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依旧和煦,西合院却不再如往日般平静。林阳站在制作坊门口,听着工人们讨论着新来的流水线设备,嘴角不自觉上扬。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制作坊不仅扩大了规模,还引进了半自动生产设备,产能提升了近三倍。然而,这份蒸蒸日上的红火,却像一团刺目的火焰,灼烧着某些人的眼睛。
“听说了吗?林家最近又买了新设备,这得赚多少钱啊!”许大茂的声音从院角传来,刻意抬高的语调引得几个邻居驻足。自从妻子进了制作坊工作,他表面上对林阳客客气气,背地里却总在挑刺,“指不定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要不然怎么能顺风顺水?”
这话传到林阳耳朵里时,他正在核对当月的账目。账本上清晰记录着每一笔收入与支出,连购买螺丝钉的几毛钱都标注得明明白白。但流言就像春日的柳絮,一旦飘起便难平息。渐渐地,院子里开始传出各种风言风语:有人说林阳和供销社的合作有“猫腻”,有人怀疑他虚报成本赚取差价,甚至还有人编造他偷税漏税的谣言。
“阳子,要不我去跟他们理论!”棒梗气冲冲地跑进制作坊,“这些人太过分了,净说瞎话!”
林阳拦住他,神色平静:“别冲动,清者自清。咱们把东西做好,把账算明,谣言自然不攻自破。”话虽这么说,心里却难免有些堵得慌。他想起这些年为西合院做的点点滴滴——帮邻居修家具、组织学习小组、设立互助基金,桩桩件件都是实心实意,如今却换来猜忌与诋毁。
更大的危机在悄然逼近。一天清晨,街道办突然来人检查,说是接到匿名举报,怀疑制作坊存在违规经营行为。林阳陪着工作人员逐一查看生产车间、仓库和账本,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但检查持续了整整一天,流言蜚语更甚,不少工人都开始私下议论,担心制作坊会被查封。
“肯定是许大茂干的!”阎埠贵气得首拍桌子,“我早看出他眼红,天天在院子里煽风点火!”
林阳却摆了摆手:“先别忙着下结论。当务之急是稳住人心,继续生产。”他连夜召开工人会议,爱吃爱阅读的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开账本,详细解释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又承诺会承担检查期间耽误的工时费。工人们看着他坦诚的样子,悬着的心渐渐放下。
风波暂时平息,林阳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单纯的清者自清远远不够,他需要主动出击。第二天,他找到一大爷易中海和街道办王主任,诚恳地说:“我想在院子里开个说明会,把制作坊的经营情况跟大家说清楚,也请街道办的领导监督指导。”
说明会那天,西合院的老槐树下挤满了人。林阳抱着厚厚的账本和文件,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工人工资到公益支出,每一项都掰开揉碎了讲。他还展示了与供销社的合同、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甚至公开了设备采购的发票。
“我知道最近有不少传言,”林阳目光扫过人群,停在神色不自然的许大茂身上,“我不怪大家怀疑,毕竟涉及利益。但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制作坊的每一分钱都来路正、去向明。如果有人发现问题,欢迎随时举报。”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渐渐化作赞许的议论。许大茂脸色涨得通红,悄悄往后退了几步。一大爷易中海站起身,拄着拐杖说:“我跟阳子打交道这么久,这孩子的人品我信得过!以后谁再乱传谣言,别怪我不客气!”
风波虽过,林阳却从中吸取了教训。他开始定期在院子里公示制作坊的经营情况,还邀请几位德高望重的邻居担任“监督员”。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许大茂的善意——在得知许家孩子想学木工后,主动让父亲刘海中收其为徒。
“阳子,你为什么还要帮他?”父亲不解地问。
林阳笑了笑:“嫉妒往往源于差距和误解。我多走一步,或许就能少一些隔阂。”
随着时间推移,院子里的流言渐渐消散。许大茂不再冷嘲热讽,偶尔还会主动帮制作坊搬运货物。林阳明白,在利益交织的环境中,嫉妒难以完全消除,但只要坚守本心,用真诚和行动化解矛盾,再深的裂痕也能慢慢弥合。而这份经历,也让他对人性和经营有了更深的理解——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赢得人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2G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