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三章:博弈初显,亦敌亦友

小说: 都市言王   作者:脆嘣儿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都市言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都市言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大学,尤其是像上海财大这样的顶尖学府,本质上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竞技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资源是有限的,竞争无处不在。在这里,我很快就体会到了“博弈”的无处不在,也开始学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辩论队里,我的锋芒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其中最明显的是一位来自法学院的大三学长,名叫李慕白。李慕白是辩论队的副队长,口才极佳,风度翩翩,在学校里颇有声望,也是下一任队长的热门人选。

他对我,似乎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欣赏我的辩才和潜力,认为我是队伍未来的希望;另一方面,他又隐隐把我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对我偶尔显露出的那种不容置疑的“气场”(实为“言灵”加持)感到警惕。

我们之间有过几次首接交锋。一次是队内选拔赛,争夺一个代表学校参加华东地区辩论赛的名额。我和他被分在了一组,就“人工智能是否会最终取代人类”展开辩论。

那场辩论异常激烈。李慕白知识渊博,引经据典,逻辑严密,而且非常擅长抓住对手的微小破绽进行攻击。我则凭借着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强的语言感染力,以及“言灵”赋予我的那种“真理在握”的自信感,与他你来我往,寸土不让。

我能感觉到,李慕白也察觉到了我的“不寻常”。他似乎在刻意加强自己的气势,试图在言语交锋中压制我,但我的“言灵”之力,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后,己经变得更加凝练和坚韧。我们的交锋,不仅仅是逻辑和口才的较量,更像是一种无形气场的碰撞。

最终,评委们进行了艰难的抉择,宣布我们两人都入选参赛队伍,但主力西辩的位置,给了经验更丰富的李慕白,我则担任替补。

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甚至有些庆幸。过早地成为焦点,对我未必是好事。但与李慕白的这次正面交锋,让我意识到,在这个精英汇聚的地方,单靠“言灵”是远远不够的。知识、逻辑、经验,同样重要。而且,我的力量并非无敌,总有意志坚定、才华出众的人,能够抵抗甚至挑战它。李慕白,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或者说,磨刀石。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除了竞争,也并非没有温情。我的室友,那个沉默寡言的新闻系学生陈默,渐渐成了我在大学里少数能说上几句话的人。

陈默虽然安静,但观察力极其敏锐,对信息的捕捉和分析能力很强。他似乎对我的“异常”有所察觉,但从未点破,也从未表现出恐惧或排斥。有时,在我因为使用“言灵”过度而精神萎靡时,他会默默地递给我一杯热水,或者在我埋头学习时,轻声提醒我一句“注意休息”。

有一次,我因为急着完成一份课程论文,需要查找一些比较偏门的资料,在图书馆耗了很久都没找到。无意中跟陈默提起,他听完后,只是点了点头。第二天,他递给我一个U盘,里面竟然包含了大量相关的、甚至有些是内部数据库才能找到的文献和报道。

我惊讶地问他怎么找到的。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信息,刚好看到过相关的专题。”

我知道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新闻系的学生或许有他们获取信息的特殊渠道。但我没有追问,只是真诚地向他道谢。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一些。虽然依旧不算亲密,但彼此间似乎有了一种默契和……有限度的信任。他像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和冷静的观察者,偶尔能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提醒。这种不远不近、带有距离感的“盟友”关系,反而让我觉得更自在一些。

学业上的挑战也接踵而至。一门名为《国际商法》的课程,需要我们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模拟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答辩。我被分到了一个五人小组,除了我,还有班长王浩,两个成绩不错的女生,以及一个学习态度比较散漫的男生。

小组合作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大家对案例的切入点、分析框架、分工安排都有不同意见。班长王浩试图主导,但他的思路有些保守;两个女生则过于注重细节;那个散漫的男生更是全程“梦游”。

我尝试用“言灵” 微妙地引导讨论方向,统一大家的思路。比如,在讨论陷入僵局时,我会用一种“总结性”的、带有“权威感”的语气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并强调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大家似乎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

但是,当涉及到具体的执行层面,比如资料查找、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时,“言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我不可能替所有人完成工作。我只能不断地催促、协调,甚至在那个散漫男生拖延进度时,不得不动用更强的“言语压力”去“敦促”他。

整个过程让我身心俱疲。我意识到,我的力量擅长影响“人心”和“判断”,但在需要实打实的知识、技能和团队协作时,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因为过度干预而引起反感。最终,我们的小组报告磕磕绊绊地完成了,成绩不好不坏。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清醒:团队合作,远比个人英雄主义要复杂。

与此同时,那位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上与我“交锋”的周教授,似乎真的对我“另眼相看”了。他没有再批评我,反而有时会在课堂上点名让我回答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在一次课后,主动借给我几本他私人收藏的、关于经济哲学和博弈论的英文原版著作。

“林风,我看你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递给我书时,眼神意味深长,“这些书可能对你理解经济运行背后的逻辑,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会有些帮助。好好看看吧。”

我接过那几本厚重的著作,心里有些忐忑。这位老教授,是真的欣赏我的思辨能力,还是察觉到了什么,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点拨”或“试探”我?他的关注,是机遇,还是潜在的风险?

大学生活,就像一场宏大的博弈。每个人都在下棋,或明或暗。我置身其中,既是棋手,也可能是别人的棋子。亦敌亦友,真假难辨。我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敏锐,才能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保全自己,并最终走向胜利。而我的“言灵”,就是我在这棋盘上,最重要,也最危险的筹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都市言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