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接一个的谜团如乱麻般缠来,楚观相只觉脑袋发懵,完全没了头绪。
出发邕市前,他虽然从欧云展借来的书籍里,对南明历史有了些粗略了解,知晓永历帝的生平大事以及出逃路线,可那些细致到个人宗教信仰的微末之处,他却是一无所知。
手中把玩着十字架,楚观相脑海中突然闪过那位考古学家许明的身影,他们深耕历史,对这类事想必颇有研究。
想到这里,楚观相心中有了主意——明天去问问他们!
第二日,楚观相打听到许明他们的考古的工作地点。
那地方在距离村子约莫三公里处,三江交汇之地。
一来到这里,楚观相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句诗:金蟾衔珠窥三水,虎踞龙蟠宋子贤。
三江村的人大多姓宋,宋子贤被认定为王姑坟的守墓人。
而这三水汇流之处,王姑坟极有可能就在附近!
楚观相心中大喜,对这句诗的理解愈发清晰。
河岸边,搭有一个帐篷,楚观相快步走过去,帐篷里一男一女正埋头翻书工作。
那男子戴着眼镜,头发花白,正是许明。
旁边的女子,约莫二十出头,模样生得极为美丽,一头乌黑秀发用发绳随意扎着,双眼明亮如湖水,清澈而灵动,她身着工装裤,未施粉黛,打扮朴素,却自带一种绝美的天然气质。
“你好。”
楚观相站在帐篷外,轻声开口打招呼。
“有事吗?”
那美女抬头,以为楚观相是三江村的村民。
“没什么事。”
楚观相笑了笑,说道:“就是想过来看看。”
“哦。”
美女微微点头,看着颇为高冷,旋即不再理会楚观相,继续低头看书找资料。
两人沉浸在工作中,对楚观相视若无睹,这让他有些尴尬。
他索性从口袋里掏出十字架,说道:“其实,我是过来想请专家们,看看这个物件的。”
说罢,他径首走进帐篷,拿着十字架在许明眼前晃了起来。
许明抬了抬眼镜,显然对这个突然打扰自己、毫无礼貌的小家伙有些不悦,说道:“银制品,有些年头了,没什么特别的,你可以出去了,不要打扰我们工作。”
见他们依旧不理会自己,楚观相又拿出了个酒壶,晃了晃说道:“那这个呢?”
“你到底想干嘛?我这里不是鉴宝节目!”
许明有些生气了,这几日调查古墓,毫无进展,他本就心情烦躁,如今这个小屁孩还来捣乱,真是让人生气!
“你先看清楚……”
楚观相转动酒壶,把酒壶底部对着许明。
明正欲发作,目光却突然聚焦在酒壶底部,瞳孔瞬间放大。
他一把抢过酒壶,仔仔细细端详起来。
酒壶约莫三十厘米高,壶身长颈束收,溜肩鼓腹,前侧设有竹节形长曲流,流嘴装饰有莲花形片饰,流颈之间还固定有多云形片饰。
曲柄设计巧妙,柄身雕刻五爪飞龙纹,腾云驾雾栩栩如生。
壶盖钮与柄之间连接有活链,圈足外撇,足壁海棠形镂空,壶身则光素简洁,雅致而不失大气。
“这个东西,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许明激动,目光热切地看着楚观相,问道,“这是你家祖传的?”
三江村宋家人作为王姑坟的守墓人,世代流传一两件当时的物件,倒也不算稀奇。
“我不是三江村的人。”
楚观相摇头,说道:“偶然所得。”
他自然不会实话说,是黑吃黑从盗墓贼手里抢来的。
闻言,许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在质问:“你从哪里来的,实话说!”
酒壶之上刻有五爪飞龙纹,五爪之龙乃是皇帝专属,此地又有南明皇陵,所以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皇陵陪葬之物。
“如果我是盗墓贼,这物件是我从墓中掘得,我还会敢大摇大摆地来找你们?”
楚观相一眼便瞧出了许明心中所思,首言说道,“实话跟您说,这东西的确是从墓里出来的,但绝不是我盗的墓。”
说着,他将十字架递了过去,继续道:“这十字架是和那酒壶一同出现的,我就想弄明白,为何南明的皇陵里会出现耶稣的十字架?”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楚观相一定要弄清楚。
从那留下的诗文可知,王姑坟是他们门派的前辈设计建造的,他们属于本土道教一脉。即便如此,又怎会出现西方宗教的物件呢?
楚观相目光坚定,说道:“您要是能告诉我答案,我也会说出您想知道的事儿,这是交换条件。”
“好。”
许明思索片刻后,点头应了下来。
他研究明朝历史一辈子,对明朝各个皇帝的事迹可谓了如指掌,旋即,便缓缓为楚观相讲述起当年的那段历史。
“因为南明永历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许明一开口,就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
1646 年,朱由榔登基称帝,年号永历。彼时,清军正大举南下,南明朝廷如惊弓之鸟,每日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朱由榔为了给自己寻个强大的靠山,便派了一个叫庞天寿的太监,带着一群传教士前往澳门,想找葡萄牙人帮忙。
这支葡萄牙雇佣兵虽说只有三百来号人,但个个都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大炮。在桂林一战中,这支小队还真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南明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让南明朝廷得以暂时喘口气。
万事皆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打完仗后,那监庞天寿开始协助传教士在南明朝廷里传教。
这一传,将南明的两位皇太后马氏和萧氏、皇后王氏,还有太子朱慈炫都受了洗礼,成为了虔诚的教徒。
甚至他们还都取了洋气的教名——马太后叫玛丽亚,萧太后叫烈纳,王皇后叫亚娜。
太子取了个拗口的名字叫康斯坦丁,后来觉得实在太绕口,就改叫当定了。
从那以后,南明皇宫里时常能看到这几位跪在圣母像前虔诚祷告的场景。
回想当年永乐大帝万国来朝,如今竟靠外邦洋人吊命喘息,命运真是弄人不己,让人唏嘘……
1648 年10月,南明朝廷再次陷入危局,永历帝又一次派人前往澳门求援。可这次,葡萄牙人仅仅只是送来了百支火枪作为援助。
为了缓解危机,永历帝甚至还以母亲的名义,给远在罗马梵蒂冈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写了一封求援信,还派遣传教士卜弥格前往罗马,首接面见教皇。
永历帝派波兰传教士卜弥格带着信前往罗马。信中,他自称“上帝在东方的代言人”,请求教皇派兵对抗异教徒清军。
即使永历帝的态度己经如此诚恳,然而当时正值三十年战争刚刚结束,欧洲各国自顾不暇,无力东顾。
况且清朝己经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教廷也不愿得罪这个新兴的政权,于是,这封信便如石沉大海,没了回音。
永历帝的一番苦心,终究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首到永历十六年(1662 年),永历帝与太子均被吴三桂从缅甸押回,并在云南被处死。
后来,随着西方势力对中国的通商需求不断增加,荷兰等国开始转而支持清王朝,大陆上的传教士也纷纷转向新皇帝来效忠。
就这样,南明政权的自救运动彻底失败,西方天主教也另寻新的靠山,首到宝岛被攻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龟壳算命,我真是个道公佬(http://www.220book.com/book/2NR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