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不久,营帐外传来脚步声,伯颜缓步走入,抱拳道:“殿下,斥候回报,敌军己按计划调防,我军可随时行动。”
忽必烈微微点头,并未立刻回应,而是转身拿起案上的地图,目光落在一处标注为“西域商路”的区域,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伯颜。”他忽然开口,“你可曾听闻过中东之地?”
伯颜一愣,随即答道:“略有耳闻。据说那地方比中原更远,是连接东西方的大通道,香料、宝石、织物皆自彼处而来,商人往来不绝。”
“嗯。”忽必烈轻声道,“我想亲自见一见那些人。”
翌日清晨,天色尚灰,忽必烈便换上便服,带着两名亲卫悄然出营,首奔附近一座繁华集市。
此地原为边陲要镇,战事频仍,但因地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即便兵戈未息,市集也未曾冷清。街道两旁铺子林立,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烤肉与香料混合的味道。
忽必烈缓步穿行其间,目光扫过各色货物,突然被一间异域风格的小店吸引。店面不大,却布置得极为讲究,门口挂着一块刻有奇异文字的木牌,店内陈设着色彩斑斓的织毯、瓷器与铜器,墙上还挂着几把造型别致的弯刀。
一名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男子正蹲在门口整理货物,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忽必烈等人,眼神中闪过一丝警觉。
“你是何人?”忽必烈用波斯语试探性地问道。
男子一怔,随即露出惊讶神色,连忙起身,拱手作礼:“阁下竟能说我的语言?”
“略通一二。”忽必烈微笑,“我对你这些货物颇感兴趣。”
男子眼中疑虑稍减,引他们入内,一边介绍货物,一边小心翼翼打量这位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的客人。
“这是大马士革的丝绸,”男子指着一匹深蓝色布料,“质地柔软,色泽持久。还有这些香料——藏红花、乳香、没药,都是从遥远的南方运来的。”
忽必烈伸手触摸布料,手感细腻,果然非凡品。
“你从何处来?”他问。
“我是巴格达人。”男子答道,“家族世代经商,足迹遍布中东、北非乃至罗马。如今战乱频仍,我们只能往东寻找新市场。”
“你们为何不怕战火?”
“因为战火之后总有重建。”男子笑道,“只要有贸易,就有利润。只要有利可图,我们就愿意冒险。”
忽必烈听得若有所思。
两人交谈渐深,男子讲述起中东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城市风貌,甚至谈及当地的政治格局与商业规则。忽必烈听得认真,不时提问,有时还与男子辩论几句。
“你们如何处理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忽必烈问。
“靠契约。”男子答道,“我们在市场上交易,靠的是信誉和协议,而不是血缘或信仰。谁若违约,整个商会都会排斥他。”
“有趣。”忽必烈点头,“这倒像我们的盟约制度。”
男子眼睛一亮:“看来我们并非完全不同。”
谈话持续良久,首到日头偏西,忽必烈才起身告辞。临走前,他留下一枚金币作为谢礼,并对男子道:“若有空闲,不妨到我营中一叙。”
男子受宠若惊,连连称是。
回到营地后,忽必烈并未立刻召集将领,而是召来刘秉忠与伯颜,将今日所见所闻一一讲述。
“中东的商贸体系严密,分工明确,且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经济。”他说道,“如果我们能打通通往中东的商路,不仅能获取大量稀缺资源,还能借助他们的商人网络,扩大帝国影响力。”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殿下之意,是要推动与中东的贸易合作?”
“正是。”忽必烈目光坚定,“我己命人绘制商路地图,并安排使者随那位商人返回,考察沿途安全状况。”
伯颜皱眉:“可当前战事未定,贸然分心恐怕不利。”
“正因战事未定,才需另辟蹊径。”忽必烈缓缓道,“战争终有尽头,而商贸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让敌人明白,不仅能在战场上击败他们,也能在经济上超越他们。”
数日后,那位来自巴格达的商人如约来到营地,带来几位同行者,皆是经验丰富的商队首领。他们在忽必烈的营帐中畅谈整夜,谈及骆驼商队的组织方式、税收制度、驿站设置以及如何应对沙漠中的盗匪与自然灾害。
忽必烈听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并当场下令设立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官员,由刘秉忠牵头,制定一套适合蒙古帝国的外贸政策。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买卖货物。”他对众臣道,“而是建立一个跨文化的贸易体系,让各国商人愿意前来,安心交易。”
随着命令下达,各地开始修建驿站,加强边境治安,并派遣使团前往西域诸国,传达大元王朝愿与各方通商的意愿。
集市上,那位巴格达商人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喃喃自语:“也许,这片土地真的会成为新的世界中心。”
他身旁的一位年轻学徒好奇地问:“师父,你觉得那位蒙古王子真能做成这件事吗?”
商人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我不知道他能否成功,但我相信,他一定会改变些什么。”
风吹过帐篷,掀起一角,露出了忽必烈正在书写的身影。他手中的毛笔停顿片刻,似乎听到了什么,却又继续写下一句:
“贸易,是另一种征服。”
丽娜来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2LW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