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七年隆冬,洛阳城的护城河结上厚厚的冰层,而司马昭书房里的气氛却比寒冰更冷。案头摆放着天枢阁最新送来的密报,泛黄的绢布上,东吴水军新式战舰的图纸清晰可见,每一道线条都仿佛在勾着司马昭的野心。“为了这份情报,我们付出了三万石粮食和两座城池的通商权!” 司马昭的拳头重重砸在案几上,震得青铜烛台摇晃,烛泪飞溅在密报边缘,宛如干涸的血迹。
一旁的贾充躬身低语:“主公,天枢阁虽狮子大开口,但此情报确实关键。濡须口新造的楼船配备了改良的投石机,若不能提前掌握……” 他话音未落,司马昭己抓起狼毫,在帛书上奋笔疾书:“传令下去,即刻筹备下次交易。这次,用许都的铸币秘方换东吴储君的动向!”
与此同时,蜀汉成都丞相府内,诸葛亮手持天枢阁提供的密信,目光在 “司马师暗中招募死士” 的字句上久久停留。“子龙,” 他转头唤来赵云,“天枢阁传来消息,司马氏内部暗流涌动。你速带三百精锐,以押运粮草为名,前往汉中边境。若有异动……” 他顿了顿,羽扇轻挥,“可随机应变。”
姜维在旁展开地图,指着雍州一带:“丞相,天枢阁还提及曹魏在陈仓道增兵。我们是否……”“按兵不动。” 诸葛亮截断他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天枢阁既送此信,必有深意。且看曹魏与司马氏如何内耗,我们只需静待时机。”
东吴建业的皇宫中,孙权盯着案头的北斗纹密匣,迟迟没有打开。这是天枢阁使者送来的 “诚意之礼”,但他深知,天枢阁从无免费的午餐。“主公,陆逊将军求见。” 内侍的通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陆逊匆匆而入,手中捧着一卷竹简:“主公,曹魏与天枢阁频繁交易,怕是对我东吴不利。臣以为,我们需尽快与天枢阁达成合作。” 孙权着密匣上的纹路,冷笑道:“他们要江南的珍珠矿,要山越的精兵,当真以为我东吴任人宰割?” 话虽如此,他还是示意陆逊打开密匣。
匣内,是一份标注着 “蜀汉汉中粮草囤储量” 的详细清单,旁边附着一行小字:“若想知晓曹魏与司马氏密约,需用长江航道十年税权交换。” 孙权的脸色瞬间阴沉如雷:“好个天枢阁,胃口越来越大了!” 但思忖片刻后,他还是命人起草文书:“告诉天枢阁,航道税权可给,但他们必须保证,不会将东吴情报卖给曹魏。”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博弈中,各地小势力也被卷入漩涡。冀州的黑山贼得到天枢阁 “暗示”,突袭了曹魏的一处粮草中转站,成功截断了司马昭运往淮南的军粮。而当曹魏大军前来围剿时,天枢阁又暗中为黑山贼提供了逃亡路线。作为交换,黑山贼需为天枢阁在太行山一带建立情报据点。
荆州的坞堡主们则陷入两难。曹魏以官职利诱,要求他们监视蜀汉边境;蜀汉则以粮草相赠,希望他们传递曹魏动向;东吴更是许以金银,让他们刺探天枢阁在荆州的布局。就在各方势力争相交锋时,天枢阁的暗桩们却隐匿于市井之中,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许昌据点的密室里,刘文刀把玩着曹魏送来的铸币模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司马昭这是要赌上国运。” 蔡文姬轻抚焦尾琴,奏出一段略带嘲讽的曲调:“诸葛亮老谋深算,只取所需;孙权虽怒,却也不得不低头。这场博弈,不过是刚刚开始。”
萧砚将各方密报整理成册,目光扫过地图上不断变化的标记:“师父、师母,曹魏与东吴的矛盾因情报交易愈发尖锐,蜀汉则在暗中积蓄力量。我们是否要……”“按原计划行事。” 刘文刀打断他的话,“让他们斗得越凶越好。记住,天枢阁的真正棋局,远不止于此。”
随着三方与天枢阁的交易不断深入,局势愈发错综复杂。曹魏因频繁交易导致国库空虚,却依旧不愿放弃对东吴情报的渴求;蜀汉凭借天枢阁的消息,成功化解了司马氏的几次暗中布局;东吴虽然得到了蜀汉的情报,却也因付出巨大代价而元气大伤。而天枢阁,如同掌控丝线的提线木偶师,在暗处看着各方势力在情报的战场上厮杀,等待着那个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时机。当洛阳的战鼓再次敲响,当成都的羽扇再度挥动,当建业的战船扬帆起航,没有人知道,天枢阁又将抛出怎样的筹码,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