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技术科的检测报告刚打印出来,冷轩就抓着警服往云裳阁跑 —— 小李说银线绣纹里的靛蓝染料和老鬼案油布同源,这线索太关键,而能解开苏绣里藏的门道的,整个镜水镇只有小翠。
云裳阁的门还没完全开,小翠正蹲在门口整理绣线筐,见两人急急忙忙跑过来,手里的靛蓝线轴 “嗒” 地掉在地上:“晴姐、冷哥?这是咋了?常州那边有消息了?”
“不是常州的事,是这个。” 冷轩把警服递过去,指着袖口的银线绣纹,“你周姨教过你苏绣里的隐纹手法吧?帮我们看看这绣的到底是啥,小李说这里面有靛蓝染料,和老鬼案的油布一样。”
小翠赶紧把两人让进屋里,桌上还摆着周秀芳没绣完的《竹石图》,针还插在绢布上。她找了个放大镜,又把台灯调到最亮,让光线斜斜地照在警服袖口上:“周姨以前跟我说过,老辈绣娘会‘双层绣’,表层绣个常见图案,里层用细得像头发丝的线藏字,得用侧光才能看见 —— 你们看,这银线的走向不对。”
她用指尖轻轻拨弄银线,放大镜下,原本看着是圆形的悬镜符号,边缘竟有细微的重叠线迹。“正常绣圆形,线是一圈圈盘的,但这银线里裹着另一种线,是‘隐丝’,比苏绣常用的‘细线’还细三倍。” 小翠把台灯往旁边挪了挪,侧光刚好打在绣纹上,原本平整的银线突然显出阴影,像是字的轮廓。
苏晴凑得离桌面只有一拳远,眼睛都看酸了:“是不是有字?我好像看见个‘木’字旁?”
“是‘槐’!” 小翠突然提高声音,手指点着绣纹左侧,“你看,这竖线带个勾,是‘槐’字的左边;右边这几笔,横撇捺藏在悬镜的竖线里,得跟着线走才能看全。” 她又调整台灯角度,绣纹右侧的阴影慢慢清晰 —— 是 “13” 两个数字,藏在悬镜的镜柄位置,不仔细看就像绣线的接头。
“槐 13?” 冷轩皱着眉,“是地址?老槐树巷 13 号?” 昨天包裹上的手写地址就是这个,当时没太在意,现在从绣纹里拆出来,显然是刻意藏的线索。
小翠放下放大镜,从抽屉里翻出个蓝布包,里面是周秀芳留给她的绣谱,纸都发黄了:“你们看这页,周姨写的‘双层隐丝绣,民国悬镜绣坊独有’,还画了个和警服上一样的悬镜符号。” 绣谱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是周秀芳后期手抖着写的,但 “悬镜绣坊” 西个字很清楚,下面还注了行小字:“坊在槐巷,镜为记。”
“悬镜绣坊在老槐树巷?” 苏晴突然想起外婆留下的那个旧地图,是外婆年轻时用的,上面标着镜水镇的老巷子,她赶紧从包里翻出来 —— 地图折了好几层,边角都磨破了,她展开铺平在桌上,手指顺着标记找 “老槐树巷”。
“在这儿!” 她指着地图西北角,一条细红线标着 “老槐树巷”,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圆形符号,和警服上的悬镜几乎一样,只是线条更简单。“外婆当年在地图上做过标记!” 苏晴的声音有点发颤,她想起外婆举报信里写的 “夜枭早期据点在‘槐巷老宅’”,当时没明白 “槐巷” 是啥,现在对着地图一看,老槐树巷旁边刚好标着 “老宅” 两个小字,被墨水晕了点,不仔细看就错过了。
冷轩凑过来,手指按在 “老宅” 的位置:“悬镜绣坊的旧址,会不会就是外婆说的‘槐巷老宅’?夜枭早期在那儿设据点,悬镜绣坊是他们的对手,所以用悬镜当符号?”
“周姨的绣谱里还说,悬镜绣坊的绣娘,都要在袖口绣悬镜符号,算是‘门徽’。” 小翠翻着绣谱,又找出一页,上面画着个穿旗袍的女子,袖口果然有悬镜绣纹,“周姨说她年轻时见过悬镜绣坊的绣娘,后来绣坊在 1950 年代就关了,老宅一首空着。”
苏晴摸着地图上的悬镜标记,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带她去老槐树巷,指着一栋破房子说 “那是你太姥姥以前干活的地方,现在别去”,当时她以为是外婆怕她摔跤,现在才明白,外婆是怕她靠近夜枭的旧据点。“外婆早就知道老槐树巷的事,还在地图上做了标记,就是怕以后有人找过来,能顺着线索查。”
冷轩拿起警服,又看了看地图和绣谱,线索突然就通了:父亲的警服上有悬镜绣坊的双层隐丝绣,绣出 “槐 13” 的地址;悬镜绣坊的旧址在老槐树巷 13 号,也就是外婆说的夜枭早期据点;周秀芳的绣谱里记着绣坊的事,还画了悬镜符号 —— 这绝对不是巧合,是有人在刻意引导他们去老槐树巷。
“送包裹的人,肯定知道悬镜绣坊的事,还知道外婆的地图。” 冷轩的手指在 “槐 13” 上敲了敲,“会不会是悬镜绣坊的后人?或者是当年和悬镜绣坊有关的人,知道夜枭的秘密,想通过我们查清楚?”
“也有可能是你爸当年认识的人。” 苏晴看着警服,“你爸的警服上有悬镜绣纹,说不定他当年和悬镜绣坊的人合作过,现在那人把警服寄来,是想让我们顺着悬镜绣坊的线索,找夜枭的老底。”
小翠突然想起什么,从绣筐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根靛蓝色的绣针:“周姨去世前,把这根针交给我,说‘要是以后有人找悬镜绣坊的事,就把这个给他’。这针的针鼻上,刻着个‘槐’字,和绣纹里的‘槐’字一样。”
冷轩接过绣针,对着光看,针鼻上果然有个小小的 “槐” 字,针身还沾着点银粉,和警服上的银线颜色一样。“这针说不定是悬镜绣坊的老物件,能当钥匙用?” 他想起技术科说警服肩部有硬物压痕,说不定就是藏过这根针,或者其他东西。
苏晴把地图叠好,放进包里,又把警服和绣谱收起来:“不管怎么样,我们得去老槐树巷 13 号看看,那栋老宅里肯定有线索 —— 外婆的标记、周姨的绣谱、警服的绣纹,都指着那儿。”
小翠把绣针递给苏晴:“晴姐,你们去的时候带上这个,周姨说这针能‘开镜’,说不定有用。” 她的眼圈有点红,“周姨守了这么多年的秘密,悬镜绣坊的事,夜枭的事,现在终于有线索了,你们一定要查清楚。”
苏晴接过绣针,指尖有点凉,针身上的银粉蹭到指尖,像是周秀芳在给她鼓劲。“放心,我们会的。” 她看着冷轩,“现在就去老槐树巷?”
“现在就去。” 冷轩把警服叠好放进背包,“去之前先给镜水镇派出所打个电话,让他们帮忙查下老槐树巷 13 号的现状,别贸然过去,万一有危险。”
走出云裳阁时,太阳己经升到头顶,照在老街上,把影子拉得很短。苏晴手里攥着外婆的旧地图,冷轩背着有警服的背包,两人往车站走 —— 老槐树巷在镜水镇的老城区,得坐半小时公交才能到。
苏晴看着手里的地图,突然觉得外婆、母亲、周秀芳,还有冷轩的父亲,这些在黑暗里坚守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铺路,把线索一步步交到他们手里。悬镜绣坊、老槐树巷、槐 13 号老宅,这些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名字,现在成了通往真相的路标。
“你说,老宅里会不会有第三块青铜镜碎片?” 苏晴突然问,之前他们一首找第三块碎片,现在线索都指向老宅,说不定碎片就藏在那儿。
冷轩摇摇头:“不好说,但肯定有夜枭的线索 —— 外婆说那是夜枭的早期据点,悬镜绣坊是他们的对手,说不定老宅里藏着悬镜绣坊留下的证据,能治夜枭的罪。”
公交来了,两人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苏晴把地图铺在腿上,手指反复摸着 “老槐树巷” 的标记,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 —— 她不知道老宅里等着他们的是什么,但她知道,这是离真相最近的一步,是外婆、母亲和周秀芳都希望看到的一步。
车窗外的风景慢慢从市区变成老房子,快到老槐树巷时,冷轩的手机响了,是镜水镇派出所的民警打来的:“冷警官,老槐树巷 13 号那栋老宅,早就没人住了,前几年还有人去翻过,说是找‘老物件’,我们去看过,没发现啥异常,就是院子里的青石板有点松动。”
青石板松动?冷轩和苏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 —— 青石板下面,说不定就藏着线索。挂了电话,冷轩看着苏晴:“看来我们没白来,老宅里肯定有东西。”
苏晴握紧了手里的绣针,针鼻上的 “槐” 字硌着指尖,像是在提醒她:快到了,真相就在前面。车停在老槐树巷口,两人下了车,巷子很窄,两边的房子都很旧,墙皮都掉了,尽头就是 13 号老宅,院门挂着把锈死的铜锁,像是在等着他们来打开。
圣地山的六哥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2GU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