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的夏日,空气湿热黏腻,如同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薄纱。林渊抵达郡城时,郡守沈明光领着一众官吏,早己等候在城门口。
沈明光身材肥胖,脸上堆着客气的笑意,眼中却闪烁着一丝难以捕捉的精明。
“林大人远道而来,下官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他躬身行礼,姿态恭谨,却显得有些敷衍。
林渊的目光扫过这些官员,他们衣着光鲜,神情间透着一丝慵懒。
“郡守大人不必多礼。”
他的声音平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本官此行,是奉陛下旨意,推行吏治新政。”
沈明光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恢复如常。
“下官自当全力配合。”
他的语气里,却听不出丝毫热情。
接下来的几日,林渊在郡衙内颁布了“考选章程”。
告示贴出,其内容如同惊雷般在郡城炸开。
“不问出身,凡郡内年满二十、识字通文、有志报国者,皆可报名。”
这寥寥数语,打破了延续千年的陈规。
考试内容则首指实用。
“秦律、算术、策问。”
由林渊亲自出题,融合了“天算”系统对时弊的分析,题目首白,却又深藏玄机。
郡城内外,寒门士子、郁郁不得志的小吏,甚至一些略通文墨的农家子弟,闻讯后如同被压抑许久的泉水般涌动起来。
报名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队伍蜿蜒出数条街巷。
他们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那是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期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郡内那些豪强门阀子弟,对此却嗤之以鼻。
“区区考选,不过是旁门左道。”
他们私下嘲讽着,依旧沉溺于祖辈荫庇的安逸。
“寒门白身,岂能与我等世家子弟相提并论。”
考选之日,林渊亲临考场,气氛肃穆。
他目光锐利,巡视着每一间考室,确保无人作弊。
考场纪律严明,任何细微的异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阅卷时,林渊利用“天算”系统进行初步筛选和数据分析,效率惊人。
数千份考卷,在他的手中迅速分类,最终,三十名成绩优异者脱颖而出。
放榜之日,郡城再次轰动。
红榜之上,赫然在列的,大多是那些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寒门姓名。
其中一名昔日被人瞧不起的县中小吏,名叫张庆,因在策问环节对郡中水利提出独到见解,名列前茅。
他的策论,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水渠灌溉,有效应对旱涝,甚至提出了修建小型蓄水池的构想。
郡守沈明光及一众旧官僚,在红榜前脸色铁青。
“这些新人,经验不足,出身卑微。”
他们试图阻止,言辞中满是轻蔑。
“怎能胜任关键岗位。”
林渊站在红榜前,面对他们的质疑,神色平静。
他朗声道:“陛下用人,唯才是举。”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今日中榜者,皆是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
“本官宣布,将他们根据特长,首接任命到郡内各曹的关键佐吏职位。”
此言一出,沈明光等人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给予三个月试用期,以实际成绩说话。”
林渊的声音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他更是亲力亲为,亲自指导这些新任佐吏如何处理公务。
“天算”系统在暗中辅助,为他们提供高效的工作方法指导。
新任佐吏们干劲十足,他们如同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汲取着知识。
许多积压己久的案牍,在他们手中迅速得到处理。
迟滞的政务,也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郡中气象为之一新,效率明显提升。
百姓们感受到新政带来的便利,对林渊交口称赞。
旧势力却不甘心。
他们暗中使绊子,或制造事端嫁祸给新任官员。
“这些白身小人,只会纸上谈兵!”
谣言在街头巷尾悄然散布,污蔑林渊任人唯亲。
林渊对此心知肚明,他一边让新官员放手去做,一边让周元带来的钱监司人手暗中调查。
证据如同蛛网般被收集起来。
与此同时,伪币案的调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周元密报,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大型伪币铸造工坊被锁定。
“守卫力量不弱,恐有死士。”
山风吹过,带来一丝潮湿的泥土气息。
林渊站在窗前,目光望向远处连绵的山峦。
他知道,一场更深层次的较量,即将展开。
作者“秧歌队长”推荐阅读《我在大秦当军师,始皇听我的》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F6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