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很脆,楚观相的动作很小心。
纸张打开,约莫有半张A4大小,上面写着一首诗。
七星隐月锁双江,地阙深藏镇九渊。
金蟾衔珠窥三水,虎踞龙蟠宋子贤。
王姑遗匣封玄牝,九转阴阳见帝章。
我道门人寻访去,九死一生不还乡。
“这是什么意思?……”
楚观相轻声读着诗文,皱眉思考着这纸上诗文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指捻着纸张,这不是昂贵的宣纸,但是摸着它的质感,其历史岁月绝对不低。
“难道,这也是明朝的那位祖爷留下的?”
楚观相喃喃自语,脑袋里闪过一个可能,这张纸会不会是放置龟壳的祖师放的。
可是为什么不跟龟壳放在一起,这样后人才能一起找到啊?
为什么是夹在神台缝隙里啊?
如果不弯腰低头仔细去看,根本发现不了。
“看着不可能啊……”
楚观相思索各种可能,最后排除了这个想法。
我道门人寻访去……
写诗文放纸条的,想来是我们门派的祖师,他要我们去找什么,还是九死一生不还乡……
楚观相细思极恐,越看越觉得这首诗文不简单,它好像是一首藏宝诗!
七星隐月锁双江,金蟾衔珠窥三水,这两句,应该指的是地名。
地阙深藏镇九渊,难道说这是埋在地下的地宫?
“王姑遗匣、帝章……”
楚观相选出诗文中的线索,“帝章,皇帝的印章……”
他瞳孔骤然一凝,震惊道:“是玉玺!”
可玉玺乃是国之重器,怎么会放在王姑的遗物中呢?
在古代,玉玺乃是天下权利的象征,所以除了皇帝,不可能出现在其他人的地宫里。
疑问越想越多,楚观相没有一丝头绪,转头想到,既然诗文是前辈祖师留下,那何不如去查阅一下资料,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
旋即,他跑回房间,在床底下拉出两个大的黑色箱子,师门传承下来的资料便都是保存在里头。
可惜资料只到清光绪年代,断档严重,没有任何发现。
“我道门人寻访去,九死一生不还乡。”
楚观相倚靠箱子,首接坐在地上。
地宫之中一定埋藏有什么,可是如果真是九死一生充满危险,祖师为什么还要留下诗文,让后人发现?
也就是说,这最后一句很可能是用来打掩护的,意志不坚定者,贪生怕死者看到最后一句,断然会打退堂鼓,哪怕有黄金万两、天子玉玺,危及到姓名,也绝不会去寻找。
所以说,地宫中的东西一定事关重大。
玄门中人,视金钱为身外物,那还能留下什么贵重之物?
此时,楚观相己经冷静了下来,抽丝剥茧,慢慢分析,终于有了些灵光念头。
楚观相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师门之物!
道观建于嘉靖年,又因为一场大火使得现存的资料只能考究到清光绪年,也就是说,这首诗成诗在明嘉靖年后,清光绪年前的这个区间。
也就是说,如果能破解诗文,找到地宫之物,那就能知道师门中的某一段历史,能修补师门的部分传承!
楚观相越想越激动,这个消息不亚于中千万元彩票!
“宋子贤,这似乎是个人名,难道写诗的祖师叫宋子贤?……”
楚观相喃喃,诗文中提到一个人名,他在想宋子贤是谁。
隋末年间,倒是有一个起义领袖叫做宋子贤,也是个玄门众人,他自称弥勒降世,聚众数千信徒,意图起兵造反,可是事情泄露被杀。
隋朝的人,时间对不上,显然这不是他。
这是目前最明确的线索,可是青史浩瀚,要在茫茫历史中找到一个人名,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能在史书留名之人,无一不是拥有强大气运者,普通人在历史前不过尘沙渺渺。
这最明确的线索,其实也是最无用的。
王姑遗匣……
帝章遗落……
楚观相将注意力还是放在两句上,这两句话的信息量其实是最大的。
从字面就可以推断,这很有可能是一位皇室女性的坟墓。
帝章为什么会遗落在王姑墓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战乱,皇帝出逃,玉玺交给王姑保管,或者是皇帝因为某种原因,特地放进王姑坟中。
那位祖师既然能写诗留下线索,那王姑坟很可能就是由他着手布置,也就是说这位出逃帝王、或者是这些出逃的皇亲国戚很大几率是过来桂省。
因为距离不远,祖师才能留下线索,但也因为被追杀时间紧迫,所以也只留下了这首诗……
出逃、又来过桂省的帝王……
理清了关系线,楚观相开始从明清历史中寻找符合条件的帝王。
崇祯帝煤山自缢,不算出逃,玉玺被大顺军接收;清末帝溥仪则更加不符合条件。
“那是谁呢?”
楚观相挠头,他感觉距离答案很近了。
末代帝王?……
南明,永历帝!
崇祯帝自缢身亡后,明朝宗室为了反清复明,在南方建立南明政权,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后兵败被俘押到北京处决,然后到隆武帝和绍武帝,他们分别在福建、广州被杀。
只剩下永历帝朱由榔,朱由榔在梧州登基,后来被清兵追杀,由桂省逃到湖南,后又逃回桂省,最后又从桂省逃到云南……
到此,楚观相可以确定,这个帝章的主人,就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永历帝身边的某位皇亲在逃亡中去世,门中的祖师为其寻找吉地,设置了地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位祖师将师门之物一同放进了墓中,并给后人留下了诗文线索。
楚观相终于捋顺一切,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幸好,自己爱好历史,读过古书,知道历史典故,不然也无法将这么多线索串联起来。
“只要知道永历帝在桂省的线路,和对应期间有哪位亲人离世,就好找陵墓之地了。”
旋即,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张桂省地图,这是一张老式地图,当时的钦北防还在隔壁省份呢。
楚观相在地板上张开地图,他大概记得永历帝去过桂省的几个地方,但诗文中提到:金蟾衔珠窥三水。
这三水向来是三江交汇处。
桂省面积虽然大,但只要按图索骥,找永历帝去过的地方,又有三条河流交汇,那难度无疑下降了很多,果不其然,没多久楚观相便锁定了一个地方。
而且距离此地,还不算远!
黄太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2NR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