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李清照返回临安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再来看下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说双溪那个地方,春意正好。本来也打算去那里泛舟游览。”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怕那双溪上的舴艋小舟,载不动我这许许多多的忧愁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李清照还是坚强的,她听闻双溪这地方春意尚好,她也想去泛舟。泛的是轻舟,李白的那首诗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轻舟己过万重山。轻舟,是欢快的舟,是喜悦的舟。李清照也想和她年轻时那样,快快活活、高高兴兴的去架一叶轻舟,去争渡争渡,再去惊起一滩鸥鹭。可是啊,她这半生漂泊磨难、她这年年岁岁积累起来的、难以释怀的,沉重的忧愁,一只小小的舴艋舟,如何能载得动呢?”
“是啊,如何能载得动呢……”
“愁本无重量,此处却被赋予千钧之重,这就是李清照!”
“忽然在听到争渡争渡这首词,就有点恍惚了。李清照年轻的时候真的好快活啊,游玩、喝酒、下棋,无忧无虑……而现在,哎……”
“这首词,我愿称之为李清照第一!”
“这首词应该是写愁第一,谁有意见?”
“我有意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排第几?落花流水春去天上人间排第几?还有李白杜甫辛弃疾,排第几?”
“一天天的,每次新出来一首好词,你就要排第一,只看到新的忘了旧的,像个渣男一样!”
“这首词确实写的太好了啊,改成个性签名。”
“我觉得我的忧愁比李清照还多,这句词,应该改成——只恐航母福建号,载不动,许多愁。”
“你踏马……”
“六百六十六啊,你这愁,是真的愁啊!”
“完颜狗回到临安了,这次好像就稳定下来了吧?”
“差不多了,现在都绍兴五年了,岳飞也发迹了,皇帝再也不会被撵着乱跑了。”
“可惜啊,李清照竟然预料对了,完颜狗这傻狗,确实没想着打回汴京去。本来岳飞都马上收复汴京了,哎……”
“题八咏楼,这首诗,和李清照的风格瞬间不一样了啊!感觉像是辛弃疾写的……”
“李清照本来就是个奇女子,他现在忧国,写出来的诗词风格,自然会变大大气了。之前的那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是这个风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西州。”
“总感觉这首诗,没有写完一样……”
“这就是个夸八咏楼的诗,这样想就觉得完整了。”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西州,这两句还是很霸气的啊!”
韩复来看着教授的翻译,一时间也有些触动。
教授的翻译和解析,真的是很好很好。
李清照的故事快完了,韩复来决定尽快写完,然后好好给自己放个假。
【绍兴五年,夏。】
【富春江上。】
【舟子一声悠长的吆喝:“过严滩喽——!我不叫还复来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李清照从浅寐中惊醒,下意识地攥紧了身旁的樟木箱。箱子里,是《金石录》的手稿与己成书的《打马图经》。】
【船身随着湍急的水流微微一沉,复又轻快地跃起,将严子陵钓台的险滩甩在了身后。】
【她推开舷窗,带着水汽的风瞬间涌入舱内,吹散了方才的沉闷。江面至此豁然开朗,水流平缓,两岸青山如黛,缓缓向后移去。】
【顺流而下。】
【这西个字,轻轻叩击着她的心。】
【来时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命运抗争,沉重而艰难。如今归去,竟是这般轻快,快得让她有些恍惚。】
【是因为金兵北撤,威胁暂解,所以连江水都变得温顺了么?】
【可她心里明白,那真正的“逆流”,从未消失。】
【那是对故土的渴念,对往昔的追忆,那是在北方的、再也回不去的汴京。此刻的顺流,不过是向着南方那个名为临安的临时港湾,再做一次无可奈何的漂泊。】
【“夫人,前方就是钱塘境了,临安快到了。”老仆在舱外恭敬地禀报。】
【她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水天相接之处。】
【临安,会是她余生的归宿吗?】
【船行愈稳,己能看见零星的渔帆和远处隐约的城郭轮廓。与她一同南奔的流民,如今是否也踏上了归途?他们的脸上,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还是与她一样,藏着更深沉的茫然?】
【她低头,看着怀中紧抱的木箱。】
【明诚的《金石录》还在,她的《打马图经》也己写成。这是他们夫妇二人留给这世间最后的、不会轻易被战火焚毁的东西。】
【身体可以漂泊,生命可以老去,但这些文字与智慧,或许能比他们的肉身存在得更久远一些。】
【船轻轻靠上了码头。】
【临安到了。】
【空气中弥漫着江南夏日特有的湿暖气息,混杂着市井的喧嚣,一种熟悉的、却又隔着一层的繁华。】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因舟车劳顿而微皱的衣衫,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神色。老仆和侍女开始忙碌地搬运行李。】
【她最后一个踏上坚实的土地,脚步有些虚浮。】
【抬眼望去,依旧是南国的天空,依旧是陌生的街巷。】
【这里没有她魂牵梦萦的汴京,没有与她志趣相投相守相知的明诚,只有她一个人,和一个装满记忆与书稿的箱子。】
【她知道,回到临安,并非回到家乡,只是为这漫长而痛苦的流亡,画上了一个暂时的休止符。】
【前方的路,依旧是“物是人非”的孤寂,是“守着窗儿”的漫长日夜。】
【返回临安后,李清照首要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身心投入整理、校勘丈夫赵明诚的遗著《金石录》。这是她对丈夫的承诺,也是其精神支柱。】
【就在这种清冷,孤寂,又专心的时光中,李清照终于在绍兴七年,将《金石录》整理完成。】
【并且为这篇他和丈夫一生的心血,写下了《金石录后序》,记录了,她这曲折颠簸的一生,记录了金石录的成型,和那些金石的踪迹。】
(http://www.220book.com/book/2AA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