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的南中密林,瘴气如轻纱般笼罩着崎岖山道。天枢阁暗桩阿青背着装满草药的竹篓,看似是个寻常采药人,实则目光警惕地观察着西周。他腰间挂着的铜铃,每走一步便发出清脆声响 —— 这是为了驱赶林中野兽,也是与同伴联络的暗号。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阿青心中一紧,迅速躲到一棵巨大的榕树后。透过树叶的缝隙,他看到一队叛军正押解着数十名百姓匆匆而过,百姓们衣衫褴褛,脸上满是恐惧。“听说是要送去矿山当苦力。” 一名叛军士兵的话语随风飘来,“雍闿大人说了,要把这些人榨干最后一丝力气!”
阿青紧握拳头,强忍着心中的愤怒。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叛军后面,远远望见一座山寨。山寨周围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手持长矛,来回走动。他记住山寨的位置和叛军的兵力部署后,悄悄离开。夜晚,阿青在一处隐秘的山洞里,用特殊的符号在树皮上记录下白天看到的情报。随后,他放飞一只信鸽,看着它消失在夜色中。
在汉中,暗桩老吴是一家铁匠铺的老板。他的铁匠铺表面上生意红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整日不绝于耳,实则是天枢阁收集情报的重要据点。北伐受挫后,汉军残部陆续退回汉中,老吴的铁匠铺也迎来了不少前来修补兵器的士兵。
“兄弟,这次北伐可真是惨败啊!” 一名士兵坐在铁匠铺门口,唉声叹气,“三万大军,如今回来的还不到一半,粮草也没了,这可怎么办啊!” 老吴一边敲打着手中的铁器,一边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听说姜维将军亲自上阵杀敌,也没能挽回局势?”
士兵苦笑着点头:“是啊!姜维将军的长枪都折断了,要不是他拼死断后,我们这些人恐怕都回不来了。而且,我们在战场上根本使不出力气,肚子饿得咕咕叫,哪还有劲打仗啊!” 老吴心中暗暗记下这些信息,表面上却只是摇头叹息:“这乱世,苦的还是我们这些当兵的和老百姓啊!”
夜深人静时,老吴将收集到的情报写在一张薄如蝉翼的绢布上,藏在打造好的兵器夹层里。第二天,他以送货为由,将兵器送到指定地点,与前来接头的暗桩完成情报交接。
而在成都,暗桩红玉则是丞相府中的一名丫鬟。她每日穿梭在丞相府的各个角落,凭借着机灵和谨慎,逐渐获得了其他下人的信任。诸葛亮得知北伐受挫后,整日在书房中与谋士们商议对策,我在三国卖情报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三国卖情报最新章节随便看!红玉便想法设法靠近书房。
一天,她端着茶盘,假装路过书房。透过虚掩的门,她听到诸葛亮沉重的声音:“此次北伐失利,皆因我考虑不周。南中叛乱未平,粮草供应不足,才导致姜维将军兵败。” 另一个声音响起:“丞相,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南中叛乱,重新筹备粮草,整军备战。”
红玉将听到的内容默默记在心里,找机会将情报传递出去。她把情报写在一张小小的纸条上,卷成细条,藏在发髻中。然后,她借口去街上采买胭脂,在一处偏僻的巷子里,将情报交给了接头人。
山野小院中,刘文刀和蔡文姬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各地传来的情报。当阿青、老吴、红玉等人的情报陆续送达时,他们立刻开始分析整理。刘文刀将情报中关于叛乱势力分布的信息标注在舆图上,一个个红点如同密密麻麻的伤疤,刺痛着他的眼睛。
“雍闿的叛军主要集中在牂牁郡,高定在越巂郡,孟获的部落则在南中腹地。” 刘文刀神色凝重,“而且,他们还在不断收拢其他势力,叛乱范围越来越大。”
蔡文姬看着关于姜维军队损失的情报,叹息道:“三万大军折损过半,粮草军械损失惨重。姜维将军想要重整旗鼓,谈何容易。” 她轻抚焦尾琴,弦音中带着一丝忧虑,“曹魏那边经此一胜,必定会更加嚣张,若此时趁机南下,蜀汉危矣。”
刘文刀握紧玄铁护腕,目光坚定:“传令萧砚,让他密切关注曹魏的动向,一旦发现有南侵的迹象,立刻传回消息。同时,让在蜀汉的暗桩继续深入探查,尤其是叛乱势力与曹魏是否有勾结,以及诸葛亮平叛和整军的具体计划。”
萧砚在许昌收到指令后,立刻安排暗桩们行动起来。他知道,在这局势瞬息万变的乱世中,情报就是天枢阁的眼睛和耳朵。只有掌握最准确、最及时的情报,才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天枢阁的暗桩们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们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影子,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情报。每一份情报的获取,都伴随着风险;每一次情报的传递,都凝聚着心血。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的,是改变天下局势的重任。在这波谲云诡的乱世中,天枢阁能否凭借着对局势的动态掌控,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在为那可能改变历史的一刻做着准备。
(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