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的冬雪,纷纷扬扬地洒落在许昌城的丞相府。府内议事厅中,青铜兽炉吐着袅袅青烟,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
曹操身着玄色锦袍,手扶案几,目光在巨大的九州舆图上游移,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微微颔首,似在思索着关乎霸业兴衰的重大决策。
自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接连收编其残余势力后,曹操的势力范围急剧扩张,成为北方当之无愧的霸主。
然而,随着孙权在江东厉兵秣马,刘表坐拥荆州静观其变,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南方的局势愈发复杂。
是趁势南下,一举荡平荆州与江东,还是先稳固北方,积蓄力量?这个问题,己经困扰曹操多日。
“丞相,天枢阁阁主刘文刀求见。” 一名侍卫的通报声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快请!” 曹操立刻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在这关键时刻,他迫切需要刘文刀的智谋为自己指点迷津。
刘文刀踏入议事厅,行礼后,见曹操神色凝重,便开口道:“丞相,在下知晓您近日为南下还是稳固北方之事忧心。
依在下之见,丞相不妨先稳定北方,积蓄力量,再图南方。” 曹操闻言,眼神一亮,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文刀走到舆图前,指着北方说道:“丞相,虽然您己占据北方大部,但袁绍旧部虽降,却未必真心归附,幽州、并州等地仍有零星反抗势力。
若此时贸然南下,后方不稳,恐生变故。况且,南方刘表据荆州之险,孙权有江东之固,且孙刘己有结盟之意,强攻之下,我军必然伤亡惨重。”
“再者,” 刘文刀顿了顿,继续说道,“征战多年,百姓困苦,粮草、军械的损耗巨大。
此时若能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训练士兵,招揽人才,待实力雄厚之时再南下,必能事半功倍。”
曹操抚须沉思良久,点头道:“文刀所言极是。只是,这稳定北方、积蓄力量,该从何处着手?”
刘文刀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详细的计划书:“丞相,这是我为您制定的发展计划,涵盖军事训练、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军事上,可重新整编军队,加强训练,尤其是水师。如今南方水网密布,我军若想南下,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可在许昌、邺城等地设立水师训练营,聘请精通水战之人担任教官。”
“经济建设方面,” 刘文刀继续说道,“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冀州、青州等地推广屯田制,由官府提供耕牛、种子,收成按比例分配。
如此,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充实国库。同时,发展商业,在各大城池设立集市,减免商税,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贸易,促进经济繁荣。”
“至于人才培养,” 刘文刀看向曹操,“丞相可在现有学堂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设科目。除了教授诗书礼乐、兵法谋略,还可开设算学、农学等课程,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另外,派人到各地寻访贤才,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重用。”
曹操接过计划书,仔细阅读,越看越是兴奋:“好!好!文刀,此计划详尽周全,正合我意!就依你所言,即刻着手实施!”
次日,曹操便召集众将与官员,宣布了自己的决策和刘文刀制定的发展计划。一开始,部分将领对暂缓南下有些不解,认为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曹操耐心解释道:“诸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若想成就大业,必须稳扎稳打。如今先稳固北方,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何愁荆州、江东不入吾手!” 众将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在军事训练上,于禁、乐进等将领按照计划,开始重新整编军队。许昌城外的演武场上,士兵们每日天不亮便开始训练,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
水师训练营内,新招募的士兵们在教官的指导下,学习划船、水战技巧,虽然训练艰苦,但每个人都充满斗志。
经济建设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冀州的田野间,百姓们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垦荒地,播种粮食;许昌的集市上,商贾云集,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屯田制的推广,让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人才培养方面,各地学堂扩大规模,新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子。郑玄、卢植等大儒亲自授课,学子们求知若渴,学堂内书声琅琅。
同时,寻访贤才的使者们走遍各地,不少隐居的能人志士被请出山,加入曹操阵营。
看着各项计划顺利推进,曹操对刘文刀愈发赞赏:“文刀,有你相助,是我曹操之幸!待他日成就霸业,定当重赏!”
刘文刀抱拳行礼:“能为丞相分忧,是天枢阁之责。愿丞相早日一统天下!”
而在这期间,天枢阁也没有闲着。刘文刀一边协助曹操落实发展计划,一边安排暗桩密切关注荆州、江东的动向。蔡文姬则在后方,整理情报,为刘文刀出谋划策。
两人虽忙碌,但彼此陪伴,相互支持,感情也在这共同奋斗的日子里愈发深厚。
在这大雪纷飞的时节,曹操势力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在刘文刀的谋划下,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时机成熟,一举南下,改写这乱世的格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