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崇州岛热浪蒸腾,蝉鸣此起彼伏。岛南的悬崖峭壁间,爆破声震碎晨雾,烟尘散去后,的岩层上深深嵌着“天路工程”西个鲜红大字。傅严戴着安全帽,望远镜里映出蜿蜒在山体间的施工队伍——这是崇州岛有史以来最艰巨的基建工程,旨在打通连接南北的交通命脉,同时拓展海岸线。
文欣展开地质勘探图,指尖划过标注着“断层带”“溶洞群”的区域,眉头紧锁。玉佩空间里,《考工记》自动翻至“筑路篇”,古老的栈道建造技艺与现代工程学知识在她脑海中激烈碰撞。“用古代的‘铁锁悬桥法’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或许能攻克断崖难题。”她在图纸上迅速勾勒出设计草图,傅严盯着方案眼睛发亮:“就这么干!”
修路工程的首战在“鹰嘴崖”打响。此处悬崖近乎垂首,传统机械无法作业。陈峰带领“敢死队”腰系安全绳,如壁虎般贴在岩壁上打孔爆破。文欣则在山下调配从玉佩空间改良的速凝水泥,这种混合了火山灰与海藻胶的材料,能在潮湿环境中快速凝固。当第一根钢索横跨百米深渊时,战士们欢呼着将它系在锚桩上,汗珠混着水泥溅在胸前的党徽上,折射出耀眼的光。
搭桥技术更是别出心裁。承海研发的“智能造桥机器人”派上大用场,这些形似蜘蛛的机械臂能在水面上自动搭建钢桁架。最惊艳的当属“潮汐桥”,文欣借鉴古代水闸原理,设计出可升降的跨海大桥。涨潮时桥面升起,巨型货轮畅通无阻;退潮后桥面落下,车辆行人如履平地。小张将造桥过程拍成延时摄影,视频中大桥如钢铁巨龙般在海面舒展,点击量一夜突破千万。
海岸线拓展工程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文欣从《天机录》中获取“固沙灵植法”,在新填海区域种植耐盐碱的红树林与碱蓬草。这些植物根系交织成天然防波堤,同时为鱼虾提供栖息地。工程队采用“吹填造陆+模块化施工”,将废弃的矿渣与混凝土预制件组合工礁,既加固海岸,又促进海洋生态恢复。当第一只中华白海豚跃出新建的港口时,在场的工人纷纷放下工具鼓掌。
交通网络的完善彻底改变了海岛面貌。环岛轻轨如银蛇般穿梭,无人驾驶列车搭载着游客欣赏沿途风光;新修建的跨海隧道内,智能感应灯随着车辆靠近次第亮起。更令人振奋的是“海底物流管道”,承山主导设计的真空运输系统,能将海鲜、建材等物资以时速200公里的速度输送到岛外,运输成本降低60%。
修路搭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次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数十名工人被困在半山腰的隧道内。傅严亲自带队救援,文欣则在指挥中心利用玉佩空间的“奇门遁甲阵”测算最佳救援路线。当最后一名工人被安全带吊下悬崖时,傅严抱着满身泥泞的妻子,声音发颤:“你又救了大家一命。”
工程的推进也带动了就业。除了现役军人,大量退伍老兵加入建设队伍。他们中有的操作挖掘机,有的担任安全员,曾经握枪的手如今熟练地操控着精密仪器。家具产业链的工匠们也参与其中,用边角木料制作施工警示牌,将废弃金属打造成路标装饰。
竣工典礼那天,崇州岛万人空巷。傅严站在新落成的跨海大桥上,身后是蜿蜒的公路、繁忙的港口与葱郁的人工岛。他振臂高呼:“这条路,是我们用血汗铸就的希望!这座桥,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脊梁!”文欣抱着三个孩子站在人群中,看着承海兴奋地给弟弟妹妹讲解桥梁结构,念安挥舞着小彩旗,承山则在一旁调试无人机记录盛况。
夜幕降临,新修的公路亮起璀璨的路灯,与海上的渔火、天空的繁星连成一片。玉佩在文欣胸前发烫,神秘空间里,《天机录》新增的“通衢卷”泛着金属光泽,记录着这座海岛如何将天堑化作通途,在碧海蓝天间书写出波澜壮阔的基建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2OO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