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沈妙又有些唏嘘。
她不是圣母,但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上一世是己经发生了,没办法改变,她就顺带利用一下这件事。
“上一世是墨家人让我们韬光养晦,觉得皇帝再丧心病狂,总不至于不赈灾,结果他还不仅不赈灾,反而加重赋税,害死江南不少人,后来几年虽然没有天灾,却也没人种地,又饿死很多人,恶性循环,这一世,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阻止这件事。”
沈婉莹则是道:“江南那边风气更开放,很多行商的女子,摆个小摊或是给人做做绣品,靠自己也能活得好好的,越是富庶的地方,对女子的压迫越轻。”
国和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以一个家族类比,当家族中的资源完全够男性使用,还有剩余的时候,他们就不吝啬于施舍给女性一部分。
反之,男性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卖女儿的现象。
比如沈家,因为是侯爵世家,沈妙这个不受宠的女儿也有单独的院子,有伺候的奴仆,不愁吃穿,能读书习字。
如果是普通百姓,平时日子就紧巴巴的,一旦出现计划以外的变故,需要用钱,不可避免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
那边是鱼米之乡,商贸发达,很多家族养蚕织布,女子学绣花,为家里赚不少钱,年过15也可以不嫁,因为嫁到别家赚到的银子就是别家的,留在家里一年能赚到的钱,完全能补齐单身锐。
沈婉莹不希望这样的风气消失。
沈妙也不想,即便她们成事以后,可以用强硬的手段取消对女子的种种限制,甚至把那些限制加入到男子身上去,但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彻底改变整个社会形态。
尤其在如今封建大家长主宰一切的宗族制度下,女性并不单代表一个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从管理学的角度,单纯地让其对立魔法对抗不会起到任何正面效果,她们要做的是缓慢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一种新制度,并在国家逐渐稳定的情况下,引入沈妙关于理想之国的展望。
对此虽然杨醒的想法和她不尽相同,但她没有当皇帝和改变这个世界的兴趣,就听沈妙的了。
“以后是你来做统治者,按你自己的想法来,我会配合。”
沈妙道:“我原本第一个想兑换的良种是玉米,因为耗费的种子相对少,但如果要插手明年江南的旱灾,就得换一个,改种土豆。”
系统空间的种子是按质量兑换,同等质量下,玉米能栽种的数量比土豆多多了。
杨醒不解:“为什么?”
沈妙道:“土豆的产量更大……”
“你是想靠着这百余人种出足够江南几个州府人吃的粮食?”杨醒觉得她天真:“三五年之内,除非你能成为救世主,能一次性兑换几十万斤良种,否则你的良种只能用于育种,想大范围成为主食,至少要十年以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上一世前面有百里玄霆,很多东西她只需要提出一个想法,百里玄霆会千方百计地达成,这样的行为让她忽略了中间产生的损耗。
简言之,纸上谈兵。
杨醒拿过她手上的纸笔,一边画一边道:“要在旱灾中趁火打劫,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比如劫富济贫,既然到时候都要和皇帝对上的,为何不能首接抢他们的粮?凉州府,河西那一片,每年产的粮可不少,劫掠几个圈地的地主,够你种几年了。”
她说完的同时,己经简单的勾勒出了虞朝地图,指着地图道:“蜀地有井盐,还有多种矿产资源,煤铁金银,天府之土,沃野千里,到时候首接控制凉州府,南下取蜀地,再借川江和长江走水运,运粮至江南,一举多得。”
沈妙看着那地图,不可避免地想起来中间还有诸多山川峡谷,想跨越非常困难,而且蜀地向来是易守难攻,万一被缠住,反而容易胎死腹中,得不偿失。
她把自己的顾虑说了,杨醒道:“这就是做好事的代价,要么不做,要么一开始就做好偿还代价的准备,我说了,一切由你做主。”
沈妙其实不太适合做统治者,至少当下不适合,但比起沈婉莹的极端,她还算个能顾全大局的正常人。
希望她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否则即便杨醒自己不做,也会重新挑一个合适的人。
她可没有隔三差五给人擦屁股的习惯。
沈妙一时间陷入两难,沈婉莹想的少一些,此刻道:“陆路运粮去江南太远了,困难重重,另外蜀地确实有很多好东西,不说别的,那片土地打理好了,种出来的粮食能养活很多人,我也赞成先取蜀地。”
沈妙艰难道:“好,我会提前做好准备。”
杨醒又道:“之后的事,你尽量出面,学会立威,你要功德,事事让我打头阵,对你没有好处,想做什么放手去做,有我兜底,总不会让你早死。”
沈妙郑重说好。
杨醒给她提供金银,做她的后盾,而她要做的是改变上一世的辅助者心态,在其他人面前建立身为主宰者的威信。
选择插手明年的事,留给她的时间不多。
沈婉莹给她出了些树立威信的损招,在其他人安分守己的前提下,暂时用不了。
不过可以写入计划中。
包括今天的“会议”内容,也被她记录下来,慢慢学习。
结束后,沈妙打算去看看他们早餐做好了没,刚起身,杨醒就问了个毫无关联的问题。
“家里什么时候有两个50岁以上的老人?你说的是他父母吗?”
沈妙:“……”
刚才谈的话题太深刻,一时间她甚至没反应过来。
等想起来自己之前说了什么,有些尴尬,道:“就是邓林夫人和孔越的爷爷,前些天有人把他抬到家门口来,墨临渊正好需要病例,我就做主收进来,墨临渊给治好了,那老头主动卖身,他会些木工,我蒸笼还是他做的,我觉得可用。”
杨醒只点点头,道:“这些小事你做主就行,如果他家人敢来纠缠,尽量一次性打服。”
沈妙道:“这个我懂。”
(http://www.220book.com/book/2K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