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敛能内守,身心自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尘迷局ABS生存博弈 http://www.220book.com/book/2IW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像是一座蕴含着独特能量的“小宇宙”,这些能量支撑着我们应对生活的挑战、追逐心中的梦想。但你是否常常感到莫名疲惫,精神恍惚,整日浑浑噩噩?即便没有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依旧提不起精神,仿佛身体里的“电量”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耗尽?这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能量正在被他人或环境“偷走”,而你却浑然不觉。

就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说,有些人在家专注工作十多个小时,沉浸在自己的事务中,并不会觉得特别劳累。然而,一旦踏入菜市场、商业街等人潮拥挤的场所,哪怕仅仅停留半个小时,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头晕脑胀。这种差异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能量流动规律。古人虽没有“能量”这样的现代词汇,但早己洞悉其中的奥秘。《周易》中提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相似的气场会相互吸引,而能量的流动也遵循着类似的法则,就像水自然会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高能量场往往会不自觉地向低能量场倾斜。

古代行军打仗,将领们对扎营选址极为讲究,必定会选择地势开阔、风水良好之地,避免在阴森潮湿、地势低洼之处安营。这不仅仅是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更是为了守护军队的士气。士气高昂的军队,其集体能量场强大而积极;反之,士气低落的军队则能量场薄弱。而在现代生活中,当我们身处拥挤的菜市场时,嘈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以及人们或焦虑、或急躁的情绪,交织成一片混乱的能量磁场。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自身原本有序的能量场很容易扰、被消耗,能量也就不知不觉地流失了。就像有一位程序员,每天早晚都要经历地铁的“高峰战役”。车厢内人挤人,耳边充斥着各种抱怨工作、吐槽生活的负面话语,以及孩子的哭闹声。日复一日,他发现自己即便下班回到家,也疲惫到连饭都不想吃,甚至开始对上班产生恐惧。后来,他尝试提前一个小时下班,避开拥挤的高峰时段,路上清净了许多,回到家后不仅有精力学习新技能,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这生动地证明了,避开能量混杂的环境,对保护自身能量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想要守护好自己的能量,首要的就是学会“避其锋芒”,主动选择有利于自身能量稳定的环境。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正的智者并非完全脱离人群,而是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中,保护自己的内心平静与能量场。陶渊明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因为他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如同无形的枷锁,不断消耗着他的精气神。他选择回归自然,实则是为了守护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能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智慧。比如,在工作时,尽量选择安静的角落,避免被过多的外界干扰打断思路;周末休息时,减少前往网红打卡地、热门商圈等人流量巨大的场所,多去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对平和、静谧的地方。古代文人雅士喜爱举办“雅集”,他们会精心挑选竹林、庭院等清幽之所,邀上三五知己,品茶、吟诗、作画。这种对环境的讲究,本质上就是为了避开市井的喧嚣嘈杂,守护文人特有的“清灵气”。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效仿,通过选择适宜的环境,为自己的能量场筑起一道保护屏障。尤其是对于那些心思敏感、容易内耗的人来说,更要像呵护脆弱的幼苗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能量,避免随意陷入可能消耗能量的环境之中。

过度共情,堪称能量消耗的“无底洞”。老祖宗常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冷漠,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庄子》中有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与其在困境中相互扶持,耗尽彼此的力量,不如各自回归自然,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这启示我们,有时候过度地想要帮助他人、拯救他人,并非明智之举。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一位年轻的护士,她心怀医者仁心,看不得病人痛苦。不仅在上班时尽心尽力地照顾每一位患者,下班后还常常惦记着病人的病情,甚至因为担心病人的状况而整夜失眠。长此以往,她自己的身体逐渐垮掉,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就如同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过度共情反而将他人的负面能量和问题,一股脑地揽到了自己身上。范仲淹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但他的前提是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能量。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自我成长和提升上,这才是对自己能量最好的保护。

情绪,是影响能量状态的关键因素,堪称能量的“隐形杀手”。《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生动地阐述了每种极端情绪对身体元气的损耗。在古代宫廷中,皇帝身边的谏臣们进谏时都十分讲究时机和方式,常常会“察言观色”,因为他们深知,如果在皇帝情绪不佳时首言进谏,很可能引发皇帝的怒火,而皇帝一旦动怒,不仅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还会损耗自身的元气,影响龙体健康。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如同“情绪黑洞”,整日抱怨命运不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不满,逢人便大吐苦水。有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她的一位同事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启吐槽模式:抱怨工资太低、领导太过苛刻、同事难以相处。起初,她出于好心,还会耐心地安慰对方,但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也逐渐被这种负面情绪所影响,变得焦虑、抑郁,工作效率大幅下降。这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面对负能量满满的人,我们要学会及时远离,主动靠近那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与“小太阳”般的朋友相处,他们乐观开朗的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够像温暖的阳光一样,感染我们,为我们的能量“充电”。

念旧和舍不得,看似是重情重义的表现,实际上却可能成为能量消耗的“温柔陷阱”。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在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去,向前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未沉浸在过去的失意中,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佳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成为了“收藏癖”,舍不得丢弃穿旧的衣服、用坏的摆件,即便这些物品早己失去了使用价值;对早己变质、无法给彼此带来正向影响的关系,也难以割舍,结果让生活和内心都被这些“精神垃圾”填满,变得混乱不堪。有一位姑娘,家中堆满了十年前的情书、旧课本、过时的衣服等闲置物品,每次想要找某件东西时,都要翻箱倒柜,不仅浪费时间,还让人心情烦躁。后来,她下定决心进行断舍离,扔掉了三大箱闲置物品。神奇的是,房间变得敞亮整洁,她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就连找工作的过程也变得顺利起来。这就如同古人打扫祠堂,只有将旧灰尘清扫干净,才能迎来崭新的气象。适时地放下过去,清理生活中的无用之物和负面关系,才能为新的机遇和能量腾出空间。

精神内守,是提升和保护能量的关键所在,这一智慧在古人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看似简单的作息规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养生之道,是守护能量的绝佳方法。然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却与之大相径庭。许多人早上一睁眼,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刷短视频、浏览各种消息,手机屏幕每秒数十次的闪烁,不断刺激着眼睛和耳朵。正如《道德经》中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过度的感官刺激,会严重损耗我们的精神能量。有一位退休教师,坚持了几十年独特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后,先打一套太极拳,活动筋骨,让身体逐渐苏醒;随后前往公园散步,不看手机、不听广播,全身心地感受晨光的温暖、鸟鸣的清脆以及微风的轻抚。如今,他虽己七十多岁高龄,但精气神十足,甚至比许多年轻人还要有活力。他的经历充分证明,通过减少外界干扰,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能够有效地为能量“充电”,让能量在体内慢慢回升、积聚。

说到底,将精力聚焦在自己身上,绝非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生存智慧。《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其中“修身”永远被放在首位,这清晰地表明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王阳明被贬龙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思考,最终悟出“心即理”的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生的重大突破。反观当下,许多人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效社交上。他们热衷于陪毫无本事的人喝酒聊天,吹嘘一些不切实际的话题;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耗费心神。这就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说“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精力过于分散,最终只会导致一事无成。我们应该每天为自己制定清晰、合理的计划,专注于完成重要的事情。这看似是在经营事业、提升能力,实际上也是在精心守护自己的能量根基。当我们不断修炼自己,让自身变得强大而充满光芒时,自然会吸引到同频的人以及优质的机遇。反之,如果总是被烂人烂事牵着鼻子走,让自己的能量在无意义的消耗中逐渐枯竭,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生活中风生水起,而自己却陷入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迷茫的困境。守护能量这门学问,凝聚了古人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若能好好学习、用心实践,定能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从容与美好。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红尘迷局ABS生存博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2IW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尘迷局ABS生存博弈 http://www.220book.com/book/2IW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