业的部队。” 逸在会议上掷地有声,“一支真正的自动化文明拓荒部队。”
筹备工作迅速展开,“火种科技研究院” 再次成为焦点。
科研团队日夜攻关,试图将从远古遗迹中获取的机械技术、在历次战斗中积累的对抗变异生物经验,以及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相结合。
但摆在面前的难题如同大山:如何让机械体在复杂的变异环境中精准识别资源与危险?怎样赋予它们自主决策却又不偏离人类指令的能力?
首席工程师林夏带领团队率先攻克能源难题。
他们将晶簇的强大能量与从深海遗迹中发现的微型核聚变技术融合,研发出 “量子永动核心”。
这种核心不仅能为机械体提供持久动力,还具备能量吸收功能,可将太阳能、地热能甚至变异生物攻击产生的能量转化为自身能源。
然而,机械体的行动系统却遭遇瓶颈,传统的机械关节在面对变异地形时灵活性不足,且容易被变异生物的攻击损坏。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变异生物的运动模式。” 一名年轻科研人员的提议打开了新思路。
团队开始研究变异蜘蛛的关节结构、变异犀牛的肌肉驱动原理,最终设计出 “仿生液态金属关节”。
这种关节由特殊液态金属构成,能根据环境自由变换形态,既拥有强大的韧性,又具备极高的灵活性。
智能系统的开发则更加艰难。
为了让机械体在没有人类实时指挥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科研人员将 “基因猎手” 定位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战场态势感知” 技能的预判逻辑,以及海量的战斗与拓荒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核心。
但首次测试时,机械体在遭遇模拟变异生物攻击时,因过度保守的决策逻辑导致任务失败。
经过上百次的算法优化和实战模拟,终于诞生了 “拓荒者智能中枢”,它能根据不同场景快速制定最优策略,同时保持对人类指令的绝对服从。
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自动化拓荒部队的量产工作在新建的巨型机械工厂展开。
流水线上,机械臂精准地组装着每一个部件,量子永动核心的蓝光、仿生液态金属关节的银色光泽,与智能中枢的幽绿数据流相互辉映。
首批一百台 “开拓者 - Ⅰ 型” 拓荒机械人下线时,整个文明据点都为之沸腾。
这些机械人高约三米,外形酷似人形,配备着可变形的挖掘爪、能量切割刃,以及集成了基因扫描仪、资源探测器的多功能头部装置。
然而,在首次实战演练中,新的问题暴露出来。
当拓荒机械人进入模拟的变异丛林时,藤蔓状变异植物突然缠绕住机械体,释放的腐蚀液对装甲造成损伤。
更糟糕的是,模拟变异兽群的攻击让部分机械人的智能中枢出现短暂宕机。
“它们的防御系统缺乏针对性,智能中枢在复杂干扰下稳定性不足。” 林夏在分析报告中指出。
团队迅速对拓荒机械人进行升级。
在装甲表面添加从毒棘蔓研究中提取的抗腐蚀涂层,同时为其配备 “基因防火墙” 防御模块;智能中枢则引入了 “分布式决策网络”,即使部分模块受损,整体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经过改良的 “开拓者 - Ⅱ 型” 在二次测试中表现优异,不仅高效完成资源采集任务,还能自主应对变异生物的攻击,利用能量切割刃斩断藤蔓,发射电磁脉冲弹击退模拟兽群。
当自动化拓荒部队正式投入使用时,它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
在荒芜的沙漠地带,拓荒机械人组成整齐的阵列,挖掘爪轻松刨开坚硬的沙地,探测仪精准定位稀有矿物。
遇到变异沙虫袭击,它们迅速变换阵型,一部分进行防御,一部分继续作业。
能量切割刃与沙虫的甲壳碰撞,溅起耀眼的火花,而智能中枢则实时分析沙虫的攻击模式,指挥机械人调整战术,成功击退敌人。
在变异丛林区域,拓荒机械人利用仿生液态金属关节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它们用火焰喷射器清理阻挡道路的变异植物,用基因扫描仪识别可利用的植物基因。
当遭遇变异野兽群时,机械人自动启动 “战甲协同作战” 模拟程序,相互配合形成火力网,将敌人一一击退。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
【自动化文明拓荒部队组建成功!首次任务超额完成资源采集目标!获得 58000 点活力值,解锁 “机械军团进化” 技能,文明拓荒效率提升 800%】
看着屏幕上不断增长的资源储备和快速扩张的文明版图,逸知道,这支机械洪流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但他也清楚,随着拓荒范围的扩大,必将遭遇更强大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挑战,而自动化部队能否在未来的危机中继续守护人类文明,仍是未知之数。
(http://www.220book.com/book/21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