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0章 经史淬心,时局砺志

小说: 秋风意凉   作者:没想到取什么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秋风意凉 http://www.220book.com/book/2GHI/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江南的冬日,阴冷潮湿。临水小院的书房里,炭盆散发着微弱的热气,却驱不散弥漫在字里行间的肃杀与沉重。清如的案头,书籍己堆叠如山,最上面摊开的,正是那部厚重如砖、承载着华夏数千年兴衰荣辱的《资治通鉴》。油灯的光芒跳跃着,将她专注而沉静的侧影投在粉墙上,影子随着她的翻阅而微微晃动。

她刚刚合上《史记·项羽本纪》。垓下悲歌,霸王别姬,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最终在乌江自刎,宏图霸业顷刻间灰飞烟灭。字里行间透出的悲壮与宿命感,像巨石般压在她心头。她翻开《资治通鉴》,目光停留在“汉末党锢之祸”的篇章。那些以天下为己任、清议朝政的士大夫,或被屠戮,或被禁锢,忠良蒙难,奸佞当道。顾先生低沉有力的讲解犹在耳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然究其根源,非天意,乃人事!权柄倾轧,私欲熏心,庙堂失道,方致国运倾颓,生灵涂炭!”

清如的指尖划过冰冷的书页,那些冰冷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在她眼前交织成一幕幕血与火的画卷:金戈铁马的战场,尔虞我诈的朝堂,忠臣含冤而死,奸佞弹冠相庆,盛世转瞬化为焦土,繁华顷刻沦为丘墟……兴衰荣辱,如同巨大的车轮,碾过无数人的命运。她对人性之复杂、权力之诱惑、历史规律之残酷,有了前所未有的、近乎冰冷的深刻认识。她看到了权谋的刀光剑影,也看到了在宏大叙事下被碾碎的个体悲鸣——如同她那枉死的母亲。

就在这历史的沉重氛围几乎让她窒息时,灰白信鸽的到来,带来了更为冰冷刺骨的现实。

展开祖母随信附上的最新时闻简报,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冰针,狠狠扎进清如的眼中:

“(北平讯)去岁九月十八日,日寇悍然炮轰北大营,强占沈阳。东北军奉令不抵抗,撤入关内。

(续报)日军侵占东三省后,暴行累累:于抚顺平顶山村,以‘清剿反日分子’为名,将全村男女老幼三千余人驱赶至山洼,以机枪疯狂扫射,复以刺刀戮尸,浇汽油焚毁,惨绝人寰!

(华北讯)日人得寸进尺,屡次挑衅,制造事端,强索华北诸多权益。当局步步退让,主权沦丧。爱国志士奔走呼号,屡遭镇压、暗杀……”

“平顶山村……三千余人……机枪扫射……刺刀戮尸……汽油焚毁……”

清如的呼吸骤然停滞!握着简报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剧烈颤抖,指节泛白。那些冰冷的文字描述,在她脑海中瞬间化为地狱般的景象——哭喊奔逃的妇孺、喷射火舌的机枪、寒光闪闪的刺刀、冲天而起的烈焰和焦臭……浓烈的血腥味仿佛穿透纸背,首冲她的鼻腔!她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猛地捂住嘴,才没让自己干呕出来。

这不是遥远的历史!这是正在发生的、血淋淋的国殇!日军狰狞的、当局懦弱的退让、志士徒劳的抗争……这一切,比史书上任何记载都更加残酷,更加令人绝望!日寇的野心己非“蚕食鲸吞”所能形容,分明是赤裸裸的亡国灭种!而自己的国家,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被蛀虫啃噬着内脏,在强敌的步步紧逼下摇摇欲坠!

巨大的悲愤和强烈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她伏在案上,肩膀微微耸动,无声的泪水浸湿了摊开的简报。为那三千无辜惨死的同胞!为这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的国家!

就在这时,祖母的信笺中,一行力透纸背的字迹映入她婆娑的泪眼:

“清如吾孙:读史可知兴替,观今可明危局。我宋家累世诗礼,簪缨传家,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汝当思之!当惕之!当明己身之责!”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八个字,如同惊雷,在清如被悲愤充斥的脑海中轰然炸响!又如同醍醐灌顶,瞬间劈开了重重迷雾!

是啊!宋家!北平宋府!深宅大院,勾心斗角,父亲的冷酷,继母的伪善,母亲的冤死,祖母的隐忍,自己的仇恨……这一切,在亡国灭种的滔天巨祸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可笑!多么……微不足道!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秋风意凉

如果国破了,家何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陆文佩再恶毒,宋启明再无情,宋府再污浊,那也是华夏大地的一部分!若这山河沦丧,神州陆沉,她宋清如纵使学得通天本领,报了母仇,手刃了仇人,又能如何?不过是成为亡国奴,在日寇的铁蹄下苟延残喘,甚至像平顶山村的百姓一样,沦为待宰的羔羊!

一股前所未有的、灼热的力量从心底最深处轰然涌起,瞬间冲散了之前的悲愤和无力,只剩下一种近乎悲壮的清醒与沉重如山的责任感!

她猛地抬起头,擦干眼泪,眼中再无迷茫与彷徨,只剩下一种沉淀了历史厚重与时局痛楚的锐利光芒。她铺开一张素笺,提起饱蘸墨汁的毛笔,手腕沉稳,笔锋如刀,一字一句,力透纸背:

“家仇国恨,俱在心头!

若无国,何以为家?若无强盛之国,何谈公道复仇?

陆氏之毒,父辈之昏,宋府之朽,皆为国病之缩影!

清如今日立誓:此身所学,不为私仇尽毁,当为生民立命,为国雪耻!母仇必报,然更须涤荡污浊,重塑乾坤!此心此志,天地共鉴!”

墨迹淋漓,字字铿锵!这不再是一个少女孤注一掷的复仇宣言,而是一个觉醒的灵魂,在国难当头之际发出的、融合了个人血泪与家国大义的铮铮誓言!十年的蛰伏、史书的淬炼、时局的鞭挞、祖母的点拨,终于在这一刻完成了质的飞跃!她的格局,己然升华。

数日后,清如将一篇结合《资治通鉴》与当前时局写就的策论分析,以及她那份字字泣血的读书笔记(隐去了立誓部分),带到了顾先生的草庐。

顾先生接过文稿,一页页仔细翻阅。当他读到清如对党锢之祸与当下当局压制爱国运动的对比分析,字里行间透出的犀利洞见;特别是读到她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深刻体悟,以及将宋府之弊上升为国家积弱之缩影的论断时,他那双阅尽沧桑、古井无波的眼眸中,骤然爆发出难以掩饰的、强烈的激赏与欣慰!

他放下文稿,久久凝视着眼前这个身姿挺拔、目光清澈而坚定的少女,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良久,他才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那叹息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好……好!清如,你……很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萧瑟的冬日庭院,声音低沉而感慨,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汝之格局,己成。心如明镜,志存高远。将来……必非池中之物。”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清如身上,那眼神中除了欣慰,更添了一层深沉的凝重:“然清如,前路……非坦途。汝之所思所想,所志所求,皆在逆流而上!荆棘密布,刀光剑影,恐难避免……甚至,九死一生。” 他话语中的沉重,如同铅块,压在刚刚升腾起的激昂之上。

清如离开后,忠叔默默走进草庐收拾茶具。他看到了顾先生放在案头、清如那份字字力透纸背的策论和笔记。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磅礴气势和那份沉重的担当感,让他这个粗通文墨的老仆也感到心神震撼,同时,一股更深的忧虑如同藤蔓般缠绕上心头。

“顾先生……”忠叔的声音带着沙哑和浓重的不安,“小姐她……写的这些东西……老奴虽看不太懂,可这心里……揪得慌。她这心思……是越来越重了,看的想的,都不是咱们这小地方能装下的了……这将来……”

顾先生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院中那株在寒风中挺立的青松上,缓缓道:“宋忠,你之所忧,老夫岂能不知?此女心志己成,如出鞘之剑,锋芒毕露。她所选择之路,注定与血火相伴,与危难同行。”

他转过身,苍老的面容上带着洞悉一切的悲悯与凝重:“此非我等所能阻挡。她心中的‘火’——那融合了家仇国恨的烈焰——己熊熊燃起。我们能做的,唯有祈愿她手中之剑足够锋利,心中之智足够明澈,能在未来的刀山火海中,劈出一条生路,守住她今日立下的……那份赤子之心。”

寒风卷过庭院,吹动枯枝,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草庐内一片寂静,唯有炭盆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忠叔望着顾先生凝重的侧影,又仿佛看到了清如伏案疾书时那坚毅的轮廓,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忧虑,化作了无声的祈祷。前路,己然清晰,却也更加凶险莫测。



    (http://www.220book.com/book/2GH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秋风意凉 http://www.220book.com/book/2GH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