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林小溪蹲在院子里清洗粗瓷碗,忽见顾辰推着板车进了院门,车斗里堆着新砍的竹子和几捆稻草。少年挽着袖子,露出小臂上被露水打湿的皮肤,深蓝布衫的前襟己被汗水浸透。
“你咋来了?”她慌忙擦手,看见板车上还绑着块褪色的红布,正是去年顾兰生日时她送的头绳。
顾辰弯腰卸下竹子,喉结滚动着答:“村长说村口槐树底下能摆摊位,咱得先把桌椅拾掇利落。”他抬头时,草帽檐下漏出的阳光正好落在她发间,那里别着朵顾兰今早送的野菊。
林爷爷拄着拐杖过来,看着堆在墙角的竹子点点头:“辰娃子想得周到,把旧桌椅翻新下,比镇里供销社的柜台还结实。”老人转身从屋里抱出一摞账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晒干的野山椒,“溪丫头,你顾大哥字写得好,让他帮你记流水。”
顾辰耳尖发烫,接过账本时指尖触到林小溪的手背。她的手常年在灶台前忙碌,指腹覆着薄薄的茧,此刻正沾着洗碗水的凉意。“我昨儿画了个草图,”他从裤兜掏出皱巴巴的纸,上面用炭笔画着摊位布局,“灶台摆这儿,桌椅沿槐树摆成半圆,过往车马都能看见。”
林小溪凑近了看,发现他甚至标好了洗碗池和柴火堆的位置。少年身上混着青草和皂角的气息,让她想起前世他办公室里的茶香——那时他总说,闻着她身上的烟火气,心里才踏实。
“糯米鸡用荷叶包着卖,”她指着草图右角,“顾明和柱子哥负责去后山采荷叶,顾兰帮我包粽绳,婶子们能来搭把手不?”
“我娘说今早就来。”顾辰迅速抬头看她,又低头拨弄账本,“她还说......你腌的酸豆角下饭,想跟你学手艺。”
林小溪笑了,想起顾母昨天送来自家腌的芥菜,说是给新菜品试味。土灶上的铁锅正咕嘟咕嘟煮着绿豆汤,她盛了一碗递给顾辰,看他喉结滚动着喝下,鼻尖沁出细汗。
“下午去镇上换些桌布吧。”林奶奶从屋里拿出几匹粗布,“我昨儿连夜绣了些花样,缝在桌角好看些。”老人的指尖还沾着蓝线,腕间银镯子轻响,“辰娃子,等忙完了让溪丫头给你做荷叶饭,你最爱吃的。”
顾辰险些呛到,低头盯着碗里的绿豆汤,耳尖红得比汤里的枸杞还鲜亮。林小溪转身去拿笸箩,瞥见他耳后那颗小痣,突然想起前世他躺在病床上,她帮他擦汗时才发现的细节。
“先修桌椅。”她弯腰搬起一张八仙桌,却被顾辰抢先一步抬起,“这些粗活我来,你别碰伤口。”他指的是她手腕上被辣椒油烫出的红痕,昨儿他偷偷往她围裙兜里塞了管獾油膏。
日头升到中天时,村口大槐树下己摆开西张桌子。顾辰用新砍的竹子编了个菜牌,林小溪用炭笔在上面写着“香辣小龙虾”“荷香糯米鸡”,字迹被阳光晒得发亮。路过的王婶凑过来,手里攥着把野葱:“丫头,婶子明早帮你摘菜行不?你顾大哥说,吃了你做的菜,我家虎娃都多吃了半碗饭。”
“那敢情好!”林小溪往王婶兜里塞了块绿豆糕,“婶子要是得空,帮我问问镇上的纺织厂有没有废布头,咱做些桌布。”
顾辰蹲在一旁修理竹凳,听见这话抬头:“纺织厂的周科长爱吃辣,我明儿送货时顺道问问。”他的声音很低,却让林小溪想起昨夜食谱扉页的批注:“与子同袍,共赴荣光”,不知为何,笔尖在“袍”字上洇开小团墨渍。
暮色漫过青山时,两人坐在槐树下核对清单。顾辰的账本上记着:“竹椅十三把,修补用去竹篾二斤;桌布需三丈青布,可换鸡蛋二十枚。”林小溪往他碗里添了块红烧肉,看他耳尖在火光中泛红,突然想起太姥姥食谱里的一句话:“人间事,不过是一粥一饭,与君同尝。”
“再过半月就是中元节,”顾辰突然开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路线,“镇里会有庙会,咱们可以......”他忽然噤声,耳尖红得要滴血。
“好。”林小溪将一块糯米鸡塞进他手里,荷叶的清香混着肉香扑面而来,“听你的。”
星空渐亮时,顾辰的自行车铃在村口响起。林小溪摸出藏在围裙兜里的纸团,展开是他刚才塞给她的字条:“明日去镇里,需带辣油三斤,白糖半斤。”字迹力透纸背,末尾那个句号晕开小团墨渍,像极了他每次见她时泛红的耳尖。
土坯房的油灯下,林奶奶正在缝补桌布,林爷爷往腌菜坛里添野山椒。林小溪翻开食谱,在“合作计划”旁画了棵槐树,树下摆着西张八仙桌,每张桌上都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香辣小龙虾。窗外传来顾明的笑闹声,他正跟着顾辰往板车上绑新砍的竹子,少年的声音混着晚风飘来:“哥,小溪姐说等赚了钱,给我买个带橡皮的铅笔!”
灶台里的余火仍在燃烧,将粗瓷碗里的绿豆汤烘得暖融融的。林小溪摸了摸食谱上“荷香糯米鸡”的配图,那是顾辰今早帮她采的荷叶,叶脉间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她忽然明白,太姥姥的食谱里最珍贵的不是秘方,而是这人间烟火里,与君共尝的温柔。
作者“初雪纸鸳”推荐阅读《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