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年的清明,天刚蒙蒙亮,我就带着五行玉石上了山。露水打湿了草鞋,脚下的青石板路泛着潮气,沿途的野菊带着夜露,花瓣上的水珠像碎银,一碰就滚进草丛里,溅起细小的土雾。山风里混着烧纸的味道,还有新翻泥土的腥气——那是村民们昨夜祭祖时留下的,混着晨雾,倒比往日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实在。
五行阵法的阵眼选在山腰的老槐树下。这棵槐树有百年了,树干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枝桠向西周铺开,像把巨大的绿伞,树下积着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响,倒成了天然的软垫。我把中央黄纹玉埋在树根最粗的地方,周围用石块垒了个小小的圆坛,坛边插着五根竹片,分别刻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竹片顶端裹着不同颜色的布条: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在晨风中轻轻摆动,像五支竖着的风向标。
“先生来得早啊。”身后传来脚步声,转头一看,是住在山下的张老爹,他背着竹篓,篓里装着刚割的艾草,“今儿清明,山上的‘清阳之气’最足,你看这露水,都带着股子透亮劲儿。”
我笑着点头,蹲下身抚摸老槐树的树干。树皮粗糙的纹理里还凝着露水,指尖划过,像触到一串冰凉的星辰。这棵树去年遭过雷击,半边枝干枯了,没想到开春竟又抽出新绿,此刻新叶裹着露水,在晨光里闪着翡翠般的光。
“这树啊,比人懂清明的理。”张老爹放下竹篓,也学着我的样子摸了摸树干,“该舍的枯枝就得舍,该生的新叶就得生,一点不含糊。”
我忽然明白为何选在这里布阵——清明的“清”,原是“去浊存清”的意思,正如这棵树,在雷击的创伤里守着生机,反倒把根扎得更深了。
辰时三刻,晨雾开始散了。东方的青纹玉放在最靠近树冠的枝桠上,那里新叶最密,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在玉石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筒,里面装着昨夜收集的槐叶露,往青纹玉上轻轻一洒——露水顺着玉石的纹路流淌,竟在表面汇成小小的溪流,顺着枝桠往下滴,落在树下的黄纹玉上,“嘀嗒”有声。
“木气喜清露。”张老爹在一旁看得认真,“去年你用井水浇木玉,难怪它总不爱亮。”
我这才想起,往年清明布阵,总觉得木气不够灵动,原来是错把“浊水”当“清露”。此刻看青纹玉,被槐叶露一润,表面的绿光竟顺着新叶的脉络往上爬,像有无数条绿色的小蛇在枝桠间游走,所过之处,新叶“唰”地展开半寸,连枯枝的断口处都冒出点嫩红,像害羞的舌尖。
南边的赤纹玉放在向阳的石台上。清明的火气不能太烈,得像灶膛里的余火,温着就行。我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陶瓮,里面是晒干的艾绒——去年清明割的艾草,晒了整整一年,带着太阳的味道。把艾绒铺在赤纹玉周围,用火星轻轻一点,青烟袅袅升起,赤纹玉的红光在烟里忽明忽暗,像跳着舒缓的舞。
“火气藏在烟里,就不会烧着新叶了。”张老爹啧啧称奇,“你看那红光,顺着烟往树里钻呢。”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红光透过树皮,在树干里凝成细细的红线,所到之处,枯枝干皮簌簌剥落,露出底下鲜嫩的新皮。
西方的白纹玉最难伺候。金气在清明最易“肃杀过甚”,去年就因金气太锐,割伤了新抽的槐树枝。今年我早有准备,把白纹玉放在一片完整的枯叶上——这枯叶是去年深秋落下的,带着自然的“收”势,正好中和金气的“放”。
果然,白纹玉的白光落在枯叶上,长生不老印象日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长生不老印象日记最新章节随便看!没有像往常那样变成锋利的刀刃,反而化作细密的银线,顺着叶脉的纹路游走,把枯叶的纤维拆成极细的丝,风一吹,像撒了把银粉,飘落在黄纹玉周围,竟慢慢渗入土里,看得张老爹首咋舌:“这金气,竟学会‘化’了。”
北边的黑纹玉浸在树洞里的积水里。这水是昨夜的雨水,混着槐花香,带着点甜意。我往水里丢了颗小小的磁石——磁石能“吸浊”,正好让水气把树里的老浊气带出来。黑纹玉的墨光在水里慢慢漾开,不像往常那样发黑发沉,反而透着点清亮,像墨汁滴进清水,晕开的不是混沌,是层次分明的云纹。
“你看那水,”张老爹指着树洞,“清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子了。”我望去,果然见原本浑浊的积水变得透亮,连水底的沙粒都看得清清楚楚,水气顺着树根往上爬,在树干上凝成细小的水珠,滚落在新叶上,更显得叶片青翠欲滴。
最后看中央的黄纹玉。它被西方气围着,表面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像是在“消化”吸收的能量。我从竹篓里取出张老爹带来的新土,撒在黄纹玉周围——这土是今晨从麦田里挖的,带着麦苗的青气,最能“固土”。
黄纹玉忽然轻轻震颤,表面的黄光变得温润,像融化的蜂蜜,缓缓流淌开来,把木气的绿、火气的红、金气的银、水气的墨全裹在里面,在树下形成一个淡淡的光茧。我盘膝坐在光茧中央,丹田的内丹忽然变得滚烫,像是被这光茧唤醒,开始顺着血脉游走。
“这是‘内丹通灵’了。”张老爹的声音带着敬畏,“它在借五行气认这棵树的根呢。”
我闭上眼睛,感觉内丹顺着树干往上爬,经过木气滋养的新枝时,能尝到露水的清甜;触到火气温暖的树干时,能感到阳光的温度;穿过金气分解的枯叶时,能摸到纤维的柔软;流过水气浸润的脉络时,能听到树液流动的声音;最后沉入黄纹玉所在的根部,竟尝到了泥土的腥甜,像小时候在田里偷挖的红薯,带着大地的体温。
不知过了多久,阳光爬到树顶,晨雾散尽,山风里传来村民们祭祖的说话声。我睁开眼,见黄纹玉的光茧己经散去,五行玉石回到各自的位置,只是表面都凝着一层薄薄的新露,像哭过的眼睛。
“先生,你看那树干。”张老爹指着老槐树,语气激动。我望去,只见去年雷击留下的焦黑枝干上,竟抽出了一圈新绿,像给枯木镶了道翡翠边,新叶上的露水在阳光下流转,映出五个小小的光斑,青、红、白、黑、黄,像五颗凝固的星。
内丹在丹田轻轻转动,比往日轻盈了许多,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明。我忽然懂得,清明的“明”,不是看透万物的表象,而是借这天地清明之气,让自己的内丹也变得透亮,能照见万物生长的本真。就像这棵老槐树,受过伤,枯过枝,却总能在清明时节,把根须扎得更深,把新叶生得更绿——这大概就是张老爹说的“清阳之气”,清的是浊气,阳的是生机。
张老爹收拾竹篓准备下山,临走时回头笑:“先生,今儿的阵,布得比去年‘活’多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再看老槐树上的新绿,忽然明白“洞察”不是用眼睛看,是让内丹变得像清明的露水,落在什么上,就能映出什么的本真。
山风拂过,槐树叶“哗啦啦”响,像无数只手在翻书,书页上写满了清明的真谛:去浊存清,守枯待新,让每一寸生机都扎根在通透的天地里。内丹在丹田轻轻应和,我知道,这一次的领悟,不是记住了什么道理,是让道理变成了内丹的一部分,像老槐树的根,默默扎在土里,却能托起满树的新绿。
(http://www.220book.com/book/29K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