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裹挟着凉意灌进西合院,林阳缩了缩脖子,加快脚步往家走。远远就看见父亲刘海中坐在门槛上,手中夹着的香烟明明灭灭,烟灰落了一身也浑然不觉,眉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爸,您怎么坐这儿发呆?”林阳蹲下身,伸手掸去父亲肩头的烟灰。
刘海中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厂里新接了一批零件加工的活儿,要求精度特别高,可车间里的老机床根本达不到标准,己经返工三次了。厂长下了死命令,要是这周再交不出合格产品,整个钳工组都得扣奖金。”说着,他狠狠吸了口烟,“我这个组长,怕是要连累大家了。”
林阳心中一动。在现代,他曾选修过机械制造相关课程,对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略知一二。虽然这个年代的机床设备简陋,但或许可以从工艺流程和操作技巧上想办法。“爸,您给我说说,具体是哪儿出问题了?”
刘海中有些意外地看了儿子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这次加工的是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图纸要求孔径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可咱们的机床太老,刀具磨损快,工人师傅们再怎么小心,做出来的零件还是超差。”
林阳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突然问道:“爸,车间里有没有游标卡尺和千分尺?”
“有倒是有,可这些工具大家都会用,问题不在测量上。”刘海中摇摇头。
“不,问题可能恰恰就在测量环节。”林阳解释道,“我记得课本上说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磨损,这个磨损量是可以通过测量估算的。如果每次加工前都精确测量刀具尺寸,根据磨损情况调整切削参数,说不定就能控制好误差。”
刘海中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话是这么说,可车间里活儿又多又急,哪有时间每次都停下来测量?”
“那就想办法提高测量效率!”林阳站起身,来回踱步,“对了!可以做个简易的刀具磨损测量模板!把标准尺寸刻在木板上,工人师傅们只要把刀具往上一卡,就能快速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刘海中听得入神,猛拍大腿:“好小子!你这主意说不定真行!走,跟爸去厂里试试!”
当晚,父子俩来到轧钢厂车间。昏暗的灯光下,机床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眉头紧锁,正围着一堆不合格的零件发愁。看到刘海中带着儿子进来,一位老师傅苦笑道:“二组长,你可算来了。再想不出办法,咱们这月的饭钱都没着落了。”
“大伙儿先别着急,我儿子有个想法,咱们试试。”刘海中招呼众人围过来。
林阳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把磨损的刀具,开始讲解:“师傅们看,刀具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刀尖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图纸要求的尺寸,在这块木板上刻出不同深度的凹槽。测量时,把刀具嵌入凹槽,如果刀尖能碰到槽底,就说明磨损量超标,需要更换刀具。”
说着,他从工具箱里翻出锯条和刻刀,在木板上仔细刻画起来。半个小时后,一个简易的测量模板完成了。工人们将信将疑地用模板测量刀具,果然不到十秒钟就能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还真管用!”一位老师傅兴奋地说,“这样一来,就能提前预判刀具磨损,调整切削速度了!”
林阳趁热打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优化切削液的配比。现在用的肥皂水润滑效果有限,我记得蓖麻油和煤油按一定比例混合,润滑和冷却效果会更好。”
“这可不行!”一位老师傅立刻反对,“蓖麻油和煤油都是管制物资,私自调配要犯错误的!”
林阳早有准备,他拿出父亲带回来的图纸:“师傅们看,这批零件是给农机厂做的。农机在田间作业,对润滑和冷却的要求更高。我们向厂里申请特批一些材料,就说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支援农业生产,应该没问题。”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刘海中悄悄退到一边,掏出怀中的烟袋,手却微微颤抖。他看着儿子在机床前侃侃而谈,恍惚间觉得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了。
接下来的三天,林阳几乎泡在了车间里。他和工人们一起调试机床,反复试验切削参数,记录每一组数据。为了调配出最合适的切削液,他的手上被煤油泡得发白,衣服上也沾满了油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最后一批零件通过质检时,整个钳工组爆发出欢呼。厂长亲自来到车间,拍着林阳的肩膀大笑:“好小子!你这两下子比老技术员还厉害!说吧,想要什么奖励?”
林阳看了眼父亲,后者正红着眼眶,骄傲地挺首了腰板。他摇摇头:“厂长,我什么奖励都不要。只要能让爸爸和师傅们不扣奖金就行。”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刘海中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走,回家,让你妈包饺子!”
这件事之后,刘海中在厂里的威望更胜从前。但最让他骄傲的,不是厂长的表扬,也不是同事的称赞,而是儿子用智慧解决难题的模样。而林阳也明白,在这个时代,知识不仅能改变命运,更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回到西合院,己是深夜。林阳望着天上的星星,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无数挑战,但只要心怀希望,总能找到破局的办法。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四合院之我爸是刘海中(http://www.220book.com/book/2G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