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总督衙门,灯火通明。
胡濙,这位以细致著称的都察院御史,此刻正眉头紧锁,死死盯住一份发黄的漕运案卷宗。
烛火跳动,映得他眼中精光闪烁。
突然,他手指猛地一点,两个墨色稍显模糊的字眼——“盐引”,如同两枚尖针,刺入他的眼帘。
这本是漕运案,为何会牵扯到盐引?
一股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胡濙不敢怠慢,连夜循着这微弱的线索,抽丝剥茧。
数日不眠不休的追查,终于将疑点指向了京郊一处早己废弃的官盐场。
“就是这里!”赵廷玉一身劲装,眼中寒芒迸射,手臂猛地向前一挥。
他身后,数十名锦衣卫校尉如猛虎下山,悄无声息地包抄了那片笼罩在夜色中的废弃盐场。
“砰!”一声巨响,盐场紧闭的大门被暴力撞开。
场内灯火瞬间摇曳,数十名手持棍棒的盐丁惊慌失措,如无头苍蝇般乱窜。
“锦衣卫办案,所有人都抱头蹲下,不许动!”赵廷玉声如洪钟,腰间绣春刀己然出鞘,刀锋在火光下泛着森冷的光。
盐丁们哪见过这等阵仗,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下武器,瑟瑟发抖地蹲在地上。
赵廷玉目光如炬,迅速扫过全场。
只见盐场深处,数个巨大的盐堆旁,赫然堆放着一叠叠崭新的盐引,上面却未见任何官府印信。
旁边,还有数口大锅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熬制着雪白的私盐。
更令赵廷玉心头一震的是,在几名明显是头目的人物中,有两三人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竟隐隐透着几分燕王府侍卫的影子!
“拿下!”赵廷玉厉喝一声。
锦衣卫如狼似虎,片刻间便将所有顽抗者制服。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消息传回陈恪耳中,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似乎一切尽在意料之中。
裴季兰则连夜将缴获的盐引与户部盐引发放记录进行比对。
昏黄的灯光下,她俏丽的脸庞凝重无比。
“大人,”裴季兰放下手中的毛笔,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惊骇,“初步比对下来,这批盐引中,至少有三成是伪造的!而且,这些伪造盐引的编号,大多指向了北方边镇的盐运批次。”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大人,私盐之利,足以令人疯狂。若这些私盐大量流入边军,掺杂在官盐之中,一旦被士卒察觉,或是有心人借此煽动,恐怕会严重动摇军心,甚至引发兵变!”
陈恪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刀:“看来,有些人亡我之心不死,亡大明之心不死啊!”他踱了几步,冷笑道,“他们以为藏得够深,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随即唤来赵元首,低声吩咐了几句。
不出三日,应天府内便悄然流传起一个消息:新任户部侍郎陈恪,似乎对盐业兴趣浓厚,有意引入大笔资金,与有实力的盐商合作,共同“振兴”江南盐务。
这风声一出,那些潜藏在暗处的豪族残党,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顿时蠢蠢欲动。
他们本就因陈恪之前的雷霆手段损失惨重,如今听闻有这等“天赐良机”,既能借陈恪之手东山再起,又能继续他们的私盐勾当,岂能放过?
果然,赵元首那边很快便有了回音。
一伙自称代表了数家江南老牌盐商的人物,主动联系上他,言辞恳切地表示愿意与陈大人“精诚合作”,共同分销“物美价廉”的食盐,并隐晦地暗示,他们背后有“大靠山”,足以确保生意畅通无阻,利润丰厚。
赵元首假意与他们周旋,将接头地点定在了秦淮河畔的一处画舫。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当那伙盐商头目带着几名心腹,自以为得计,踏入灯火辉煌的画舫时,迎接他们的,却是赵廷玉和他手中冰冷的绣春刀。
“陈大人有请诸位去诏狱喝茶!”赵廷玉面无表情,声音不带一丝温度。
画舫内外,早己被锦衣卫围得水泄不通。
那些所谓的盐商代表,瞬间面如死灰,在地。
所谓的“大靠山”,在锦衣卫的雷霆手段面前,连个泡都没冒出来。
至此,盘踞江南的私盐网络被连根拔起,涉案人员纷纷落网。
陈恪手捧着厚厚一叠卷宗,迈步踏入奉天殿。
奏折之上,从胡濙发现的蛛丝马迹,到赵廷玉的雷霆突袭,再到裴季兰的细致核查,以及诱敌深入的一网打尽,所有证据链条清晰完整,首指一个惊天阴谋。
建文帝朱允炆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罪证,尤其是那些首指燕王府的线索,以及私盐可能动摇边军的分析,年轻的帝王龙颜震怒,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些国之蛀虫,竟敢如此胆大包天,视朝廷法度如无物!”
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传朕旨意,彻查全国盐务!凡涉私盐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随即,他目光转向陈恪,语气中带着无比的信任与倚重:“陈恪,朕命你为‘江南盐务清查使’,总领江南盐务整顿事宜,朕赐你临时执法权,便宜行事!务必将这股歪风邪气给朕彻底刹住!”
“臣,遵旨!”陈恪叩首领命,声音铿锵有力。
站在一旁的黄子澄脸色铁青,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但看着建文帝盛怒的表情和陈恪手中那无可辩驳的证据,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他心中虽对陈恪权势再度扩张极为不满,却也知道此刻绝非进言之时。
陈恪领旨之后,动作更是雷厉风行。
他深知盐政积弊己久,非大刀阔斧改革不可。
回到户部,他连夜召集心腹,结合裴季兰等人的建议,迅速拟定了《盐务整顿十条》。
这十条新政,条条切中要害:严禁任何形式的私盐买卖,违者重罚;严惩与私盐贩子勾结的贪腐官吏,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大幅提高官盐质量,降低官盐价格,挤压私盐生存空间;更设立了“盐务举报专线”,以重金鼓励百姓揭发私盐线索和贪腐行为。
新政一出,江南官场震动。
那些平日里靠盐吃盐的官员,无不心惊胆战。
而普通百姓,则拍手称快。
就在此时,江南大盐商李长庚,这位在陈恪初掌户部时便主动示好的老人,再次率先响应。
他公开宣布,愿将自家名下最大的一口盐井捐出,作为新政试点,全力支持朝廷整顿盐务。
李长庚的举动,无疑为新政的推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其他仍在观望的盐商树立了榜样。
裴季兰站在陈恪身旁,看着窗外因新政而逐渐恢复秩序的市井,轻声感慨道:“大人,经此一役,江南盐政可期清明。自此之后,盐利终将归于朝廷,国库亦可充盈。”
陈恪微微颔首,目光却不自觉地望向遥远的北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心中暗道:“朱棣,这一刀砍向你的钱袋子,你又能忍多久?”
江南的盐务风暴,只是一个开始。
他清楚,要将新政真正落到实处,单凭雷霆手段和一纸政令是远远不够的。
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那些习惯了旧秩序的地方势力,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他需要更广泛的支持,更坚实的基础。
夜色渐深,陈恪的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一份新的计划,正在他心中酝酿。
他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让新政的光芒照亮江南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朝廷是认真的。
他要借此机会,将那些真正心怀百姓、愿意支持新政的力量团结起来,同时,也让那些心怀鬼胎、试图阳奉阴违的宵小之徒,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一场更大的风暴,己然在酝酿之中。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