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声震耳欲聋,旌旗猎猎作响。
忽必烈策马驰骋于沙场之上,身后是一支精锐骑兵,前方则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他勒住缰绳,俯瞰整片战场地形,眉头微蹙。
“此处地势复杂,不适合大规模冲锋。”伯颜策马上前,语气凝重。
“正是如此。”忽必烈颔首,“我们不能再用草原上的打法,这里不是蒙古高原。”
大军刚刚结束一场小规模冲突,对手是盘踞在这一带的地方豪强。战斗虽胜,但损失不小。原因在于敌军熟悉地形,利用沟壑和林地伏击,使蒙古骑兵无法发挥速度优势。
“传令下去,召集众将议事。”忽必烈下令。
不多时,帐中灯火通明,诸将齐聚。忽必烈端坐于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日之战,你们有何看法?”
一名老将率先发言:“敌军惯于山地作战,我军不习此地风貌,吃亏在所难免。”
另一人附和道:“草原战术讲究快攻速决,但在此地施展不开,反倒成了劣势。”
忽必烈静静听完,才缓缓说道:“诸位所言不差。但我们不能总依赖过去的打法。战争之地千变万化,若固守旧策,迟早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帐中一时沉默。
“王爷的意思是……要改打法?”有人试探性地问。
“正是。”忽必烈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各地地形、气候、风俗各异,我们的战略也应随之变化。比如在这丘陵地带,应当减少骑兵冲击,增加斥候侦查,布置伏兵诱敌深入。”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不仅如此,还要了解当地民情,收编可用之人,借助本地资源补给军队,而非一味掠夺。”
“可是王爷,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放弃蒙古的传统?”一名年轻将领忍不住问道。
忽必烈看了他一眼,反问:“你以为什么是传统?是死守祖宗留下的每一条战法,还是继承他们开疆拓土的精神?”
帐中无人应声。
“我们不是要丢弃传统,而是要让它适应新的时代。”忽必烈环顾众人,“成吉思汗当年为何能横扫欧亚?因为他知道如何因时因地调整策略。我们要做的,是超越前人,而非仅仅重复他们的脚步。”
片刻之后,伯颜率先开口:“王爷说得有理。我愿意尝试新打法。”
“我也愿意。”另一位将领表态。
渐渐地,更多人加入讨论,纷纷提出自己对地形、敌情的看法。有人建议设立专门的侦察队,有人提议训练步兵协同作战,还有人提到可以利用当地的河流进行迂回包抄。
忽必烈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很好。”他总结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制定不同的战术。谁能最快掌握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征战中占据先机。”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众人陆续离开时,忽必烈仍站在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一条条山脉与河流。
“王爷,您还不休息?”刘秉忠走进来,关切地问。
“我在想,如果我们将这种策略推广到整个帝国,会不会带来一场军事变革?”忽必烈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刘秉忠微微一笑:“您己经在做了。”
忽必烈转身看他,眼中闪烁着光芒。
“不错,我己经开始了。”
帐外,风呼啸而过,吹动旗帜猎猎作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2LW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