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传来脚步声,阿牛领着一个陌生汉子走了进来。那人身穿粗布短打,满脸风尘,手里捧着个油纸包。
“三少爷,刘里正派我来送信。”汉子恭敬地将纸条递上。
柳砚秋接过展开一看,眉头微微一挑——南岭村愿意合作了。
他当即起身,亲自招待来人,又让厨房备了些吃食。待那人吃饱喝足后,才细细问起南岭村族老们的反应和刘里正的态度。
原来,刘里正回去之后,果然召集了族中几位老人商议。起初不少人反对,担心外人掌控土地后会生出变故。但刘里正摆事实讲道理,说如今荒地闲置可惜,不如出租换些银钱,还能给村里年轻人提供活计。
最终,在刘里正的坚持下,族老们勉强答应了租赁协议。
柳砚秋心中暗喜,这第一块地终于拿下。他立刻着手准备后续的合作文书,并安排人手前往南岭村进行实地勘察,为下一步种植做准备。
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若想扩大茶园规模,仅靠邻村的土地还不够,必须先解决本村内部的问题。
翌日清晨,柳砚秋便召集了村里的几家主事之人,来到祠堂议事。
祠堂内气氛凝重,众人围坐在木桌旁,神色各异。
“各位叔伯兄弟,”柳砚秋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眼下茶叶入选贡茶,订单如潮水般涌来,可我们的产能却远远跟不上。我想扩园增产,还请各位多多支持。”
有人皱眉:“三少爷,不是我们不支持你,只是这地都分完了,谁家能轻易出让?”
“我知道大家舍不得自家田地。”柳砚秋点头,“所以我提出两种方案:一是租赁,二是入股。”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租赁就是按年支付租金,土地仍归原主所有;入股则是将土地作价入伙,每年按比例分红。”柳砚秋继续说道,“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让大家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多一份稳定的收入。”
一位年长者沉吟道:“听上去是不错,可万一你们赔了呢?”
“我柳家绝不会赖账。”柳砚秋语气坚定,“我会请里正大人见证,立下契约文书,若有违约,任凭官府处置。”
这话掷地有声,众人心头一震。
“再说,茶园扩建,用工量大增,各家子弟也能就近做工,每日工钱比种地还高。”柳砚秋趁热打铁,“大家想想,与其守着几亩薄田看天吃饭,不如放手一搏,跟着我一起干。”
一时间,祠堂内陷入沉默。
片刻后,最先开口的是王家老爷子:“我家有五亩坡地,愿意租给你们。”
“我家也有两亩半,算上吧。”
“我也……愿意试试。”
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起来。
柳砚秋脸上露出笑意,他知道,最难的一关己经过了。
接下来几天,他亲自带着人丈量土地、拟定契约、盖章画押,忙得脚不沾地。
等到第三天傍晚,第一批签约的地契送到手中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手严重不足。
原本村里还能凑出几十个青壮劳力,可随着周边几村陆续谈妥租赁事宜,需要同时开展的工作越来越多,现有的人力根本顾不过来。
“三少爷,咱们得招人。”阿牛提议道。
柳砚秋点头:“是该招工了。”
他连夜拟好招工启事,详细写明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福利保障等,并派人送往周边几个村庄,在集市、庙口等人流密集处张贴。
次日清晨,第一批应聘者就陆陆续续来了。
他们大多是附近村子的年轻人,听说柳家村开茶园、给工钱,纷纷前来碰运气。
柳砚秋亲自接待,逐一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农活经验、愿不愿意长期做工等问题。
“你叫什么?”他问一个瘦高的青年。
“李二狗子。”
“有没有力气?能扛多重的东西?”
“我能扛两袋米!”
“好,记下名字,明天带把锄头来报道。”
另一边,陈阿西也在帮忙登记信息,一边念叨:“这阵仗,跟赶集似的。”
“说明我们做得对。”柳砚秋淡淡一笑。
短短两天,就招到上百名工人,再加上本地村民,总人数己足够支撑新一轮的扩建计划。
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真正考验还在后面——如何管理这么多人?如何确保工程进度?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夜深人静时,他在书房翻看系统商城中的工具列表,思索着是否有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忽然,门外传来敲门声。
“三少爷,赵家村那边又有动静了!”阿牛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柳砚秋抬头:“什么动静?”
“他们说是我们的引水渠影响了他们村的灌溉,要我们赔偿损失!”
他冷笑一声:“又是赵二虎在背后捣鬼。”
“那怎么办?要不要去理论?”
“不用。”柳砚秋站起身,走到窗前,“让他们告去,我正好顺藤摸瓜,查查赵德厚背后到底还有没有势力。”
他说完,转身坐下,拿起毛笔继续写东西。
阿牛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位年纪小小的三少爷,竟己有几分运筹帷幄的气势。
窗外月色如水,洒落在院中青石板上,映出一片清冷光辉。
而屋内,灯火通明,柳砚秋的身影投在窗纸上,稳如磐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寒夜重生带着空间囤粮(http://www.220book.com/book/2AR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