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一章:象牙塔内,初试锋芒

小说: 都市言王   作者:脆嘣儿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都市言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章节无错乱精修!
 

踏入大学课堂的感觉,与中学截然不同。不再是小镇中学那种略显沉闷和按部就班的氛围,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更加自由,也更加……锐利。教授们大多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讲课风格各异,有的旁征博引,有的逻辑严密,有的则充满了激情。

《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难度陡然提升,那些复杂的模型、公式和理论,像潮水一样涌来,让我这个来自小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学初的几周,我几乎是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跟上进度。图书馆和自习室成了我最常待的地方,常常学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但我并非毫无优势。我发现,我的“言灵”之力,在学习上也能发挥奇效。当我集中精神,专注于理解某个复杂的概念或理论时,我可以在心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快速的“复述”和“辩论”,仿佛将知识点作为假想敌,用言语将其“攻克”。这个过程能极大加深我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那高度集中的意念,似乎也能屏蔽掉外界的干扰,让我进入一种类似“心流”的学习状态。

因此,尽管基础稍差,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落下,甚至在一些偏重理解和思辨的课程上,表现还相当不错。这让我在暗自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言灵”的多样可能性。它不仅仅是说服和压迫的工具,也能成为辅助学习和思考的利器。当然,这种高强度的精神集中,消耗同样不小,我常常在深夜学习后感到头昏脑涨,远超正常的疲惫。

真正让我“初试锋芒”的,是一次《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课堂讨论。

授课的是一位姓周的老教授,学识渊博,但思想有些刻板。那天讲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看不见的手”。周教授的观点很明确,认为市场原教旨主义有其局限性,过度强调自由放任会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问题。

在讨论环节,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赞同,或者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补充。我本来没打算发言,但听着听着,心里那股熟悉的“辩论欲”又开始蠢蠢欲动。我感觉周教授的观点虽然有道理,但似乎过于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忽略了市场本身的调节能力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犹豫片刻后,我举起了手。

周教授显然有些意外,他扶了扶老花镜,点点头:“这位同学,你有什么不同看法?”

我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暗中己经调动起了“言灵”之力,不是为了压迫,而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清晰度、逻辑性和说服力。

“周教授,我同意您关于市场并非万能的观点。但我们是否也应该看到,‘看不见的手’并非鼓励完全放任,而是强调在明确的产权和法治框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客观上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过度干预,会不会扼杀市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比如……”

我开始引述《国富论》中的原文,结合一些现代经济案例,条理清晰地阐述我的观点。我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我能感觉到,我的话语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教室里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同学,都抬起了头,眼神专注地看着我。

周教授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我的观点与他的主流论调有所不同。他试图打断我,提出反驳,但我总能巧妙地抓住他话语中的逻辑节点,用更快的语速和更强的气势进行回应,同时微妙地运用“言灵”放大我语言中的“合理性”和“感染力”。

“……诚然,市场会失灵,但政府同样会失灵。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边界,如何建立更有效的规则,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市场机制本身……”

当我坐下时,教室里一片安静。随后,响起了稀稀落落的掌声。我看到一些同学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似乎我的话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也有些人皱着眉头,显然不赞同我的观点;还有一些人,则用一种探究的目光打量着我,仿佛在好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生,怎么敢在课堂上公然“挑战”老教授。

周教授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点了点头,语气复杂地说:“这位同学……很有想法。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下课后,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这次小小的“交锋”,让我在系里稍微有了一点名气。有人佩服我的勇气和口才,也有人觉得我过于张扬,不懂得尊敬师长。但我自己心里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象牙塔,同样是一个竞技场。我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发出自己的声音。

宿舍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赵阳是个典型的北方大男孩,性格首爽,热爱运动,但也有些粗枝大叶,常常把宿舍弄得乱七八糟。陈默则恰恰相反,心思细腻,安静内向,喜欢看书和浏览新闻,常常一整天都说不了几句话。还有一个舍友叫王浩,来自浙江,精明能干,是班里的班长,每天忙于各种学生工作和社交。

我和他们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对赵阳的“不拘小节”,我偶尔会用温和但带有“暗示性”的语言提醒他注意卫生,效果时好时坏,但至少避免了首接冲突。对陈默的安静,我并不反感,有时我们也会就某个新闻事件或书里的观点,低声交流几句,我发现他见解独到,观察力很强。至于王浩,我们交集不多,他似乎把我当作一个学习努力但性格孤僻的普通同学。

在适应新环境、应对学业压力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我的“秘密任务”。上海财经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远非镇图书馆可比。我利用课余时间,像海绵吸水一样,在这里疯狂汲取着知识。除了经济学相关的书籍,我还特别关注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宗教学、神秘学甚至一些边缘学科的文献。

我试图从更科学、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言灵”。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情绪如何通过声音传递?大脑在接收说服性信息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古代文明中的“咒语”、“祈祷”是否蕴含着某种未被现代科学完全解释的能量?

线索依旧零散,但我感觉自己距离真相似乎更近了一步。然而,每一次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都伴随着精神上的巨大消耗。我开始更加频繁地感到疲惫,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失眠症状。

我意识到,大学生活的压力,加上我对“言灵”的探索和不自觉的使用,正在加速消耗着我本就可能有限的“能源”。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都市言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都市言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