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己深沉。清漪轩西配殿的灯火依旧亮着。丁香没有睡,她坐在小厨房的矮凳上,面前的小炭炉上煨着一只小小的砂锅,锅里翻滚着清亮的汤水,散发出一种极其清淡、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鲜香。
食材是反复斟酌过的。
主料:野生的、只取最嫩芽尖的莼菜。莼菜滑嫩,带着天然的胶质和一股水泽的清鲜,是江南极雅致的时令之物。
辅料:只取鸡胸肉最中心、最细嫩无筋的一小块,用刀背细细捶打成茸,再用细纱布滤出极细腻的鸡茸汁。不用整鸡熬汤,避免任何油腻。
汤底:用上好的金华火腿最精华的一小块“上方”,加几片老姜、一根葱白,用山泉水熬煮一个时辰,滤去所有渣滓,只取最清最鲜的那一层淡金色清汤。
调味:只有最纯净的井盐,几滴十年陈的绍兴花雕酒。
汤在砂锅里无声地翻滚着,莼菜的嫩叶如同碧玉小船,在清亮的汤水中载沉载浮。鸡茸汁被小心翼翼地调入,瞬间化作无数肉眼难辨的、极其细小的白色“云絮”,均匀地悬浮在汤中,使得整碗汤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地,却又清澈见底,不见丝毫浑浊。
最后,在汤碗里撒上几粒鲜红的枸杞,如同雪地点梅。
**玉絮莼羹**。
丁香看着这碗耗费了她半夜心血的汤羹。它足够清淡,不见荤腥油腻。它足够开胃,莼菜的滑嫩清爽,火腿清汤与鸡茸云絮带来的极致鲜味,足以唤醒最疲惫的味蕾。它更足够“上台面”,莼菜是贡品,火腿是名产,鸡茸是精细功夫,处处透着用心和雅致。
然而,她的心依旧悬着。太后的刁难,绝不会只停留在味道本身。孙嬷嬷那冰冷的眼神,让她预感到明日慈宁宫,必然还有一场风暴。
她熄了炉火,将砂锅用棉套仔细保温。推开厨房的小窗,深秋的夜风带着寒意灌入。远处,紫宸殿方向的灯火依旧通明。
皇帝的影子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那道“蟹酿橙”似乎触动了他什么?他那片刻的失神……丁香甩甩头,将这个模糊的念头压下。眼下,如何平安度过明日慈宁宫之行,才是生死攸关。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眼神重新变得沉静而锐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碗汤,就是她的盾牌和投名状。
翌日,午时将至。丁香捧着那只用锦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食盒,跟在孙嬷嬷身后,踏入了慈宁宫那厚重而压抑的朱红宫门。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檀香,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威压。
正殿内,谢太后端坐在铺着明黄锦褥的紫檀木凤榻上。她穿着深紫色绣金凤的常服,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戴着赤金点翠的凤冠,面容保养得宜,看不出太多岁月痕迹,唯有一双凤目,沉淀着数十年掌控生杀大权的冰冷和威仪。她手中捻着一串颗颗圆润、碧绿欲滴的翡翠佛珠,姿态雍容,眼神却如同古井,深不见底。
几位位份较高的嫔妃,如贤妃、淑妃等,正陪侍在侧,殿内气氛肃穆,落针可闻。
孙嬷嬷上前一步,躬身回禀:“启禀太后娘娘,丁司膳奉旨,为您烹制了开胃羹汤。”
丁香立刻上前,在距离凤榻数步远的地方跪下,将食盒高举过头顶,声音清晰而恭谨:“奴婢丁香,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奴婢奉旨献上‘玉絮莼羹’,请太后娘娘品鉴。”
谢太后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缓缓落在丁香身上,又移向她高举的食盒。那目光里,没有一丝对食物的期待,只有审视、挑剔,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哦?玉絮莼羹?名字倒雅。”太后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腔调,“呈上来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2U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