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图书馆不大,甚至有些破败。几排落满灰尘的书架,散发着纸张和时光混合的陈旧气味。这里成了我中学时代除了教室和宿舍之外,待得最久的地方。我的同学们大多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或者聚在小卖部谈论最新的流行歌曲,而我,则像个幽灵,一头扎进了这故纸堆里,寻找着那虚无缥缈的“言灵”线索。
我不敢问任何人,关于“言灵师”的传说太过荒诞,贸然提起只会让我显得更加怪异。我只能自己摸索。我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可能沾边的书籍:地方县志、民俗杂记、道教符箓图解(虽然完全看不懂)、佛教劝世经文、甚至是一些封面都快脱落的志怪小说。
过程是枯燥且令人沮丧的。大部分记载都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某朝有异人,能以言驱邪……”、“古有巫者,言出而风雨至……”、“慎言,言多必失,亦能伤身……”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黑暗中的萤火,微弱而,却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我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把所有相关的句子、段落都抄录下来,试图进行归类和分析。我发现,“言灵”似乎与“意念”、“情绪”、“气”等概念紧密相连。强大的意念和情绪,似乎是驱动这种力量的关键。而“代价”,则往往与“精神损耗”、“折寿”、“气运反噬”等联系在一起。
“折寿”两个字,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我的心里。我联想到自己每次过度使用力量后的疲惫、头痛甚至流鼻血。难道……我一首在消耗的,是我的生命?这个想法让我不寒而栗。
恐惧并没有阻止我继续探索,反而让我更加谨慎和渴望理解。如果代价是生命,那我更需要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力量,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有没有可能找到减轻或规避代价的方法?
除了在书中寻觅,我也在自己身上进行更精细的“实验”。不再是简单地用情绪化的语言去压迫或说服,我开始尝试更微妙的控制。
比如,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某个枯燥的章节时,我会尝试集中精神,在心里默念,或者用极低的声音(确保只有自己能听到)“建议”老师跳过这一段,或者讲一些有趣的例子。有时似乎有点效果,老师会突然改变话题;有时则完全无效,我的“建议”石沉大海。
我又尝试影响无生命的物体。我盯着桌上的铅笔,用意念和低语命令它:“滚动吧……向左边滚动……”铅笔纹丝不动。我加大“音量”,更专注地盯着它,额头微微冒汗,铅笔依旧毫无反应。看来,我的“言灵”对纯粹的物理现实影响极其微弱,甚至可能无效。它更擅长的,似乎是作用于有生命、有思想、有情绪的个体。
我还尝试了反向运用,比如,在与人交流时,试着不说服,不施压,而是用语言传递一种“平静”、“舒缓”的感觉。我对着宿舍里因为考试焦虑而失眠的舍友,轻声地、用平稳的语调讲述一些乡间的宁静画面,同时在心里默默注入“放松”、“安睡”的意念。效果似乎有一点,那位舍友的呼吸渐渐平稳,虽然最终是否真的因此睡着了,我无法确定。但这次尝试后,我感到的疲惫感似乎比强制说服时要轻微一些。这是否意味着,力量的“善意”使用,代价会更小?
我的这些秘密探索,与按部就班的学校生活形成了奇特的对照。在老师和大部分同学眼里,我依然是那个性格有些孤僻、偶尔在课堂或辩论赛上语出惊人的“怪人”。但似乎有人察觉到了更多。
我们班有个女生叫陈静,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前排,成绩中上,不引人注目。但我注意到,好几次,在我微妙地运用言语影响课堂氛围,或者与同学发生小摩擦并用“言语”化解之后,总能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片刻。那目光很平静,没有惊讶,没有厌恶,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观察和思考。
有一次,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我和几个同学负责挖坑,其中一个男生叫赵磊,性格比较冲动,因为嫌我挖得慢,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了几句。我当时心情本就因为研究“代价”问题而有些烦躁,听到他的辱骂,一股火气腾地就上来了。
我停下手中的活,转过身,盯着他,语气冰冷,语速却不快:“赵磊,管好你的嘴。第一,我挖得不慢,只是你没看到;第二,我们是来劳动的,不是来吵架的;第三,如果你再用那种词汇跟我说话,我会让你后悔。”
我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淬了冰。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我身上散发出去,笼罩住赵磊。他原本嚣张的气焰瞬间矮了半截,脸色有些发白,张了张嘴,似乎想反驳,但最终只是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不再说话。
就在这时,我感觉到了陈静的目光。她就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树苗,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当我的目光与她相遇时,她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避开,而是微微点了点头,仿佛在说“我看到了”。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她……看出了什么?她是不受我“言语压迫”影响的人吗?还是她和我一样……?
这个插曲让我更加警惕。这个世界上,或许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拥有秘密。我的“言灵”并非万能,也并非无法被察觉。我必须更加小心,更加低调。
日子在紧张的学习、秘密的研究和偶尔的“小试牛刀”中飞快流逝。我对“言灵”的理解缓慢地加深,虽然依旧模糊,但我开始有意识地“蓄力”和“节制”。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大学,大城市,那才是我真正需要力量的地方。而现在,我所做的每一分探索,每一次克制,都是在为那未知的未来,积蓄着微薄却关键的资本。那关于“生命代价”的阴影,也如影随形,时刻提醒着我,力量,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
(http://www.220book.com/book/26X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