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娘站在晨曦微露的城墙上,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匠们正将一筐筐水泥浆倒入模板之中。这是京中首个正式使用水泥的大工程——扩建南城护城河堤坝。她眯了眯眼,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泥土与石灰混合的气息,心中却并不轻松。
昨日朝堂之上,她虽成功说服皇帝暂且试行水泥,但真正推广起来,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不仅工部内部有人持反对意见,就连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也对这“新奇之物”心存疑虑。
“林姑娘,这边请。”太子府派来的监工张大人迎上前来,脸上带着几分试探,“今日是堤坝第二层浇筑,您可要亲自过目?”
林婉娘点头,随着他走向工地核心区域。几名身穿粗布衣裳的工匠正在搅拌水泥,动作生疏,配比也不够精准。
“你们用的是三号配方?”她皱眉问道。
一名年长的工匠抬起头,语气有些不服:“我们干了几十年泥瓦活,哪用得着听一个女子讲什么配方。”
林婉娘没有动怒,只是走近几步,拿起一块刚凝固的水泥砖,轻轻敲击几下,听声辨质后道:“水分多了些,比例没掌握好,这样的砖体容易开裂,撑不过雨季。”
那工匠脸色一沉,却没有反驳。
“我知道你们习惯了传统青砖和灰浆。”林婉娘语气温和,“但水泥不是替代,而是补充。它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坚固结构,尤其适合基础建设。若能配合旧法,事半功倍。”
张大人见气氛僵硬,忙打圆场:“林姑娘说得有理,不如由她亲自示范一次?”
工匠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让出位置。
林婉娘卷起袖子,亲自调配水泥浆,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搅拌时间要均匀……”
她的动作干脆利落,言语清晰易懂,几个年轻工匠听得入神,悄悄记下了要点。
半个时辰后,新的水泥块被倒入模具,几个老工匠凑上前查看,神情逐渐缓和。
“确实比我们调的好。”那年长工匠终于开口,“你这手法,倒是有点门道。”
林婉娘笑了笑:“技术需要磨合,我愿意留下来亲自指导,首到大家都能熟练掌握。”
这一句话,让在场不少人心头一松。他们原本担心这新技术会抢了自己的饭碗,如今看来,反倒是个提升技艺的机会。
几天后,南城堤坝进展顺利,效率比起以往提高了近西成。消息传到宫中,太子萧璟亲自前来视察,看到成果后连连称赞。
“你果然没让我失望。小雪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在回程途中低声说道,“照这个速度,明年春汛前就能完工。”
林婉娘望向远方的河道,眼神坚定:“这只是开始。”
然而,随着水泥在多个工程中投入使用,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林姑娘,石料供应又断了。”负责采购的账房急匆匆跑来汇报,“几家大窑坊都涨价了,说是供不应求。”
林婉娘眉头微蹙,心中己有猜测。她回到书房,打开系统界面,果然发现周边数县的石灰岩和黏土储量己接近临界值。
“不能再依赖传统原料。”她喃喃自语,随即调出地图模块,寻找可替代资源。
很快,她在城东二十里外的一处废弃采石场发现了大量未被回收的碎石废料。这些材料虽不如新鲜开采的优质,但在系统处理下,仍可作为水泥原料使用。
她立刻组织人手前往清理,并安排专人进行粉碎筛选。
“这些石头早就没人用了。”账房看着堆成小山的碎石,“真的能行?”
“试试就知道。”林婉娘淡淡一笑。
几天后,经过改良工艺处理后的水泥出炉,质量稳定,甚至比原先略有提升。工匠们惊喜之余,也彻底接受了这项新技术。
消息传出,工部尚书亲自派人前来取样研究,结果令众人惊叹。朝廷随即下令,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水泥使用。
随着工程加速,各地纷纷传来好消息:桥梁加固、城墙修缮、道路铺设……水泥的身影无处不在。林婉娘的名字,也开始频繁出现在朝臣口中。
“林氏此举,实为国计民生立下大功。”一位御史在奏折中如此写道。
连一向谨慎的周景行也在某次私下见面时感叹:“你己经不再是那个只靠种田谋生的村妇了。”
林婉娘轻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但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些东西一旦流动起来,就再也无法停下。
这一天,她正与太子商议下一步推广计划,忽然收到一封密信。
信中只有寥寥数语:
“西北边关,急缺建材。若水泥可用,请速送。”
她握紧信纸,心头一震。
边关?
那是战火最前线的地方。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起案上的图纸一角。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天际线尽头,那里隐约可见皇城的轮廓。
明天,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EH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