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目光冷峻,盯着王婆,毫不留情地吩咐道:“这贱妇,不用拶刑怕是不会招供。”
青衣衙役们齐声领命,迅速将拶刑用在王婆身上。
那拶刑一收紧,剧痛钻心,王婆实在难以忍受,顿时大声叫嚷起来:“老爷,别拶了,我全说,全说!”
施公见状,这才开口吩咐:“松刑,快快从实招来!”
王婆喘着粗气,带着哭腔说道:“小妇人和董六暗中通奸己经有好几年了,传给他药方也是真的。”
施公听后,顿时怒目圆睁,喝道:“姜酒烂肺这种毒方之事,料想你自己是不懂的。到底是谁传给你的?从实说来!”
王婆吓得浑身发抖,忙回道:“老爷,小妇人的丈夫在世的时候,是个医生,他常说起六沉八反的药方子,所以我才记得,绝不敢撒谎,还望老爷明察。”
施公听罢,觉得所言有理,便吩咐宽刑。
众衙役应了一声,松开了刑具。
施公拿起毛笔,开始提笔判案:王婆先是与董六通奸,之后又传授毒方,致使良家妇女冯氏被董六谋娶。
如今真相大白,冯氏含冤自尽。
按照律法,王婆罪当绞刑,秋后执行处决;
董六心怀奸谋,用毒酒害死冯氏前夫,强行谋娶冯氏为妻,也依律判处死刑。
判词写好后,施公叫人把王婆和董六带下去画押,随后吩咐将他们收监。
禁子们立刻上前,将王婆和董六押入大牢,严加看守,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接着,施公命人去把冯氏的娘家人传唤过来,认领尸体。
正巧之前罚刘永的五两银子,被差役呈了上来,施公便吩咐用这笔银子给冯氏购置棺材。
董六的家产,则判给他的亲丁变卖,用来抚养他和冯氏的儿女。
众人感激涕零,叩谢之后离开了衙门。
堂上的三班衙役,目睹这一切,个个都对施公的断案能力称奇不己。
施公又吩咐书吏,拟定文稿,详细向上司禀报此案。
堂上事务刚刚处理完毕,只见前去传唤九黄、七珠的王仁、徐茂上堂来,两人跪在地上,恭敬说道:“老爷,小的二人己把僧尼都传了过来,他们现在正在衙门外等候。”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道:“让他们进来!”
二人领命出去,不一会儿便领着僧尼上了堂。
施公抬眼打量那恶僧:只见他长着豹头环眼,满脸黑肉,胡须足有七寸来长,年纪大约西十岁左右;
又看向那淫尼:面容白皙如粉,唇红齿白,年纪不过二十出头,身姿婀娜,站在堂前,竟然不下跪,只是微微打躬问讯,还面带笑意地问道:“老爷,叫我们来有何事?”
施公心中暗自恼怒,但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特意请二位前来,是本县想要虔诚还愿,之前许下心愿,要请僧尼对坛念经,各请十三位僧人、尼姑拜忏祈福。
还要举行观灯、破狱、取水、金桥过往、放烟火、施食等法事,布置水陆吊挂,供奉金身佛像。
幡帜宝盖,要挂满整个法事棚。
僧冠僧衣,以及所有法事用品,都要用崭新的。香烛斋食等物,就有劳二位费心筹备了。
明早设坛,法事为期三天,不知一共需要多少白银?”
僧尼二人听了施公这番话,九黄和尚赶忙说道:“大老爷放心,小僧承蒙县主吩咐,定当不辞辛苦,照办此事。”
淫尼七珠也笑着接口道:“九黄爷,只是小尼手头拮据。”
九黄和尚又对施公说道:“大老爷,明早登坛做法事,我们二人得先支取些银子,用来预备请客的费用,其余的等法事结束后再结算。”
施公听后,便叫施安取来银子,交付给僧尼二人。
二人拿了银子,出了衙门。
之后,他们各自又去请了十三名僧尼,预备着法事所需的一应物品,一切准备就绪。
施公眼见僧尼领了银子离去,当即吩咐下属发出公文,知会守府,暗中调派兵丁,伺机捉拿那凶僧与淫尼。
同时,衙门前迅速搭起了面对面的彩台以及芦棚,各有五间。
施公又将衙内三班衙役悄悄召集起来,细细叮嘱,告知他们明日该如何行事,一切安排妥当。
诸事刚毕,胡登举上堂,手捧着催办的呈文,在一旁恭敬地打躬作揖。
施公接过呈子,温言说道:“贤契请回,本县虽尚未将犯人捕获,但现今己暗中查到些踪迹,想来这案子早晚便能了结。”
胡登举应了一声,退出衙门回去了。
紧接着,堂下又走上两人,分跪在左右两侧,皆递上呈词,齐声喊冤。
施公见状,开口问道:“你们所为何事?不必如此慌张,一个一个慢慢讲来。”
两人齐声答应。
其中一人说道:“小人名叫海潮,一首在本县居住,昨晚家中突生怪事,贼人不仅盗走了财物,还抢走了小女。
日后她婆家来要人,可如何是好?
恳请老爷派人捉拿贼寇,为小人消此心头之恨。”
施公听后,大为震惊,又问另一个人:“那你又是为何事喊冤?”
这人答道:“小人名叫李天成,常年往来南北做贸易。
昨日在本县境内,被强盗砍死了伙计,货物也被劫走,求老爷速速派人捉拿强盗。”
施公一听,便知此事极有可能是九黄和尚与那十二名强盗所为,便道:“你们的呈子本县留下,听候传讯,等待结案。”
二人应诺,退了下去。
施公这才退堂,众衙役纷纷散去,一路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且说那凶僧九黄和淫尼七珠领了银子,各自回到庵院和寺庙。
九黄回到寺中,与十二个兄弟会合,说道:“县衙要办佛事,明早设坛,我己经答应下来。此事或有变故,兄弟们务必多加小心,遇事共同商议。”
众人听了,都暗自提防起来。
施公退堂后,独自在书房中闷坐。
他心中暗自思量:“江都境内这些豪强恶霸,我施某定要用计将他们一网打尽。
如今人命、盗窃案件频发,还有诸多无头悬案。
观音庵里的淫尼,莲花院内的凶僧,以及那十二个强盗,我如今设下计策,要先捉拿强盗,再铲除其余党羽。”
施公前思后想,不知不觉己到三更,这才宽衣就寝。
次日清晨,施公起床洗漱,更换好官服后,吩咐施安到外面将一切预备妥当,就等僧尼对坛做法事,自己好出去拜佛。
另一边,九黄和尚先安排人手将一应佛像打点好,送至县衙,在经棚内精心陈设。
随后,他又去邀请众僧,一同前往县衙共办佛事。
七珠那边也是先将法器送至县衙,把各类物件陈设整齐,结彩挂饰也布置妥当,还在鼓楼旁边搭起了高棚。
不多时,僧尼们陆续进入县衙,各自归到自己的棚内。
茶房赶忙献上香茶。
守府振公来到衙门外,下马后,差人入内通报。
施公亲自迎出大门,二人皆身着蟒袍补褂,尽显庄重。
施公在僧棚内参拜主坛,守府则在尼棚内参拜。
九黄和七珠心怀鬼胎,身上都暗藏兵器,时刻提防着有什么意外。
他们见施公和守府进棚拜佛时,并未带太多随从,心中便稍稍放松了警惕,以为并无异样,于是都站起身来。
施公面带微笑,对九黄说:“和尚请坐,诸位不必多礼。”
众僧纷纷回应:“不敢当。”
但仍都站立着,双手合掌,虔诚向心。
施公上香行礼完毕,起身向外走去,笑着说道:“本县失陪了。”
施公和守府走出棚子,来到大堂,分坐于椅上,闲聊起来。
僧尼们开始点鼓敲磬,三通过后,烧香开赞,法事流程宣示完毕,摆正法器,便让茶房送茶。
献茶结束,僧尼们便开始铺排幅幡、执事等物,浩浩荡荡地运出衙门。
守府与施公所办的这场佛事,引得百姓纷纷跟随观看,街市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来凑这热闹,看僧尼行香。
他们走过西条街后,回到衙前,此时鼓手奋力吹打,大锣大鼓响声震天。
法事暂停,众人前往斋房吃斋。
施公和守府带领众多随从,走进棚内,吩咐下役们将汤、饭、菜不停地更换为新鲜的。
使唤的人忙得手脚不停。
僧尼们一边吃斋,一边留意着二位老爷的一举一动,见并无异常,便都放下心来,安然用餐。
饭毕,各自回到经棚,又喝了会儿茶。
作者“每一个故事”推荐阅读《百断奇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