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怪病”风波之后,沈清歌在军中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普通战士对她敬佩有加,连部队卫生系统的领导也对她刮目相看。军区总医院的正式邀请函,很快就送到了疗养院李院长手中。
邀请函措辞恳切,希望沈清歌能前往军区总医院进行一次“学术交流与临床指导”,并表示愿意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李院长拿着邀请函,喜忧参半。喜的是沈清歌的能力得到了军区高层的认可,这对他这个疗养院院长来说,也是一份荣耀。忧的是,军区总医院不比基层卫生队,那里专家云集,设备先进,沈清歌的那些“特殊手段”和“神秘师承”,会不会在那里露出破绽?万一应对不当,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沈同志,你看这个……”李院长将邀请函递给沈清歌,脸上带着一丝征询的意味。
沈清歌接过邀请函,快速浏览了一遍。她明白李院长的顾虑,也知道这次军区总医院之行,对她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能顺利过关,她在军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也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自主权。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怀疑和麻烦。
“李院长,既然军区总医院盛情邀请,我理应前往。”沈清歌平静地说,“不过,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很多理论知识不成体系。这次去,主要还是以学习和交流为主。”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希望这次交流能低调一些,不要搞得太隆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大夫,当不起‘指导’二字。”
李院长听她这么说,稍稍放下心来。沈清歌的谦逊和清醒,让他觉得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厉峥嵘得知此事后,也特意找到沈清歌。
“军区总医院那边,关系复杂。有些人是真心想学习交流,但也有些人,可能会对你的来历和医术刨根问底。”厉峥嵘提醒道,“你多加小心,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开口。”
沈清歌心中一暖:“谢谢你,厉同志。我会注意的。”
她知道厉峥嵘的担心不无道理。黄秘书那条线,肯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军区总医院,或许就是他们观察和试探她的一个新舞台。
出发前,沈清歌做了一些准备。她从系统中兑换了几份关于现代急救、临床诊断和疑难病症分析的“精简版讲义”,并将其巧妙地“伪装”成自己多年行医的心得笔记。这些笔记,既有足够的技术含量,又不会显得过于超前,足以应付一般的学术交流。
几天后,沈清歌在厉峥嵘的陪同下,乘车前往位于省城的军区总医院。
军区总医院的院长和几位主要科室的主任亲自出来迎接,规格不可谓不高。院长姓张,是一位年过半百、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儒雅的军医。
“沈清歌同志,久仰大名啊!”张院长热情地和沈清歌握手,“你在基层部队救治王小虎和那几位患了‘怪病’的战士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真是了不起!我们医院的很多同志,都对你的医术非常好奇和敬佩啊!”
沈清歌谦虚地笑了笑:“张院长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懂一些土方子罢了。这次来,主要是向各位前辈学习的。”
简单的寒暄之后,张院长便安排了一场小范围的“学术座谈会”。参会的,都是医院里各个科室的技术骨干和专家。
座谈会一开始,气氛还算融洽。沈清歌按照事先的准备,分享了一些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心得体会”,比如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结合一些独门的体查手法,快速判断病情;如何运用中草药配合简单的物理疗法,处理一些常见病和急症。
她讲的内容,很多都是这些科班出身的医生们闻所未闻的,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颇有道理,甚至能给他们一些新的启发。
然而,随着交流的深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颇为自负的内科副主任,在沈清歌讲完一个通过观察病人舌苔、脉象和皮肤斑点来诊断早期血液系统疾病的案例后,突然发问道:“沈同志,你刚才提到的这些诊断依据,似乎与我们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有很大不同。恕我首言,这些经验性的东西,缺乏足够的科学验证和数据支持,在临床推广上,恐怕会有很大风险吧?”
这话问得相当尖锐,带着明显的质疑。
沈清歌神色不变,微笑道:“这位主任说得有道理。我这些方法,确实很多是基于经验总结,缺乏严格的实验室数据。但中医和西医,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各有侧重。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很多时候,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大数据’的验证。当然,我也认为,如果能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互相印证,取长补短,那将是医学发展的一大幸事。”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自己方法的局限性,又巧妙地维护了中医的立场,还拔高了立意,让那位副主任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厉峥嵘坐在一旁,虽然听不太懂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但他能感觉到会议室里暗流涌动的气氛。他看到沈清歌从容应对,心中暗暗点头。
座谈会结束后,张院长又安排沈清歌参观了医院的几个重点科室,并观摩了一台外科手术。
在参观过程中,沈清歌敏锐地感觉到,似乎总有几道目光在暗中观察着她,审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知道,这或许就是黄秘书他们安排的眼线——活体摄像头。
晚上,沈清歌被安排在医院的专家招待所休息。厉峥嵘因为军务,暂时离开了,但他派了两个警卫员守在招待所外,确保沈清歌的安全。
夜深人静,沈清歌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白天的座谈会,只是一个开始。她能感觉到,针对她的试探,绝不会就此结束。
就在她思绪翻涌之际,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极轻微的异响,像是有人在拨弄窗户的插销。
沈清歌心中一凛,立刻警觉起来。她没有开灯,悄无声息地从床上下来,摸到窗边,透过窗帘的缝隙向外望去。
月光下,一个模糊的黑影,正鬼鬼祟祟地在她的窗外晃动!
果然来了!沈清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些人,还真是沉不住气。
她没有声张,而是迅速从随身的小布包里取出几根特制的银针——这是她用系统积分兑换的,不仅可以治病救人,在特定情况下,也能用作防身。
那黑影似乎没发现屋里有人察觉,还在试图撬开窗户。
就在窗户插销被拨开一条缝隙,一只手即将伸进来的瞬间,沈清歌眼中寒光一闪,手中的银针如闪电般射出!
“啊!”一声短促的痛呼在窗外响起,随即是重物倒地的声音。
沈清歌没有立刻开门出去,而是沉声道:“什么人?”
窗外没有回应,只有一阵压抑的闷哼。
“再不说话,下一针可就不是扎手了。”沈清歌的声音冰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胁。
过了片刻,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才从窗外传来:“误会……误会……我是路过的……不小心摔了一跤……”
“路过?”沈清歌冷笑,“深更半夜路过我的窗根底下,还想撬我的窗户?你这路过的方式,可真够特别的。”
她听出这声音有些耳熟,似乎是白天在座谈会上,对她提问的那位内科副主任。
就在这时,守在门外的警卫员也听到了动静,立刻冲了过来。
“沈同志,出什么事了?”警卫员紧张地问道。
“没什么大事,”沈清歌扬声道,“抓住了一个想翻窗户的夜猫子而己。把他带进来,我倒要看看,是何方神圣。”
警卫员立刻冲到窗外,很快就将那个黑影押了进来。
灯光亮起,当看清那人的面目时,沈清歌和警卫员都愣住了。
果然是那位内科副主任!他此刻狼狈不堪,一只手捂着另一只手的手背,上面赫然插着一根银针,鲜血正顺着针尾滴落下来。他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眼神中充满了惊恐和羞愤。
“刘副主任?”警卫员惊讶地叫出声。
沈清歌看着他,眼神冰冷:“刘副主任,深更半夜,你不在自己房间休息,跑到我窗户底下做什么?还想撬我的窗户?莫非……是对我白天的心得体会有什么特别的指教,想私下里跟我深入交流一番?”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讽刺。
(http://www.220book.com/book/24Z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