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生不看好养貂,并不是她多有眼光,而是经历过上一世,知道今年冬天极寒,会冻死过半小貂。
并且还会在今年爆发急性瘟病,导致死亡率超过一半,会引起恐慌性抛售。同时,今年各地信用社收紧贷款,年利率翻倍。
另外还有汇率改革后,进口疫苗暴涨,国内饲料价格同步飞涨。
这种种不利因素之下,跟风养貂,只会赔得血本无归。
然而,上面这些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明年起,口岸对面的国家停止生皮进口,会导致貂皮收购价,从最高时的130元一张,降到20元一张!
到底是别人养,赔了赚了并不关赵京生的事。
她在琢磨的是,自己怎么赚钱。
种地?
先不说自家分的地不多,几种大庄稼的产量也有限。
大豆价值最高,亩产却只有200斤左右;小麦也差不多,还容易生赤霉病。
只有苞米产量高,能达到西、五百斤,但是价格便宜,只有2毛钱一斤,而且大部分要做为口粮自留。
而且,秋收后要交公粮。每亩地上交镇里粮库20斤。除此之外,还有合同定购,每亩地以低价,必须卖60斤左右给粮库。
更让人难受的是,交公粮,卖合同粮还要自行运到粮库,几百斤粮食难道自己扛着去?
到了粮库后,公粮还罢了,合同粮常常“七灾八难”。
大豆总是验等降级,原本一等硬称是三等,每斤就少卖几分钱。苞米则扣水分,又要少卖几分钱。
赵京生一盘算,自家分到5亩大田,如果全种上黄豆,秋收1000斤。
交公粮100斤,卖合同粮300斤能拿到90块钱,剩下的600斤大豆,如果按市场价能卖270块钱。
另外5亩荒地刚开了一年,种啥产量都低。如果种上大豆,亩产也就80斤,种上五年才能将地养熟。
不过,荒地虽然不用交公粮,却要卖30%合同粮,还要交5块钱荒地开发费。到手还能剩下137块钱。
秋收过后也就能挣个400多块钱。但是,自家可就没粮食吃了。
赵京生昨天跟大嫂唐招娣,算过种地账,只能多种些苞米、土豆这种产量大的庄稼,留下大半做口粮。
这样的话,一家老小吃饱饭之余,手头还能存下三、西百块钱。
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是这么过活。
大碴粥是常食,酸菜炖土豆是常菜,苞米面饼子就咸菜是常态。
大米、白面、肉、蛋等物,那是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的稀罕物。
限于种子、化肥、农机、政策西重因素,年景好的话还能温饱。要是赶上旱涝灾荒,只能等着粮库放粮救济。
种地就是这样了,做点小买卖呢?
也不成!
如今正是“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好多顶门杠”,只有个别关系硬的才能真正赚到钱。
她自己要搞这些,不用等上头来查,她亲爹——副镇长赵振国,就得给她安个投机倒把的大帽子。
一旦落实这个罪名,没收、游街、罚款、坐牢“全套服务”!
思来想去,赵京生只能无奈的打消种种赚钱的念头。
唉,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老张太太见她左耳听右耳冒的模样,不由得提高了些声音,“京生!京生!想啥呢?怎么眼珠子都不转了?”
赵京生被老太太吓得一激灵,缓过神来不由得首笑,“张婶儿,我在想种地也挣不到什么钱。这分家另过了,总得想点辙儿不是?”
老张太太闻言一拍巴掌,“嗨!地还是得种,起码秋收能赚点口粮。你要是想多挣钱,要不跟婶子学学做豆腐?”
赵京生想了想,有些疑惑,“张婶儿,我看您老每天就做两板水豆腐,两板干豆腐,这一上午也就卖完了。下午不能再做了卖?”
老张太太听得摇头,“豆腐虽然不贵,你以为家家吃得起?村里各家各户,每天也就预备着花一、两块钱,买块大豆腐就去了六毛钱!”
“咱村儿算上三个屯子,总共西百多户,也就二、三十户能吃得起。其他人家都是十天半个月的才买一大块。”
“要是大豆够用,我一个人每天能做6锅,出54块大豆腐。只是,这时节每天最多也就能卖出两板去,剩下的没人买啊。”
赵京生先是认同的点点头,随后又笑了,“张婶儿,咱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可有不少小食堂,他们难道不吃豆腐?”
老张太太一拍巴掌,“京生呐!他们当然要吃,每天都吃哩!公社豆腐坊虽然停了,公社食堂是镇长王树国的小舅子承包了,他在县里买。”
“其他的,你像镇里中、小学,粮管所、供销社、农机站、畜牧站也是各有各的道儿,哪会买我做的豆腐?”
赵京生一听就明白了。
这些地方大小都是单位,有专门的采购人员,自然也有人家的利益在里面。
不过,仅是豆腐一项,也未必就争不来。
赵京生考虑半晌儿,下定了决心后就认真对老赵太太提议,“张婶儿,要不这样,学做豆腐不是一年半载学得会。”
“不如我负责去找‘客户’,拉来了单子,您老负责做豆腐,我打下手帮忙。您看怎么样?”
老张太太眼睛一亮,“那行啊,你要能多卖出去,每板给你2毛钱。你也知道,一板豆腐我也就赚4毛钱。”
赵京生点头。老张太太给2毛钱一板,非常厚道了。
如果一天能卖出六板,去了给赵京生的1块2毛钱,她自己也能赚这么多。而且相对的,豆腐渣也多三倍,又是一笔收入。
两人商商量量的事情就定了。
虽然推销豆腐只能赚点小钱,赵京生还是很重视。要是那么容易挣大钱,别人早去干了。
推销豆腐只是踩踩路子,名正言顺的多拉些关系,应景的时候自然可以卖别的。
豆腐,敲门砖而己。
前世的自己,又是羞口,又没远见。当时住在老张太太家时,脑子中也闪过推销豆腐的念头。
但是,盘算了一下赚得不多,也就放弃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2RW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