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站在御书房窗前,目光沉静。西南边疆的战报己送至兵部,他深知,朝廷虽己开始整顿吏治、改革赋税,但外患未除,江湖未定,仍不可松懈。
此时,张居正前来禀报:“陛下,武当掌门张三丰遣弟子送来书信一封,言及江湖局势变化,愿与朝廷共商安定之策。”
朱厚熜接过信,拆开细读,神色微动。信中所述正是他心中所虑——江湖势力经历一场浩劫后,旧有格局被打破,各大门派纷纷洗牌,而其中以武当、少林为首的一众正道门派,在整合小门派残余力量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维系江湖秩序的关键所在。
他将信折好,缓缓道:“传旨,召武当弟子入宫。”
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衫的年轻道士步入殿中,跪地行礼:“贫道玄真,奉师尊之命,特来面见陛下。”
朱厚熜示意他起身,问道:“你师父可有话要转达?”
玄真恭敬答道:“师尊言,江湖动荡己久,如今九幽残党未清,蒙古余孽蠢蠢欲动,若无正道统合之力,恐难稳住大局。故愿与朝廷联手,共御外敌。”
朱厚熜点头,语气沉稳:“朕亦有此意。然朝廷与江湖素来各行其是,若贸然合作,恐怕人心不齐。”
玄真微微一笑:“师尊早有预料。他说,朝廷若能尊重江湖规矩,只在必要之时相求,而非强行干预,江湖自会回应。”
朱厚熜沉思片刻,随即下令:“拟旨,赐武当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并加封张三丰‘护国真人’之号,另遣使节前往少林、峨眉等正道大派,表达朕的合作之意。”
张居正躬身应命,退下安排。
数日后,京城驿馆中迎来多位江湖人士。武当、少林、峨眉、华山等正道门派皆派出代表,齐聚一堂。
朱厚熜亲自接见,设宴款待。席间,他谈及朝廷对江湖的敬重与信任,并提出希望双方能在边防巡查、剿匪平乱、灾情救援等方面展开合作。
少林方丈慧明合掌道:“施主所言极是。江湖本为天下一部分,若能与朝廷携手,共保百姓安宁,实乃功德一件。”
峨眉掌门冷霜颔首:“只是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还请朝廷莫要干涉过多。”
朱厚熜微笑:“朕只要求诸位守土尽责,其余事务,悉听尊便。”
众人闻言,纷纷称善。
酒过三巡,气氛渐融。张三丰的亲传弟子玄真起身拱手道:“陛下如此胸襟,我等佩服。贫道斗胆问一句,若有邪道作乱,朝廷是否愿意出兵相助?”
朱厚熜眼神微敛,缓缓道:“若确属祸国殃民之辈,朝廷必不会袖手旁观。”
玄真满意点头:“那便一言为定。”
这一夜,朝堂与江湖的关系悄然改写。
---
几日后,京师街头巷尾传出一则消息:朝廷正式设立“江湖协理司”,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员,负责与各大门派沟通协调。首批联络名单中,赫然列有武当、少林、峨眉等名门大派。
此举引起不小轰动。有人欢喜,认为这是朝廷对江湖的尊重;也有人忧虑,担心朝廷借此插手江湖事务。
而在江南某处,一座破败寺庙内,几名黑衣人围坐于烛火之下。
“朝廷竟与武当、少林勾结了。”一人低声说道。
另一人冷笑:“他们以为靠这些正道老顽固就能稳住江湖?真是天真。”
“不过……”第三人缓缓开口,“这对我们来说,未必不是机会。”
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张张阴冷的脸庞。
---
与此同时,朱厚熜在御书房召见海瑞。
“西南边境之事如何?”他问。
海瑞拱手回禀:“据最新军报,镇守将领己加强戒备,蒙古残部似有集结迹象,但尚未有大规模行动。倒是‘九幽’残党活动频繁,己有三起地方官员遇刺案与此有关。”
朱厚熜眉头微皱:“看来,他们是想借机搅乱局势。”
海瑞点头:“臣以为,朝廷需尽快部署应对之策,否则一旦让他们联合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朱厚熜沉吟片刻,忽然道:“你觉得,是否该让江湖协理司先一步介入?”
海瑞略一思索,答道:“若能借助江湖正道的力量,先行清理九幽残党,或许能削弱其威胁。”
朱厚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那就这么办。”
他提笔写下一道密旨,交给侍从:“即刻送往江湖协理司,令各门派密切监视九幽残党动向,凡发现者,就地围剿。”
侍从领命而去。
---
数日后,江湖协理司发布第一道公告,号召各大门派共同追查九幽残党。武当、少林率先响应,派出精锐弟子深入各地调查线索。
与此同时,朝廷也开始秘密调兵遣将,准备应对可能爆发的边境冲突。
朱厚熜站在紫禁城高墙之上,俯瞰整座京城。他知道,自己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将朝堂与江湖并肩而立,共御外敌。
风掠过他的衣袍,吹起一角龙纹。
这一刻,他仿佛听见远方的鼓声隐隐传来。
下一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
“陛下!”一名宦官疾奔而来,脸色苍白,“不好了!金陵府衙突遭袭击,知府重伤,刺客身份不明!”
朱厚熜猛然转身,眼中寒芒一闪。
“是谁干的?”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嘉靖皇帝(http://www.220book.com/book/29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