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粮案破寒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雨丝在灯笼外织成细网,陈恪站在行辕正堂的青砖上,指尖着案头那本染了茶渍的账册。纸页微黄,边角卷起,带着一股潮湿的霉味,仿佛浸过血水又晒干。

胡濙翻页的声音像春蚕啃叶,每一声都刮得他后颈发紧——自打进了常熟县,从县衙库房翻出的这本账册,每页都浸着血。

“大人。”胡濙突然顿住,食指关节抵在某页焦痕边缘,“陆家米行、沈家盐号、周家布庄。”他指尖顺着墨迹往下划,声音低哑,“这三家的折银记录,每月初一准时入账。”烛光映得他眼尾发红,影子在墙上摇曳如鬼魅,“学生查过苏州府志,陆家米行是陆仲文族弟的产业,沈家盐号的大掌柜娶了陆氏旁支的女儿,周家布庄……”他抬眼,目光如针,“周老爷的续弦,是陆仲文亡妻的堂妹。”

陈恪的拇指着账册边缘,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昨日翻查旧卷时沾上的朱砂印泥。

前日在苏州府,陆仲文端着茶盏说“吴门的水深”时,袖口露出的翡翠扳指还闪着冷光,此刻却在这账册里凝成了一片黑。

他突然拍案:“赵副指挥使!”

外间立刻传来靴底叩地的脆响,像是铁钉敲在冰面上。

赵廷玉掀帘而入,腰间绣春刀的流苏还滴着雨水,湿漉漉地扫过门槛:“卑职在。”

“带二十个弟兄,查封陆家米行、沈家盐号、周家布庄。”陈恪从袖中抖出朱允炆亲赐的钦差令牌,铜牌在烛火下泛着幽光,“敢拦阻的,按妨碍公务论处。”

赵廷玉接令时,刀锋在鞘中轻鸣一声,像是蛇吐信。

半个时辰后,米行的榆木门板被踹得哐当响,木屑纷飞,空气中顿时弥漫着老木头碎裂的气味。

陈恪赶到时,陆家米行的刘掌柜正缩在柜台后,指甲把檀木柜台抠出几道白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大人明鉴!小的就是个管账的……”

“刘掌柜。”陈恪拖了把木凳坐下,将账册拍在他面前,纸页哗啦作响,“上个月十五,你家米行从县衙领了三千石赈灾米,对吧?”他屈指敲了敲账页,指尖敲击声清脆,“可库房里只有掺沙的糙米——那三千石好米,去了哪儿?”

刘掌柜的喉结动了动,汗水顺着脖颈滑进衣领,留下一道湿痕。

赵廷玉忽然抽出绣春刀,刀锋在他脚边的青砖上划出火星,溅到刘掌柜的鞋面,烫得他猛地抽气。“上个月在应天府,有个不肯开口的粮商,被卑职拿烙铁烫了三根手指。”他的刀尖慢慢抬起,停在刘掌柜左眼皮子底下,金属的寒意扑面而来,“大人问你话呢。”

冷汗顺着刘掌柜鬓角往下淌,滴在青布衫上晕开深色的圆。“运、运到江北了……”他突然哭出声,声音嘶哑,“陆家老爷说北边闹蝗灾,粮价能翻三倍!赈灾米是虚的,县衙改了粮册,银钱……银钱都进了陆府的私库!”

陈恪捏紧了账册,纸页在指缝里发出沙沙的哀鸣,像是枯叶被碾碎。

他原以为是地方贪墨,没想到是豪族借赈灾之名行私贩之实——江北的灾民啃树皮时,这些人正数着带血的银锭。

“记下来。”他对一旁记录的书吏道,声音低沉,“让刘掌柜画押。”

夜更深时,胡濙抱着一摞新抄的口供进来。

穿堂风掀起烛火,照见陈恪案头己经堆了半尺高的证据:改头换面的粮册、米行的运货单、船工的证词。纸张堆叠在一起,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与潮气交织的味道。

“大人,苏州卫所的人己经封锁了运河码头。”胡濙声音发哑,喉咙里像是塞着团棉花,“沈怀瑾原定运往杭州的二十船米,全被扣在胥门港了。”

陈恪抬头,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桂树叶子上的水珠正啪嗒啪嗒往下掉,敲在瓦檐上,像谁在低声哭泣。

他想起白日里那个老妇,把银子贴在脸上哭,眼泪把银锭都泡得发亮——原来那些银子,本就是从他们嘴里抠出来的。

“报——”

外头传来驿卒的喊喝,声音撕裂夜的寂静。

陈恪拆开朱允炆的密旨时,烛芯“噗”地爆了个灯花,火星跳起又落下。

黄绢上的小楷力透纸背:“凡涉赈灾贪腐者,不论出身,一律严惩。”他指尖扫过最后一行,皇帝特批的“江南税赋监察司”印鉴还带着朱砂的温热。

“李景隆倒是会挑时候。”陈恪低笑一声,笑意未达眼底。

他早该想到,那老狐狸盯着江南税赋不是一日两日,只是没料到会借他的手。

更没料到的是,子时三刻的行辕外,会有刀光划破夜色。

陈恪正在整理要呈送京城的奏本,忽闻院外狗叫骤起,夹杂着铁器碰撞的清脆声响。

赵廷玉掀帘冲进时,腰间的刀己经拔了一半:“有刺客!”

等陈恪赶到后巷,黑衣人己经被按在青石板上,挣扎时脸贴着地面,鼻血染红了砖缝。

赵廷玉踩着他的手腕,从他怀里搜出个油布包——里头是封未拆的信,墨迹未干,落款“宁王府长史”。

陈恪捏着信纸的手突然发紧,纸张粗糙的纹理硌得掌心生疼。

宁王封地在大宁,素来与燕王走得近,怎么会掺合进江南的粮案?

他盯着信末的火漆印,那是朵六瓣梅花,与前日在黄子澄府看到的烧毁信笺残片上的纹路,分毫不差。

“押进地牢,严加看管。”陈恪将信揣进怀里,转身时撞得门框发出闷响,木头的震动传入手臂。

胡濙举着灯跟上来,烛光晃动,照亮他额角的青筋跳得厉害:“大人?”

“去查宁王府在江南的产业。”陈恪的声音像浸了冰,冷得让人不自觉缩肩,“还有……”他顿了顿,看向胡濙怀里的旧盐引,“那叠沈氏的税单,再仔细翻翻。”

胡濙应了声,指尖无意识地着盐引边缘,纸页摩擦声轻微但清晰。

烛光照过某页时,他忽然顿住——沈氏每月申报的盐引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可苏州府的盐场产量,根本没涨。

陈恪注意到他的异样,刚要开口,外头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胡濙迅速合上盐引,抬头时眼底闪着光:“大人,明日学生再细细理一遍。”

陈恪盯着他欲言又止的模样,没再追问。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晨曦微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袖中那半块虎符上,冰冷坚硬的金属硌得手腕生疼——这场由粮案掀起的风暴,才刚刚触到底层的暗礁。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