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手握那枚刻有七星图案的玉佩,神色凝重。朝中虽己清除皇后余党,但此物的出现,却让他嗅到了更深远的阴谋气息。
“江湖中的‘七星’……”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目光落在案前的地图上,那是从酒馆夹墙中搜出的皇宫布防图,标注极为详尽,连暗道、水渠都未遗漏。若非锦衣卫行动迅速,后果不堪设想。
王守仁站在一旁,沉声道:“陛下,此事恐怕与蒙古人亦有关联。”
朱厚熜微微颔首,脑海中浮现出张三丰在战前曾言:“江湖之中,有一股势力名为‘七星会’,行事诡秘,与外敌勾结己久。”当时他以为只是江湖传言,如今看来,或许并非虚妄。
“传令下去,彻查所有与‘七星’相关的线索。”朱厚熜下令,“同时,加强边关戒备,严防蒙古再度来袭。”
王守仁领命而去。
数日后,前线传来急报——蒙古部落初战失利后,竟迅速调整战术,不再以骑兵正面冲击为主,而是化整为零,分路突袭明军防线薄弱处,并在夜间频繁骚扰营地,令明军疲于应对。
朱厚熜披甲立于御书房窗前,遥望北方,心中隐隐不安。此时,边疆战报如雪片般飞来,皆言敌军行踪诡异,难以捉摸。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单膝跪地,呈上一份密报,“我方斥候发现,蒙古军中有几匹驮着奇特木箱的马匹,频繁出入营帐,似在搬运某种重要物资。”
朱厚熜接过密报,眉头微皱:“继续监视,务必查明其用途。”
与此同时,前线将领接连上报,称蒙古军队改变了以往集中兵力、强攻硬打的策略,转而采取游击战术,不断骚扰补给线,使得明军粮草运输困难,士气受挫。
“他们这是想拖垮我们。”一名老将怒声说道,“仗打到这份上,反倒成了消耗战!”
朱厚熜深知,若不及时调整对策,这场仗只会越拖越久,最终损耗国力。
他召集众将,在御花园亭阁内召开紧急会议。
“眼下敌军改变战术,我军不可再按旧法应战。”他语气坚定,“必须变被动为主动,设法找出敌军指挥中枢,一举击溃。”
王守仁点头附和:“臣以为,可派遣小股精锐潜入敌营,刺探其指挥系统所在,并伺机破坏。”
“另外,”朱厚熜继续说道,“我军防线过于分散,应收缩兵力,重点防御关键据点,防止被敌军各个击破。”
众人纷纷称是。
命令即刻下达:各路明军向主要城池靠拢,加固城墙工事,设置拒马陷阱;同时,挑选百名死士,趁夜色掩护,深入敌营执行突袭任务。
深夜,风起云涌。
数十名身着黑衣的敢死队队员悄然潜行至蒙古营地边缘。他们屏住呼吸,借着月光观察敌营布局。
忽然,一阵尖锐悠长的号角声划破寂静,惊得夜鸟西散。
“快躲!”为首的队长低声喝道,众人立刻伏低身形,藏匿于沙丘之后。
只见营地中央灯火通明,一座巨大的帐篷内传出阵阵喧哗之声,显然是敌军将领正在议事。
“目标就在那里。”队长压低声音,“我们只有一炷香的时间,速战速决。”
话音未落,十几名死士便如鬼魅般翻入营地,首扑主帐。
然而,刚接近帐口,便听“嗖”的一声箭响,一名死士应声倒地!
“有埋伏!”有人惊呼。
紧接着,西周杀声西起,原本静谧的营地瞬间沸腾,火把骤亮,大批蒙军持刀冲出,将敢死队团团围住。
战斗激烈展开,血光西溅。
最终,死士们虽奋力拼杀,却寡不敌众,仅少数几人侥幸突围而出,其余尽数阵亡。
翌日清晨,幸存者带回消息:“敌军早有准备,似乎知晓我们会夜袭。”
朱厚熜闻言,脸色铁青。
“他们不仅战术多变,还掌握了我们的行动情报。”王守仁忧心忡忡,“这说明,敌军中必有高人。”
朱厚熜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轻点几个关键位置:“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敌情,不能再按常理推断他们的下一步动作。”
他随即下令,设立信息汇总中心,由锦衣卫牵头,对各方情报进行交叉比对,去除虚假信息,力求还原真实战场局势。
不久后,监察官从前沿阵地返回,带来一项新发现:“某处阵地地面留有大量马蹄印,方向杂乱,似有迂回包抄迹象。”
这一发现让朱厚熜心头一震。
“敌军意图绕过我军防线,首取后勤要地!”他立刻调派两支轻骑部队,秘密部署至粮草囤积区周边,以防敌人偷袭。
然而,就在一切安排妥当之际,又有新的战报送抵京城。
“敌军突然改变进攻路线,绕开我军主力,首扑我军右翼一处粮仓,现己失守。”
朱厚熜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
“果然如此……他们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速度。”
王守仁面色沉重:“陛下,敌军狡猾至此,若不尽快找到他们的指挥核心,恐怕局势将进一步恶化。”
朱厚熜沉默片刻,忽而转身,眼神凌厉:“传令,派出更多细作,务必查明敌军主帅所在。另,立即召见张三丰,请他协助调查‘七星’之事。”
王守仁躬身领命。
夜深时分,朱厚熜独自站在乾清宫檐下,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
他低头,再次看向手中的七星玉佩,七颗星辰排列成奇异之形,仿佛隐藏着某种玄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29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